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祥雯
河南警察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以训促管 协作强化公安院校思政教育
赵祥雯
河南警察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铁肩担道义,钢拳佑民安,警察无疑是支撑民众安宁、社稷稳定的重要力量之一,同时也是公务员队伍中最苦最累的工种。因此,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感、没有对警察事业的深厚感情,是绝对不能胜任的。作为公安民警的摇篮,公安院校对学员的培养与输送直接关系着基层公安业务的水平,更紧密地关联着一方水土的安宁。公安院校的性质决定了公安院校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面对经济社会不良风气的严峻挑战,公安院校势必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从日常的警务化管理着手,加强学管队伍建设,提高认识,以训促管,强化预备警官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发扬“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根据公安类院校的警务化管理要求,学生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作用,强抓学习的同时严格要求作风纪律,做好谈心摸底工作,加强体能、纪律、品质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以训促管,发挥学管育人的功效。新形势下,更应该与时俱进,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吸引力、感染力,以创新的思路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在如今大数据时代,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新挑战、新任务。在国际上,世界多极化的形成和发展激化出世界多元文化的碰撞与消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有了更为严重的弱化和侵蚀;在国内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上的极大丰富的同时也暴露出贫富阶层差距拉大、城乡二元结构对立、公正公平有所欠缺、拜金享乐主义横行等社会现象。社会思想的多元化、信息获取的多样化时刻无所不在的影响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人民警察主要职能就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公安院校作为国家培养明日警察的摇篮,它所产出的学员是公安机关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公安事业的希望和未来。人民警察队伍既要勤恳工作、坚守原则,又要提高思想认识、抵制物质诱惑,如何从根本上保持公安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作为公安民警培养与训练的首发站,强化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在公安部政治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及时而又准确的把握形势,提出强化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公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对于公安机关切实担负起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准确把握办学方向,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绝对服从服务于公安一线工作的需要、添补公安队伍建设的办学宗旨,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出发、从学员出发,把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忠诚意识教育融入到学校学习的各个细节,多角度、多方位的深化思想道德建设,进而培养具有职业操守的优秀合格的警务生力军。
基层公安干警“打不过、跑不过、说不过”的三不过问题已经引起了公安部领导的高度重视,更警示了现如今的公安院校在警务人才培养模式上有所偏颇和欠缺。根据新时期公安一线的实战需要,系统科学的进行专业知识、专项体能、警务技能、作风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在学员的每个在校学习环节之中,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主动体会和吸收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一)体魄强健扬正气、技能高超强警力
时代在变,警情也在变,基层公安一线民警真正的运用警械武器的情况还是有限的,更多的是肢体上的冲突和技术上的控制。警察的本位工作就是维护正义和法纪,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支撑、没有熟练的警务技能作为保障,即使很小的一个盘查、搜查、带离都能酿成不必要的失误或伤亡。
首先,以军训为切入点,从入校伊始就加速学员的质变。万事开头难,军训作为进入高校第一课,是让一个稚嫩的中学生蜕变为成熟的社会青年的关键环节,是磨砺一个人品质、锻造一个人意志的最佳时机,因此公安类院校的军训无论是从持续时间、训练强度、训练量都有更高的要求。以军事动作为基础,训练学员听从指挥、遵从命令,强化令行禁止的服从意识;以中长途拉练为手段,锻造过硬的意志品质,增强学员的团队意识;以军事理论课为契机,激发学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学员的职业认同感;以关心爱护为重点,保证学员发展进步的方向不走偏。军训应本着是精神传承、是内容创新、是人生“革命”、是全新蜕变的高要求,严格组织训练,在实践中摸索内容的创新,正确树立学员集体观念和服从意识,进而深化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人生价值观。
其次,加强早操的训练力度,丰富课余身体素质训练内容。一天之际在于晨,早操训练是提高学员身体素质、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以往单纯的田径场跑几圈就带队回宿舍的老套路已让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出早操的兴趣,无故缺席、迟到早退、见习请假的现象屡禁不止,管理松散的中队甚至到了操场就解散,基本上演变成了走过场的形式主义。
再次,正常课堂教学中的擒拿格斗、警械武器使用等警务技能课程的学习远远满足不了一线实战的需要,在体能训练结束后有组织的进行擒拿动作、格斗动作、警械使用等科目的复习和延展训练,不仅能提高学员警务技术水平,更能强化学生对自身警察职业化教育的认识,也时刻警醒公安学子使命之所在。
另外,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方式上,课外活动往往被学管人员所遗忘。作为公安院校在校大学生较为自由、休闲的时间段,但这块宝贵的资源常常因为没有合理科学的安排而被荒废掉,甚者使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谈情说爱而无法自拔,虚度光阴的同时也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以校运会为契机,以各类文体竞赛为抓手,学管人员应根据系部、中队具体情况,选择在各项体育运动项目中技术水平比较好的同学作为负责人,广泛吸收学生组建各类体育爱好小组、警务技能训练小组或社团,有组织的进行课外训练,定期联系并举办各系部、中队友谊交流比赛,有机会就拉出去同其他兄弟高校进行交流与学习,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增强了系部、中队的向心力、凝聚力,进而营造学生以校为家、以系部为家、以中队为家的氛围,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意识。
重中之重的是,学管人员要提高认识,既要有管理观念,又要具备服务意识,把单纯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融入到实训中来。加大对早操训练的管理,严格出勤督察,不定期的到场检查训练计划的执行情况;在活动的组织上,学管人员作为主导因素要认真负责学生的引导和负责人的管理工作,做好训练的督促和活动的协调,如若能亲自参与进去更是事半功倍。
(二)纪律严明锻自律,忠诚奉献铸警魂
严格的一日生活制度是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特色,同时也是区别于普通院校的重要标志。标准的警务化管理不是通过条条框框的要求说出来的,而是经过循序渐进的训练锤炼出来的。规范整洁的着装要求、整齐划一的内务整理在此就不再赘述,高标准、严要求的队列及行进的动作,是整个中队、系部、学院的深层次精神面貌的集中表现。
作为一名合格的预备警官,首先要具备严格的纪律意识,要对警察的职业约束性的行为规范在自我头脑中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没有纪律意识,就不会有平心静气的信念,也不可能养成令行禁止的服从,更不会形成万众一心的战斗力。在公安院校,集合与队列、警容风纪、内务卫生、就寝条例贯穿了每位公安学警的整个大学生活,通过每天的一日生活制度来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应当作为学管人员日常管理的重要着力点。
公安院校要结合实践,不断学习、借鉴,以管理和服务为切入点,进行理念创新、规章制度创新、活动创新等一系列管理创新,不断丰富公安院校文化内涵,提高了学员们学习、生活和休闲的质量。广泛开展集体活动,通过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以及对警察职责的使命感,借助雷锋月、长霞月开展各类学英模、祭英烈的活动,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培养学员忠诚与奉献的理念,不定期开展中长途拉练锻炼意志品质,定期组织校外拓展训练,强化人文关怀,在共性培养的同时使个性也得以发展。
在警察意识养成的过程中,学员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促使个体不断地纠正自己对警察职业片面的、错误的认识,构建正确的警察职业认知体系,树立正确的警察意识,指导自己的行为。警务化管理中不乏大量的检查与考核,管理者的检查和学生督查队的自主检查贯穿每一天的学习生活,每天均会对列队秩序、内务卫生、课堂秩序等进行常规检查,院、系、队进行三级督察和纪检,高度的自治下影响学生以身作则的自制,只有通过自警、自律、自励、自省,才能不断地端正学生的从警动机,提升学生岗前警察职业意识,才能在根本上培养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品德高尚、素质全面的预备警官。
公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学员的培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不仅要保证质量、开展到位,更要避免思政教育书本化、形式化,在教育方式上加以创新,以训促管,把合法性纪律规范及传统的遵循紧密结合,通过有序的规训实现对警务化管理的共识和管理技巧的把握。通过科学系统的体能、技能训练,在发展学员警察职业能力的同时融入思想教育,培养学员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团结协作能力,以更为隐性的教学方式开展集体主义教育;以运动会及各种文体竞赛为契机,丰富早操和课余训练内容,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敢于担当的意志品质;广泛开展学习警界英雄、先进模范活动,以系部、中队为单位定期组织中长途拉练,塑造学员们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感;利用寒暑假期,鼓励、督促学员到基层公安一线进行实践训练,查漏补缺的同时提高学员的警察职业意识。强化学管育人的理念,加强学管人员的监督考评机制建设,以学生会、团委为抓手,加大队干的管理力度,经常性的深入学生内部,及时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修正训练中所存在的偏差,弥补不足之处。
[1]陈婷.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的养成[J].云南警官学院院报,2014(6).
[2]李红雷.公安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19(3).
[3]吴诚,罗旭.警察院校学生警务化管理与其职业素养培养研究[J].社科纵横,2009,5(5).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