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婷
(延边大学艺术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艺术教育应成为创新思维的摇篮
陈婷婷
(延边大学艺术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艺术本身是来源于生活,终究也是要回归于生活,在其发展的历程中,艺术也逐渐的开始与其他领域的碰撞与结合。其发展历程也是曲折反复的,结合、分离、再次结合、高度结合,进而艺术在发展中进入了教育领域,慢慢发展成了一个学科,与之联系颇深的诸如哲学、政治、心理等等学科。在深层次的结合的同时,艺术在学科中的地位也是逐渐的水涨船高了,较于传统的教育形式而言,也就出现了艺术教育。接下来我们就展开讨论艺术教育的定义和其教育意义,以及教育能成为创新思维的摇篮的主要因素等问题。
艺术教育;培养;创新思维;摇篮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人类由封建迷信的封建社会一步步的走向信奉真理的科学发展时代,现如今更是生活在一个科技时代,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思想越来越科学。然而在历史进化的浪潮中,始终与人类同步的是艺术的发展,早在石器时代,人们自有了部落意识和群居的行为,艺术也是悄然而生,随着人类进化的脚步,艺术与人类发展也是形影不离。可以说艺术是人类发展史上积淀最深的事物,在这个科学与艺术并存的年代,艺术也是进入了现代教育领域,艺术的功能不仅是审美与传统教化,还在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质带来的对于人们思维上抽象性与现实相结合的教学与锻炼,使人们的思维能够完整的发展,既有现实的一面,也有抽象的一面。
艺术作为在人们认知和对生活的掌握中诞生的特殊方式,不仅仅是具有着自我作证存在性与必要性的能力,更是对于人类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其本质是一种文化行为和文化观念的视觉呈现。可以说是“艺术就是人类价值观的体现”,更是承载以及传承我们价值观的宝库。其文化的价值取向往往是能够对艺术本身的价值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那么我们就可以肯定的说,艺术的文化价值以及其判断力和追求其自我价值的自觉性正是现如今的艺术教育的要点所在了。
艺术教育的意义也就一眼明了了,其具有对世界掌握的特殊方式,对于现代的教育也是有着深远的意义,对于培养创新思维也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文学科的教育是一个总的概念,艺术教育也是人文学科教育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教育意义也是具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艺术教育不仅仅是非文化课授学的过程,它的教学过程以及教育意义对于文化课也是有着积极的作用。艺术重技术的特性,往往会培养人们向重观念和创造性思维,这种理念和思维的培养在艺术学习中是不可缺少的,同时,在其他文化理论课的学习上也是有着积极的意义。
艺术学习的感性理念与文化理论课的理性理念的结合,就是艺术教育在创新思维中的贡献,理性和感性的齐头发展方向,对于青少年来说,是一种健康的心理发展方向,极端的理性或沉溺于感性对于青年来说都是一种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心理发展方向。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先要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的积累
人们对于未知的东西总是充满着敬畏和茫然,所以对于正在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没见过的东西他们是无法凭空想象出来的。例如学生玩拼图的时候,由于每个拼图的板块大小形状都是一样的,所以对于拼成以后的动物图形如果他们并不知道的话,那他们很难成功的拼出图形。对于大人来说,我们或许可以根据图形线条、图形大局等等的衔接来拼凑图形,但是对于知识积累少的学生来说,这简直是一件无法完成的工作。艺术方面的创作由是如此,对于音乐的乐理知识积累匮乏、对于音节音符敏感性低等等,在能够精通欣赏方面都是困难重重,更别说要去透彻理解甚至是乐曲创作了。又如作图画画,没有稳扎稳打的线条功夫,何谈美轮美奂的画面。所以在创作创新之前一定要做好基本功的训练,先要有足够的基础知识的积累,没有这个基础性的积累就谈不上推陈出新。
1.创设思维空间
雨果曾说过:“音乐是思维者的声音”这就是说音乐是一个人思想情感的寄托,是一个人感情抒发的方式。这也就说明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感情的人能够创作出让人产生共鸣的音乐,所以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教师不能仅仅是培养其乐理理论性知识,很多的要引导培养学生的情感,对于音乐的情感、对于生活的情感、对于国家的情感以及对于大自然的情感,无论是哪种情感的培养,哪种感情的流露,音乐也就能随之诞生,就是这么自然、这么和谐。贝多芬就是对着月光发了会儿呆就创作出了惊艳世界的《月光交响曲》,这就是一个乐师对于大自然的思考和情感的流露。
艺术训练的过程跟文化理论课一样枯燥无味,但同样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积累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们的老师应该更多的赋予学生一个能够自由发挥和创作的空间,自己的创作,哪怕仅仅是一个小创意的应用,其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也是学成别人成果的喜悦无法媲美的,而且自由发挥不仅仅是获得了小成就感,再大一点的方面就是对于以后的创作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当然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在音乐方面,还有绘画等艺术形式,所有的艺术类型,在其教育教学上都应该是相通的,艺术教育都应当把培养创新思维作为首要任务,毕竟艺术的发展动力基本来自于艺术的创新!
2.引发创造
引发创造的重点在一个“引”字上,在给予同学发散思维的空间的同时,老师不应该撒手不管,应该在正确的方向上积极的引导。对于正在建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生来说,老师就是一个标榜、一个旗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首先要教授理论知识,在学生初步掌握后,开始实行实物教导,让学生在实物训练的过程中深化记忆,对理论知识能够达到一个熟练掌握的基本程度。然后就要开始展开发散思维空间的引导过程了,这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学生发展来说有极大帮助的过程。
例如在音乐学习的课堂上,由于学生在小学这个阶段充满了好奇心,所以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兴趣,对于新鲜事物总是充满了亲自尝试、亲自体验的冲动,稍微大龄一些的孩子,除了满满的好奇心以外还初步具备了基础的思考能力,此时他们的思想纯洁,不含杂质,对于新事物的思考明显多于低年级的孩子,而其稚嫩的思想也是不同于成人那般复杂,他们总能通过特有的方式来填充自己的大脑,丰富自己的认知。比如说乐音的练习与识别,在课堂上没有专业乐器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些简易的乐器,诸如敲击盛水水杯的简易发音乐器、竹板、易拉罐等等组成的简易打击乐,老师通过简直乐器教导学生识音辨调,然后让学生自行敲击,编出属于自的节奏,自己喜欢的旋律,这不仅能够极大的增加学生的乐趣,还能够培养学生亲手劳动实践的习惯以及做事要动脑的做事风格,增加学生将思维转向实际的能力。
(二)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活动
发散性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将自己的思想发散出去,不局限于眼前、身边等等。将自己的脑洞开拓到最大化,对于新事物的形成要有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并且能够主动的探索。所以,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充分的了解研究学生的心理,在将教材中的内容贯彻落实的前提下,还要加入课外内容。往往对于学生来说,加在教材中的知识再生动也是无聊乏味,然而课外内容哪怕是枯燥无味的,也能让学生充满兴趣,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效应。利用这种效应,老师就能很好的抓住学生的心理,以便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对任何事物都能充满旺盛的求知欲。
1.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
在音乐的学习上一般先是试听阶段,这个阶段就是他们对于音乐的初步接触阶段,这个阶段同学往往是没有什么感触,仅仅是好听和难听两个感觉。接下来就是分段听阶段,老师要适当的截取一个音乐的精华部分,让同学一段一段的试听,进而初步学习,把握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最后应该是复听阶段,这又是一次完整的音乐鉴赏过程,在前两次的试听后,在这个阶段,他们会有自己的感触,能够初步的接触到音乐本身的意境。但是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对于欣赏往往是没有一个清晰定义,听到的并不能清晰的感觉甚至是表达。在欣赏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给予一定的指导,比如通过视听结合的方法,将音乐根据其特定的意境通过图画文字等等方式投影显示给同学们,让同学通过视觉听觉的双向刺激对于音乐本身的意境能够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达到对于音乐的深层次的学习,体会到音乐的意境,学习音乐的内涵。
2.抓好基础素质,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
基础素质的培养,一般的就是对于学生音乐创造性的培养。首先要教育学生能有一个谦虚求学的心,对于历史上一些伟大的艺术家的创作事迹要熟知,这都是创作中可借鉴的基准。创造性音乐的学习是一种最基本、最具体也是能够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而且这种方法也是一种充满乐趣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他人的作品和创作,从而开拓视野。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创作能力,这也是最终的目的所在。加以基础的乐器使用,配合自己的理解,体验音乐创造的过程中的乐趣。
3.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活动中,不要限制过死,应允许学生多角度思考
这是强调老师在教学引导过程中,不要过于限制学生的思维,要允许并强调学生应该能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而且要善于和同学交流,通过多方向角度的思维方式展开自己的想象力。老师在中间要起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多方向思考等的作用。
在欣赏课中,对于音乐的见解,例如黑色幽默等等非常规的见解,老师应当给予肯定,不要轻易的否决学生的见解,因为世界本是无方向性的,所谓的方向性更多的是人为规定的,未规定的方向也不一定就是错误的。就像黑色幽默在初次呈现在网友的面前的时候,很多黑粉纷纷表示不理解、谩骂等等,可如今看来,黑色幽默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所以对于学生的见解和思维,老师更多的应当是肯定、建议等等的正确引导,尽可能的拒绝对学生说“不”。
(三)艺术教育是一项审美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可是站不稳脚步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仅仅是知识的储备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要求,现在对人才的定义已经成为了必须具备创新性思维、创新性创作能力。艺术家的培养也是如此,临摹仿照的艺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了,这就需要培养创新性的艺术家。对于创新性的艺术家的培养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学生性格的上,在这种培养下能够令学生具有创造性的、独立性的人格特征,那就是一个成功的人才培养结果。
1.构建创造性人格品质
音乐本身就是一个模糊性的概念,令人身心愉悦的声音都是音乐。但是在创作过程中,构建艺术家的性格才是最紧要的,音乐往往是一种直达心灵的艺术,所以音乐中蕴含的艺术家的感情也是能够直达听众的心灵的,除了艺术家的思想以外还有就是艺术家的人格培养了,每一部作品都是艺术家的孩子,作品的品性也是艺术家赋予的,所以对于培养从事艺术学习的人,一定要培养引导他能够有个好的性格,这样他的作品也是能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作品。
2.从音乐教育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看,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
艺术的生命力来源于创作,这是无视文化、无视国度、无视地理方位的真理。对于艺术的思想首先要老师在教学上也要有创造性,这样对于学生构建良好的精神是有极大的帮助的。而且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深入到实践当中,这样能把学生的作品展现出来,给与学生大胆创作,大胆展现的精神境界。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发的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展现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让学生在没有保护和帮助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体验社会,感受社会上的评价,思考得失,体验成功与失败。
(一)教育方法的创新
艺术教育是一种学科性极强而且审美性以及艺术性极强的教育教学。枯燥无味是在所难免的,这就需要老师能够积极的参与教学的研究和改革,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让学生心情愉悦,艺术的创作创新就更能触发。
(二)教育评价的创新
这里应该有老师跟学生两方面的评价系统。这两个系统的存在就是对教育方法的问题的源头所在,对于教育创新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艺术教育中,老师和学生应当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艺术与科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侧翼,保证着人类文明的和平发展,而艺术的教育则是艺术的传承,艺术教育能为创新思维的摇篮,因为其独特的教育教学方式符合创新思维的教育理念。构成完整而健全的思维能力, 才能以一个个新的创造使人类文明不断向新的高峰推进,这才是创新思维的教育教学的意义和理念所在。
[1]刘淑萍.任淑华.艺术教育应成为创新思维的摇篮[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
[2]王晓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音乐教育中看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黄河之声,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