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创作与演奏发展探究

2016-02-03 02:59周媛媛大连艺术学院辽宁大连116600
黄河之声 2016年5期
关键词:演奏民族化创作

周媛媛(大连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中国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创作与演奏发展探究

周媛媛
(大连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摘 要:小提琴,作为一门西洋独奏乐器传入中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然而,在学习和借鉴西方音乐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清醒的意识到,音乐艺术的真正价值是其独创性和民族性。因此,中国小提琴艺术的创作与演奏发展必然要走民族化道路,只有不断开创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小提琴艺术,才能使我国小提琴事业不断趋于成熟和完善,才能逐渐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小提琴学派,并在国际上拥有较强的影响力。

关键词:中国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创作;演奏;发展

随着西方音乐文化的广泛传播,各国之间不断加强的艺术交流与融合,以及我国小提琴事业的蓬勃发展,渐渐使中国小提琴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然而,音乐艺术的真正价值是其独创性和民族性,只有坚持走民族化道路,不断开创和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小提琴艺术,才能使我国的小提琴水平拥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出中国独特的民族风韵。

一、中国小提琴艺术在音乐创作中的民族化发展

1919年11月22日,中国第一首小提琴作品《行路难》诞生了,它是由我国杰出的科学家、音乐爱好者李四光编写的。随着这首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题材的作品的问世,打开了中国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创作的舞台。从马思聪的《摇篮曲》、《西藏音诗》到《新疆之春》、《梁祝》;从80年代的《新春乐》、《庆丰收》,到近现代的《土韵》、《山之女》。

纵观中国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创作的发展,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充分显示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小提琴作品中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同时也呈现出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创作题材的民族化、创作手法的民族化和音乐风格的民族化,音乐艺术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音乐创作,只有一批又一批高质量的作品问世,才能使我国的音乐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二、中国小提琴艺术在演奏模式上的民族化发展

随着中国小提琴艺术创作的不断探索与突破,小提琴演奏家们本着弘扬民族音乐、发展中国小提琴演奏艺术、洋为中用的目的,发挥想象空间,大胆地进行尝试性演奏,为小提琴演奏模式的民族化转变做出了贡献。

1、以西方演奏方法为主,来演奏中国作品,如《牧歌》、《新春乐》、《海滨音诗》等。这一时期,主要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景为题材,音乐风格具有平和、自然与和谐的艺术特征,整体以旋律线条的进行为主。

2、借鉴和运用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来表现音乐的民族风格,如滑音、颤音、抹音、装饰音、拨弦、笛子滑舌技巧等。在作品《梁祝》中,为了更好的表现其民族性特点,主题旋律就运用了二胡的滑音,使人感受到了强烈的民族情调。在乐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中,小提琴的拨弦就是在模仿哈萨克的弹拨乐器“冬不拉”,瞬间将人们带到了那个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的地方。再如乐曲《苗岭的早晨》开头,是借鉴了民族器乐笛子的花舌技巧,表现了晨曦中百鸟争鸣的清脆鸣唱,好一番热闹的景象。

3、将中西方演奏方法相结合,共同演绎现代作品。此时,创作者们的作品风格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比较显著的特征是题材更加多样性和深刻性,同时兼具时代性。强烈而鲜明的民族特色与艺术个性融合出“形神兼备”的艺术特点,同时也打开了音乐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创作的不断革新与演奏方法的随之改进,对于演奏者来说就是新的挑战,只有勇于探索、大胆突破,才能满足各个时期音乐作品的艺术需求,引领时代潮流。

三、中国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发展的必要性与发展方向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曾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的任何一种艺术,都要走一条民族化的发展道路,以民族化作为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同时,这也是中国建立小提琴学派的根基,是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

由此可见,中国小提琴艺术的民族化发展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小提琴在中国现已成为学习人数最广,演奏技术最为成熟,并形成了鲜明的民族化风格与特征的西洋乐器之一。演奏家也遍布于世界各地,来自中国的音乐无处不在,这是我们必须肯定的成绩和成就。但是,中国作为拥有数千年文明的大国,小提琴艺术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还需要改进、丰富和积累。不仅仅是在创作与演奏环节,在教学领域以及目前所出版的教材、作品文献、文献诠释、演奏方法和教学等诸多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上,还存在着不小的缺失,是非常值得重视的。这与西方国家相比无论是在整体实力上,还是国际影响力上,都没有显示出应有的地位,可以说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多元化的文化思想和艺术形式向人们展示了艺术的五彩缤纷,小提琴艺术在融合了中西方“双文化”的音乐审美意蕴下,使我们更加认识到它的民族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坚持走民族化道路,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忘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精华,将小提琴的西方骨肉幻化为我中国艺术之精魂。■

[参考文献]

[1] 张蓓荔,杨宝智.弦乐艺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钱仁平.中国小提琴音乐[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1.

[3] 洛秦.小提琴艺术全览[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7.

[4] 赵纯.中国小提琴学派构想与民族化问题思考[J].音乐研究,2006,04.

[5] 刘自立.关于中国小提琴作品创作问题的思考[J].人民音乐.1998,03.

[6] 胡斌.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发展的两种模式[J].音乐研究.2006,04.

作者简介:周媛媛(1981-),女,辽宁锦州人,大连艺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小提琴演奏与教学。

猜你喜欢
演奏民族化创作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音色探析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一墙之隔》创作谈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提升小提琴音准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高校钢琴课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用心演奏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