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演唱能力的探索

2016-02-03 04:44:53马晓波
黄河之声 2016年23期
关键词:演唱者声乐内涵

马晓波

(三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11)

高校声乐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演唱能力的探索

马晓波

(三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11)

在高校声乐专业教学开展中,课堂教学拓展了学生声乐知识理论和演唱技巧,实践教学则将课堂教学中传授的理论指导进一步转化为实际演唱能力,因此在教学环节不断的积累学生的演唱能力则非常关键。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讨论如何在高校声乐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高校;声乐教学;实践;演唱能力

在高校声乐教学开展实践中,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形式之一,通过声乐教师专业的引导、传授,使学生掌握声乐专业所需具备的理论知识与演唱技巧。然而,要使高校声乐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演唱技巧转化为实际演唱能力,进一步拓展、强化专业素质,则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教学来加以实现,为学生将来的专业素养打下牢固的基础。

从表面来看,拥有一副好嗓子、唱歌不走调,似乎就算具有一定演唱能力,但是从深层进行分析,“能唱”和“能唱好”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高校声乐专业中,经过专业的培训,几乎每名学生都具备一定的演唱能力,但是跟声乐界的大师一比,高下立见分晓,即使是在同样的环境,用同样的配乐,唱同样的声乐歌曲,观众也能马上分辨出谁的演唱更加专业、更加精彩、更具艺术感染力,这就是“能唱”和“唱得好”的区别。

那么,怎样在教学实践中提升高校声乐专业学生的演唱能力,使其演唱表演更加富有魅力,从初级的学生水平向成熟的声乐演唱者迈进,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要点:

一、培养学生自信心理,重视经验提升作用

经验是学生在演唱时的适应能力以及面对演唱过程中突发情况时能够准确做出判断的能力。实践经验的多少,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实践经验较少的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缺乏自信、精神紧张,甚至影响正常发挥的情况。这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加以训练,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自信心理。

首先,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教学态度十分关键。在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参考对象和学习目标,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鼓励性原则,多鼓励、多赞美,对于学生的进步要肯定,对于学生的不足也应委婉、耐心的给予帮助、引导,从教学环境上营造和谐的氛围,为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提供条件。

其次,重视每一次实践对学生的演唱能力提升作用。目前,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实践平台主要包括校内的表演活动、学校间的交流活动和校外的表演活动。从整体上来看,大部分高校在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和鼓励上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提升作用并不明显。学生每次参加演唱,通过实践获得的提升大多来自自我的感悟、同学间的交流提醒,而来自经验更丰富的教师的指导则比较少。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对于学生在各个实践平台的锻炼,教师应密切注视,加以关注,对于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给予适时的分析,引导学生及时关注其他演唱者的表现能力,帮助学生通过每一次演唱,去粗取精,查漏补缺,充分提高自己的演唱能力。

二、培养学生音乐感悟能力,提高“二次创作”能力

演唱又被称为艺术作品的“二次创作”,即在创作者原有的情感基础上,由演唱者融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用曲调和声线表达出新的情感内涵。情感是演唱的灵魂,只有有感情的演唱,才能感染听众,成为精彩的演出。而如何理解作品的内涵,将自身的情感融入进演唱之中呢?这就需要演唱者具备提升思想境界和文化修养,才能切实理解声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和艺术思想。因此,从声乐教学来说,除了注重学生在演唱技能方面的培养以外,还应重视学生的艺术理解能力、音乐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塑造。

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增加声乐作品欣赏课程,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背景、内涵、审美等方面进行鉴赏、分析,使学生从作品的背景故事、音乐风格、创作手法、词曲特点,以及创作者的年代、经历、性格等方面理解声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全方位、立体化地解析整部声乐作品,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和细节观察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教会学生分析作品的方法,还能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并补充学生在人文、哲学、历史、审美方面的不足,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演唱能力的提升奠定思想基础。

三、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

声乐演唱是一种综合“演”与“唱”的艺术。所谓“唱”,是指通过声腔发音形成旋律,“演”则指通过肢体配合“唱”进行动作渲染。观众在欣赏演唱的过程中,不仅通过听觉体验演唱者声音的美妙,还通视觉体验演唱者面部表情、眼神情感、肢体语言、身姿体态的动人。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只有“演”与“唱”共同搭配,才能使表演更加立体、更加形象、更加丰满,更具艺术感染力。因此,在声乐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不但要重视对学生演唱基础和演唱技巧的培养,也应重视对学生表演技能的传授。在平时声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身姿表情的锻炼,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不同的情感状态下应该具备的表情和身体语言。例如,在声乐演唱中表达情绪激昂的情感时,伴随着伴奏音乐的最高音处,及时的用力挥起手臂,能够有效地增强声乐作品的情感传递,提升表演者的情感渲染力度。

四、结语

总的来说,声乐演唱是一门综合了各方面学科内容的表演艺术,不仅要求演唱者具有专业的演唱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还要求演唱者能够理解声乐作品的内涵、情感及思想,具备二次艺术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高校的声乐教学开展,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全面的拓展和塑造声乐专业学生的演唱实践能力,应从各个方面加以重视声乐教学对于学生演唱能力的提升作用,对声乐专业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训练,促使高校声乐专业学生从“能唱”进化成为游刃有余的“会唱”,全面塑造声乐专业学生成为专业人才所具备的演唱能力,提升高校声乐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演唱者声乐内涵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艺术家(2022年7期)2022-11-22 09:48:39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黄河之声(2018年15期)2018-01-27 14:02:32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11期)2018-01-23 03:41:20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12期)2018-01-23 03:13:41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7期)2017-09-08 13:09:37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大众文艺(2017年13期)2017-03-11 11:36:52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学习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