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

2016-02-02 00:20李承刚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科学探究

李承刚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我们不难看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核心课程。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探究式的科学教育,是通过引导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初步认识科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进而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的目的。

小学科学课程的设置,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让他们具有运用科学知识来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针对这样的目标,我觉得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观察、质疑、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等各种能力的培养。下面本人就在科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谈谈一些个人的见解:

一、在生活中寻找不确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科学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如果想知道“我们周围的空气里有什么”,我们就会对空气产生不确定,不知道空气里有什么,但当我们了解了空气后,我们会感叹“空气,你真好!”;我们坐在餐桌前吃饭的时候,会观察到饭菜的搭配情况,为什么会如此的搭配,当我们了解了饭菜的营养搭配后,我们会把知识分享给家人……无论是在“冷和热”的世界里,还是在“声音”的王国里,我们都会有不同的发现,会遇见很多的不确定,而这些不确定都源于我们的生活,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引领孩子们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不确定,培养孩子们善于观察的能力,激发他们去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热的传递”的内容时,我就从日常生活入手,让他们从生活中找寻不确定,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能力。我是这样做的:

1.情景重现说感受

一上课,我就用出示课件,重现了生活中的情境:在一个寒风呼呼的冬天里,爸爸妈妈的大手握住孩子的小手的一个画面,然后让学生观察,回忆自己的爸爸妈妈握住自己的小手的情境,说说当时的感觉。在观察、回忆中孩子们不难说出,爸爸妈妈的手很温暖,握着握着,自己的手也会暖。

2.实地感受遇见不确定

学生说完感受,我得到我想要的答案后,我拿出一个加热了的暖手宝,让学生把手放在上面感受,孩子都说手变暖了,然后睁大疑惑的眼睛望着我,似乎在问我“为什么我的手会变暖呢?”“这热是怎样传到我的手里的呢?”……这时学生就会遇上不确定,接着我就引导学生在不确定中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细节,都蕴含着科学知识,只要让孩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会有所发现,就会遇见生活中的种种不确定,学生们的观察能力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二、在不确定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提出一个问题说明学生的思维已经有一个质的飞跃,所以当学生有不确定,遇到已有的知识不能解决或回答的时候或者孩子们产生疑问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帮助他们提出问题,整理出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带着这样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当学生们感受到“热”从一方传到另一方,而自己又不能确定答案时,老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提出问题:“为什么我的手会变暖呢?”“这热是怎样传到我的手里的呢?”这样不光会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还会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教学事半功倍。

三、在问题中实施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具有活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它需要学生亲身去查找数据,参与实践,寻找答案。当学生提出问题后,这一问题就是激发学生去探究的原动力。所以在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现象,遇见不确定的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实施探究式的教学。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里提到:实施探究式的科学教育能够保护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这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对他们今后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以及未来的职业选择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例如,在教学“热的传递”的内容时,学生们想弄明白这“热”是怎样传递的。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开始动手做实验,在实验中明白到“热”是可以传递的,它传递的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在做“传导”、“对流”的实验时,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子——烧热的不锈钢勺子、煮开水的现象说起,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学习“热”在固体和液体中不同的传递方式。同时在做“传导”、“对流”的实验时,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了酒精灯的使用。而在讲授“辐射”这一方式时,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中,亲手去摸一摸在烈日下滚烫的单杠,知道了单杠在阳光的照耀下,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吸收了太阳的热,太阳把热传递给单杠这种现象叫做“辐射”。

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究,亲自试验,学起来更容易明白,学到的知识会更牢固,这比起老师在滔滔不绝地讲有效多了,而且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锻炼。

四、在探究中培养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是为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让知识为我们服务。所以学生在科学课上探究得来的科学知识最终的目的还是“用科学”,用科学去解决生活中问题或者因为掌握了科学知识而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例如:学生了解到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后,在烧菜时就不会把锅铲放在锅里烧,避免一不小心抓起锅铲而烫伤了手,明白了为什么锅铲抓手部位会安装上一些绝缘塑胶;明白到在蒸煮东西的时候,为什么要留有空位,是冷热液体或者气体“对流”,这样才能更快地把东西蒸熟……这样,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掌握了科学知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而然就得到培养。

生活中处处是学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一切,发现生活中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把问题化成能力。小学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任,那么提高学生爱科学的意识,激发学生学科学的欲望,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能力,这是科学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让我们一起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扬帆起航吧!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科学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饮料瓶中的云
探析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
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
梦想中的学校
科学拔牙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