于钦锋
(威海环翠区文化馆,山东 威海 264200)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于钦锋
(威海环翠区文化馆,山东 威海 264200)
20世纪是流行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产生许多风格的音乐,既对传统是一种继承,更是一种突破。互联网和电子音乐将流行音乐与其他风格的音乐进行了多种渠道的结合,使我们观念上固有的旋律、和声、节奏、调性等要素既似曾相识,又不同以往,带来新的感官体验。所以,我们可以把20世纪的流行音乐看作是其创新的发端,为音乐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宽了流行音乐的创作领域。
流行音乐;创新精神;现实作用
流行音乐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一个原生产物。它实际上是在西方强势文化之下催生的一种表现形态。所以其消费性要远远高于其艺术性。这就使得流行音乐更多的是顺应市场的需要去表达一种盲目甚至是极端的情感,而这一现象也随着商业市场的日渐完备而更显现出来。流行音乐工作者不是艺术的创作者,而是和其他产业一样的职业制造者。
古代把“乐”称作是六艺之首。至今传颂的唐诗、宋词等文学形式,在当时社会,都是和“乐”进行搭配,延长出来的。由此可见,人类的发展以及文明的演变,几乎和“乐”是同步的。音乐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
现代流行音乐发源于西方,当它传到我国时,其形态和体系已经相当成熟。它一面冲击着国人之前对于音乐的认识,一方面也被带上了一层淡淡的政治色彩。摇滚乐首当其冲的诞生被看作是流行音乐在中国的发端。或许是那一代人积压的东西过于多且发力过猛,所以,在经过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辉煌之后,原创摇滚音乐就如流星一般瞬间滑落,颓势难掩。随后,港台音乐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代名词,大陆的流行音乐基本处于忽略不计的状态。而港台的流行音乐大多来自于日本的作曲与编曲,可以认为,摇滚之后,中国的流行音乐再无真正的原创。互联网的发展,使各个地域的音乐合作越来越频繁与紧密,国内的音乐人在“总出去”和“请进来”之间发现了中国传统音乐在世界流行音乐市场下的重大的商业价值。
流行音乐顾名思义就是最能贴合当下人们需要,也最为常见的一种音乐形态。创新则是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想别人没有想过的事情。音乐独特的魅力可以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在音乐发展的具体途径中,创新始终是一个根本的源头。
就早期的音乐分类来看,我国无论是在研究领域还是在公众认知上,都是将音乐分为美声、民族和通俗三种。音乐学院大多也只是开设美声和民族两种专业唱法的授课。2000年之后,一些地方音乐院校设立了独立的流行音乐学院,尤其是一大批选秀出身的歌手在流行乐坛拥有了极大地号召力之后,流行音乐渐渐从隐性的受歧视的地位得到正视。
没有创新人类就不能发展,社会就不能进步;同样,音乐的发展也需要创新,没有创新,流行音乐就不可能流行。在这里笔者想举一个生动的例子,那就是春节联欢晚会上对于流行音乐的处理。姑且不论每年春节晚会公众对于节目的反应,但其在流行音乐的创新上还是有着巨大的贡献的。2012年,王力宏和李云迪的《金蛇狂舞》+《龙的传人》、2013年宋祖英和席琳迪翁的《茉莉花》+《我心依旧》、2015年周杰伦和宋祖英的《本草纲目》+《辣妹子》都可以被看作是对流行音乐的创新的一种积极的尝试。
流行音乐逐渐摆脱了文化沙漠的形象,和民族音乐、古典音乐、西洋音乐进行着深切的合作,流行音乐的本质较于严肃音乐要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弹性,它们不是不需要遵循节律和调性,而是说在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它们可以主动的、更好的去适应,而不使其发生质变,这是其独有的优势。这也表明了,中国的流行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正在越来越准确的把握住中国人的思维形态。随着世界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空间距离的缩小,人们的思考方式和指导行为的理念也在变得越来越多元,这种百花齐放的状态,恰恰是流行音乐发展到这一阶段的本质。
时代的发展进入到全新的阶段,人们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又瞬息万变,大众不可能用同一种思维、同一种审美态度去对待音乐。因此,在未来的流行音乐的发展中,国际元素和本土元素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常规都在被不断地打破,以前看来毫无价值的音乐现在只要能够在大众中获得较高的普及度,就已经达成了自己使命。因此将创新精神引入音乐工业体系发展,首要的任务是在意识层面做工作。诚如西方流行音乐在发展了很多年之后,人们还是觉得爵士布鲁斯更合口味一样,我们首先要允许各种各样形态的流行音乐出现,敢于给公众更多的选择和更自由的范围,这样,大众才会逐渐培养出基本的甄别能力,无论是音乐的创作者还是音乐的欣赏者,都需要经历这样一圈看似是出走的状态才可能达到回归。
其次,流行歌曲还是要依靠外部包装与推广的,毕竟在广大的年轻人的心中,它代表的是个人对于时代的把握能力,让年轻人对流行音乐有把控力,他们的创新能力才会更多的被激发出来。再有,一定要注重特色和质量的结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音乐源远长,而且中国人自古就有交流融合、兼收并蓄、海纳百川、融会贯通的精神,在以中原音乐、西域音乐和外国音乐为三大来源的中国传统音乐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后,早已经积淀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而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也是我们国家在文化上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强势地位,这些也都对创新精神的发展与指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总之,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无尽的,抓住我们自己文化的根,才可能对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1] 阳建华.音乐与创新精神[J].中国音乐教育,2000,11.
[2] 隋欣.试析创新精神对现代流行音乐发展的重要性[J].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8,01.
[3] 邵建平.计算机音乐的“人性化”及其实践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
[4] 付婕.信息时代“世界音乐”的发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