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连丁
特区青年卫士
——记厦门市优秀联防队员刘芳瓶
■ 刘连丁
曾经,他临危不惧,冲锋在前,制伏持枪、带刀的歹徒,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他在下班途中,追捕抢夺嫌疑人,英勇负伤,被同行称赞不已;他视百姓为亲人,为百姓做事任劳任怨,深得联防辖区居民的尊敬。如今,当人们问起在医院昏迷了三天四夜刘芳瓶,为了工作积劳成疾,因公致残时,他打断别人的话用四个字回答:“无怨无悔!”
刘芳瓶,1970年6月出生在南安西北部的农村,自小立下的惩治坏人,保护好人的志向。愿望不断地撞击着他的心灵。这个单纯而朴素的想法缘由于他们家乡农村发生的一起强奸案件,被害姑娘残烈的一生,在犯罪分子逍遥法外,强烈地震撼着他幼小的心灵。高中毕业之后,便拜师学艺,很快就靠聪明和勤奋,学会了一套维修钟表的手艺,在镇上的大街上摆了一个摊点,在小镇上摆修钟表时,他又目睹了几次歹徒抢劫,欺负群众的事情。终于,1993年2月,他听到一位同乡青年说,厦门市杏林街道治安联防指挥部招收队员,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他心里猛地一热,这不是自己苦苦追求的人生目标和梦想吗?当天,修理摊草草地交给了哥哥,便背着简单的行囊,坐上了前往厦门的班车。刘芳瓶第二天一早便赶到报名地点报名、应聘。然而,按招收条件,应聘人员要求是本地常住户口。刘芳瓶对组织报名的民警恳切地说:“我是特意为了当联防队员才来厦门的,恳请你们给我一次机会”。民警看着这位憨厚的小伙子,对他说:“杏林的工作很多,愿意帮他介绍其他收入高的工作”。他说啥都不肯,并表示自愿义务加入到联防队,如果考核合格了,再考虑接收他。就这样,杏林街道治安联防指挥部破例招收这位唯一的外来青年,但条件是试用半年。
刘芳瓶在这随后的半年时间里,尽管别人早已穿上威武挺刮的联防制服,拿工资补贴,而他仍穿便衣,拿着每月200元的生活费,但小刘仍以高昂的精神一头扎入工作之中,工作勤奋刻苦,很快就赢得大家的信任。半年之后,他终于如期转正,成为一名正式的治安联防队队员,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刘芳瓶这段不平常的人对经历,为他在联防队伍中不断进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刘芳瓶一张憨实的脸上始终带着友善的笑容,不高的身材让他显得粗壮。刘芳瓶同志自参加治安联防工作以来,始终以旺盛、饱满的昂扬斗志投入到治安联防工作中。他平时言语不多,却常把“当治安联防队员就是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汗、不怕流血,多向老同志、民警学习,积累经验,才能真正发挥治安联防队员的作用”挂在嘴边。正是因为他一直在修炼并践行着这种吃苦耐劳、虚心好学、肯于钻研的品格,刘芳瓶在二十六岁时,就成长为一名英勇善战的联防队杏南治安执勤点队长。
九六年的“严打”一开始,刘芳瓶就憋足了劲,所里每次举行的治安联防工作成绩评比,他带领的杏南执勤点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至严打第二阶段止,曾营派出所管辖的四个执勤点共抓获违法犯罪人员60人,而刘芳瓶负责的杏南执勤点就抓获35人,其中有三个是杀人犯,这三十五个违法犯罪人员中七人被逮捕,十五人被劳教(含收教),十三人被治安拘留。这些硬仗打出了公安、联防的威风,打出了士气,树立了公安机关及联防队无私无畏、敢打硬仗的良好形象。刘芳瓶同志虽然参加治安联防队不足四年时间,但他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依靠自己的努力成为公安机关有力的助手。杏林区治安联防队员的榜样。先后六次受到各级公安机关的嘉奖,年年被厦门市公安局授予“优秀治安联防队员”的称号。
刘芳瓶思想淳朴、吃苦耐劳,把治安联防员看做成一件非常光荣的事,他不图名,不图利,不计个人得失,默默无闻的配合着派出所的工作,用实际行动捍卫着辖区治安的神圣使命。
1995年5月,在杏林区曾营居委会一组发生一起抢劫杀人案。一名六十多岁的老人惨死在歹徒刀下。根据杏林公安分局的部署,曾营派出所的联防队员马上在杏南路设卡检查。在烈日下刘芳瓶和杏南执勤点的同事密密注视着每个过往的行人,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也过去了,还是一无所获。到下午两点多钟火热的太阳,把队员们的肌肤都烤红了,汗水湿透了衣衫,还是没有结果。但是他们丝毫没有放松警惕,仍然咬牙坚持着。到三点多钟,迎面开来一辆载客的摩托车,后面被载的年轻人在看到有人拦车时,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慌。这一切都没有逃过警惕的刘芳瓶的眼睛。车子被拦下后,队员上前检查,再打开那青年的背包时,一件衬衫上海还染着血迹……一起恶性抢劫杀人案终于在案发后六小时内告破,杀人嫌疑犯李某被当场抓获,并对自已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1996年7月上旬,在曾营派出所辖区内连连发生3起夜间入室盗窃案,严重影响居民的才产安全和生活秩序,同时也牵动着刘芳瓶的心,他发誓一定要抓住这帮盗贼。他分析了关于3起发案的规律,判断犯罪分子的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荣坪新村。于是,他一方面提醒生活区的保安提高警惕;一方面向居民宣传注意防盗,并带领执勤点的队员在荣坪新村伏击守候。一个晚上过去了,两个晚上又过去了,他忍受蚊虫和饥饿、疲劳。但一无所获却听到的是所里案情通报:又有一家居民被盗了。这时,刘芳瓶并没有泄气,继续伏击守候荣坪新村。第五天晚上,他们又到了预定地点伏击。这天,天气特别热,灌木从中的蚊子,不时的向他们袭击,他与伙伴始终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功夫不负有心人,第六天的凌晨3点钟他们发现两个外地青年神色慌张的拿着螺丝刀正准备撬窗户,立即被刘芳瓶他们当场抓获。
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是推动个人工作能力、执法水平全面发展的智力支持和动力保障。多年来,刘芳瓶同志坚持“素质先行”的理念,强化思想道德素质,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始至终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上下功夫,自始至终在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上下功夫,自始至终在提高水平、讲求实效上下功夫。刘芳瓶同志激励自己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犯罪心理学》,并通过参加大专自考等方式,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工作技能,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学习的层次和执法技能逐步提升。
早在他到杏林区党联防队员不久,他便向派出所党组织郑重地递上了入党申请书,表示要在维护社会治安岗位上争当先锋模范。由于组织关系的原因,他只能在家乡申请入党。于是他利用假休日回到家乡,向村党支部书记交上入党申请书之后便匆匆回厦。随后,他每年四次回家,都是为了向支部汇报思想,镇村的党委书记到杏林曾营派出所对领导说:没有想到在特区打工的青年还有这种思想,真是难能可贵。刘芳瓶成为他的家乡东田镇第一位离乡在外而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青年党员。
刘芳瓶常跟队友说:“做一名优秀的联防队员不仅要吃苦、要奉献,有时还要不怕死”。有一次,江西省一个追逃小组来到曾营派出所请求协助追捕两名通缉杀人嫌犯,回所里汇报工作的刘芳瓶听到后主动请战。他摸清两名嫌犯的住处后就在附近守候,一天一夜过去了还不见两名嫌犯的踪迹,第二天晚上,他依然坚持守侯,这两名嫌犯终于回到租住的房间,刘芳瓶当即通过所里与江西警方取得联系并确定这两个人正是通缉的杀人犯。刘芳瓶与其他同志商定行动方案后第一个冲进房间一把将准备扑向床头的嫌犯掀翻在地,其他人也立刻将另一嫌犯制服。并从嫌犯的床头翻出一把锋利的马刀。对于抓持刀杀人逃犯经过与前几年一起擒拿持抢杀人逃犯的经历相似许多。贵州籍的五个嫌犯在厦门何厝持枪击死,击伤各一人后潜逃至杏林。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案犯在杏西路一家饮食店吃饭。刘芳瓶本来没有值班,一听情况危险,便主动请战并经领导批准后,他和民警及其他联防队员悄悄包围饮食店后,立即行动,当民警示枪勒令杀人嫌犯放下武器时,刘芳瓶奋不顾身,一下子将一只手伸进口袋里的嫌犯制服,并当场从他口袋里缴获一把打开保险的自制手枪。验枪时,从枪膛中滑出一发五六式步枪子弹。这时,同事们问如果当时嫌犯发狂勾动板机怎么办?刘芳瓶无所畏忌地说:“要抓罪犯还能怕死吗?”
顾大局,特区卫士积劳成疾,因公致残
坚持着又连续伏击3个夜晚抓盗车嫌疑犯的刘芳瓶,在守候中突然间感到眼前发黑,大脑一阵眩晕,医生给他测血压,竟然高达184和145。医生就跟他说:“你血压太高,最好能住院治疗,并且保证充足睡眠,按时用药,不能太劳累。否则很可能会导致生命危险。”刘芳瓶回到单位后不声张,晚上又带领队员到预定地点守候,突然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昏倒在地。在医院处于昏迷状态的刘芳瓶心里还很掂念着工作,喃喃自语“晚上,我还有伏击任务……”,三天后,刚从昏迷中醒过来电刘芳瓶,首先对联防队长说:“要是接到“83”姓熊的传呼,一定要回电话,那是我的线人,一定有线索提供……”,此时的刘芳瓶已左手,左脚全然失去知觉。医生说康复到最好的程度,只能达到75%,而他的心仍牵挂着让他挚爱,让他魂牵梦绕的工作岗位……
(《黄河之声》厦门艺术创作基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