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云霞(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山西 太原 030002)
高校舞蹈教学创新实践研究
——以“风格性”舞蹈教学为例
吉云霞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山西 太原 030002)
摘 要:民族民间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劳动中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文化艺术,它呈现了劳动人民的各种情感,表达了大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为了更好的发展、传播民族民间舞,现代教学界开始逐渐采用风格性教学模式,通过对各个民族人文风俗的学习和研究,从其文化理念和背景进行探索、挖掘,让学生在观摩和体验中领舞舞蹈精神,在表演中展示舞蹈的内涵和魅力,从而达到把民族民间舞精髓发扬、传承的目的。
关键词:舞蹈;创新;实践;风格性;教学
风格是指“事物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风格性教学是指以“风格性”作为民族民间舞教学的基本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舞蹈中蕴含的民族文化、时代背景,分析其所希望表达的情感和信息,最终达到让学生从本质上熟知民族民间舞是精髓和内涵。那么,风格性舞蹈教学具有哪些优势呢?
首先,对民族文化的深入研究,可以使学生在熟悉文化底蕴的依托下,更加准确的把握民族民间舞蹈的特征。例如,蒙古族生活在辽阔的草原地带,以游牧为生,蒙古族舞蹈就具有豪迈、矫健的特点,所以其舞蹈动作大方而粗犷,表现了蒙古族人不拘小节的豪爽性格。如果学生能将这一重要因素理解渗透,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就会达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之效。
其次,对时代背景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在明晰故事发展脉络的前提下,更主观能动的体会出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如:大型舞台剧《文成公主》,文成公主作为和亲西藏、为汉藏关系做出杰出贡献的一位伟大女性,舞蹈中不但要表现文成公主的温柔善良,还要体现她心怀大爱、对天下苍生悲悯怜惜的情感。此外,还要考虑到文成公主来自大唐,在藏族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中还应该带有一些汉族的特点,才能更好的符合人物刻画。
最后,风格性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更快速的理解舞蹈内涵的基础上掌握即兴的创造、表演的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舞者,单纯的复制前人留下来的舞蹈动作已经不能满足舞蹈发展的需要,风格性教学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方面打下了良好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更主观能动的去演绎、创新民族民间舞这一民族文化,使之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源远流长。
民族民间舞的培养、传承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风格性教学对教学环境、教师素质、学生的领悟能力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
(一)重视人文历史民族文化的学习。学生的内涵与素质是能否表达出舞蹈情感的关键基础。只有对相关知识全面掌握、内心情感丰富的学生才能跳出灵动、美好的舞蹈。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人文历史、民族文化等的学习,感受民族审美意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素质,为舞蹈之路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合理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力是人类创新和发展的源泉。同样,对于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和传播,想象和创造也必不可缺。传统教学模式习惯于单纯传播方式,即教师遵照课本或自身经验对学生进行教授,却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风格性教学中,则要求教师不仅要“言传身教”,还要“积极引导”,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课堂中不止是单纯的“接受”,也要自主的“思考”,这样教学的成效才能事半功倍。
(三)课堂与实践结合注重实践提升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基础。课堂中能够学习的东西再多,毕竟也是有限的。风格性教学不仅注重课堂中对学生的各种培养和传授,也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锻炼提升作用。例如,有的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正规比赛活动,或者经常组织举办本校的舞蹈比赛,使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表现、运用,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教师的素质很大程度决定着教学的方式和效果。而在民族民间舞的风格性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和规范尤其严格。
(一)教师要具备各方面综合素质。作为民族民间舞的教师,在风格性教学中,不但要具备专业的舞蹈理论知识和基本的舞蹈表演素养,还要具备人文、历史、民族文化等各方面的修养,才能更好的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民族民间舞中涉及的文化、背景等知识,使学生准确的把握民族民间舞的特色和风格,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本质特征。例如,可以在日常授课时结合该舞蹈讲解舞蹈动作的创作缘由或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更全面立体的理解舞蹈的内涵。
(二)要具备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民族民间舞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合格的舞蹈演员,并将这一文化发扬传播下去,如果教师没有丰富的舞台经验,面对学生只能教授书本知识和自己闭门研究的所得,不但不能达到好的授课效果,反而可能使课堂氛围枯燥无味,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风格性教学中,结合背景知识使学生理解舞蹈内涵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实际表演中的一些特例进行讲解传授,激发学生的感知和想象能力,从而达到风格性教学的最佳效果。
综上所述,风格性教学是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模式发展中逐渐演变摸索出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舞蹈基础理论、动作的基础学习上,通过对时代背景、民族文化等的学习了解,使学生对舞蹈精髓和内涵理解更具体,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这要求民族民间舞教师在各方面提高自身水平和修养,只有教师具备了渊博和学识和专业的素质,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能力学生,这也是我国民族民间舞风格性教学的基本需要。■
[参考文献]
[1] 裴亚建.论舞蹈教学中民间舞蹈的“风格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8.
[2] 张靓靓.浅谈风格性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本质魅力[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