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空间与城市意象的地域化:当代电视剧中苏州意象的表达

2016-02-02 22:30张梦晗
未来传播 2016年6期
关键词:苏州意象

张梦晗



媒介、空间与城市意象的地域化:当代电视剧中苏州意象的表达

张梦晗

当代电视剧中的城市意象常常是作为某种象征和隐喻而存在的。它的聚合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意象本身具有高度代表性;二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得到公众的认同。作为地域化城市意象的代表之一,当代电视剧中的苏州意象主要表现为水乡、古城等自然意象和苏绣、昆曲等非自然意象。媒介所建构的这一类城市意象与区域历史文化语境紧密相连,与人的生活状态、行为特点等密切相关。不同地域的城市意象所呈现的世俗民风、细民琐事、历史掌故、人物风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一方文化。因而对电视剧中各类城市意象流变的关照,可以为我们看待媒介、人、社会之间的关系提供参照。

当代电视剧;地域化城市意象;苏州;城市文化

中国当代电视剧一路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同脉相连,影像在现实社会的映照下,聚合各类意象,成为反映城市发展的沙盘图。影视作品中的城市意象首先表现为城市的外在形象,如城市建筑、人文景观、自然风光等,这些结构性的表征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和不可复制性,能够唤起观众对某特定城市的认知。但更进一步来说,城市意象还蕴含着理性层面人们对于某一城市的内在感知,这其中必然包括城市人、城市文化、城市精神等。当代电视剧中的城市意象在更多情况下是作为某种象征或隐喻而存在的,剥离了原始符号意义的单重功能,一墙一瓦,一桥一路都承担着叙事功能,蕴含着叙事动力。

一、城市意象聚合的条件及内涵

在界定城市意象的概念之前,本文先交代“意象”这一概念的源起。中国的意象理论早在《周易》“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中已有雏形,此后东汉哲学家王充、魏晋玄学家王弼对此也都多有论述。首次将“意”与“象”合为一个新词并将这一概念从哲学领域引入审美与艺术领域的则是南北朝文艺理论家与批评家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有“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所谓意象,即“作者的意识与外界的物象交会,经过观察、审思与美的酿造,成为有意境的景象。”[1]亦即“客观物象与主体意念的融合和形成的文学基本元素”。[2]譬如桃花的意象之一为“爱情”,流水中的桃花总是和伤逝的情绪相伴而生。

又如在电视剧中,当影像需要表达漂流这种状态时,在乡间,可以用看似无意的空镜头拍摄浮云游散:飘忽不定的流云,时而聚拢时而分散,摇摆不定地浮现于无边无际的天空,隐喻着无所依附的“游子意”;在城市,还可以用游荡的地下铁来表现:匆忙的脚步,四面八方的流向,地铁车窗外常年漆黑的背景,车厢内晃荡不安的节奏,形色各异的人群,暗示着没有归属的城市流浪。

在西方,全面阐释意象这一概念的学者是康德。康德与刘勰理论的共同之处在于将具象可感性与理性抽象性的统一视作“意象”的根本特性。承认意象自身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其生成必须借助于想象力。由此可见,意象的抽取不能脱离对具体形态的认知。美国理论家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一书对意象的论述在西方理论界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们认为,在心理学中,意象一词表示“有关过去的感受上、知觉上的经验在心中的重现或回忆。它的功用在于它是感觉的‘遗存’和‘重现’。”[3]这种意象的定义更接近于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觉表象,较易进行量化与统计研究,因此,西方一部分意象研究尤其是应用型的研究也趋于采用这种“意象”定义,以下讨论的美国学者凯文·林奇的研究思路即属此类。

凯文·林奇(Kevin Lynch)所著的《城市意象》堪称里程碑式研究成果。城市意象是由美国凯文·林奇对波士顿泽西城和洛杉矶等城市进行了周密的研究分析后,提出的一种城市规划设计思想。通过实验访查,林奇提炼出居民所关注的共同主题,此时的空间意象逐渐聚合成为人们对环境的认知图式,它想象性地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并非一种实质的存在。林奇认为城市中居民对于城市的认知虽然各有不同,但“任何一个城市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意象,它是由许多个别意象叠合而成。”[4]在林奇的研究之中,个性研究和结构研究是其主攻方面,对于意蕴和结构背后意义的讨论则基本采取不干涉的态度,这种关注结构本身,忽略多元艰涩意义阐释的方法,从符号学角度来看,即为侧重能指(signifier,意符)层面,避开所指(signified,意指)层面。此外,他还特别强调环境意象是观察者与所处环境双向作用的结果。林奇认为城市“既是成千上万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人们在共同感知(或是享受)的事物,而且也是众多建造者由于各种原因不断建设改造的产物。”[4](1)

城市原本就是一件流动的艺术品,在历史千万年的激荡中生出属于自己的肌理。就如人们想到昆曲、评弹、双面绣,就想起温润清秀的苏吴江南;想到冰糖儿葫芦、四合院、胡同儿就想起积淀厚重的北京大都;想到日月潭、乌龙茶、凤梨酥就想起同宗同脉的台湾岛。这些典型的城市意象正是在人类与城市发展的互动中积淀形成的,正如凯文·林奇所说:“在城市中每一个感官都会产生反应,综合之后就成为印象。”[4](1)

由此,本文认为城市意象是在认知主体接触城市客体事物后,对感觉传递的表象信息进行加工,在思维空间中抽象成对城市的印象,于头脑中留下记忆痕迹,用以唤起相对应想象的认知材料。意象可以是单一意象,也可以是多个意象的组合体。形成意象的过程实际也是抽象的过程,但值得一提的是意象是一种承载记忆的结构体,并非瞬间的感觉。

城市意象的形成并非随意捏合即可成形的,它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本身具有高度的代表性,这个在上文已经谈过。二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得到公众的认同。这就要谈到“公众意象”这个概念了,公众意象是“大多数城市居民心中拥有的共同印象,即在单个物质实体、一个共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一种基本生理特征三者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希望可能达成一致的领域。”[4](5)只有在一定范围内达成相对固定的公众意见,此意象才可能得以进一步推广至成为某城的代名词。例如台湾行政院新闻局发起“寻找台湾意象系列活动”,投票选出公众心目中最能代表台湾的几种意象,票选后,布袋戏、玉山、101大厦、台湾美食成为多数公众意见的聚合点,此类意象作为公众意象对城市行销和文化传承都大有裨益。

影像表达中的区域化城市意象蕴含着人们对于某一空间的深层次内在感知,这一类特色意象的聚合及表达习惯,并非无章可循。以江南水乡苏州为例,要考察这一地区的城市意象,就要联系多种历史文化因素。因为时间为每座城市留下区别于他者的区域化意象,而影像则将其糅合化用,传达出城市自身的品格。

二、电视剧中苏州意象的提取和形成

(一)当代电视剧中“城里园林,城外水乡”的意象表达

要在电视剧中体现出苏州意象,水和园林这两个元素是绝对不可少的,苏州的独特就在这里。世间常赞“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古典园林山、石、水、木、楼的错落,叠山理水,营造了一个“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全方位影响的意象形态系统,处处点染着艺术巧思。苏州的滨水景观十分动人,用“市河处处堪摇橹”,“家家门前泊舟航”形容实不为过。水之美在于“上善若水”,水之韧在于“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谈水就离不了船,越是有特色的船,越是容易形成鲜明的意象感。欧洲威尼斯的贡多拉,中国江南的乌篷船,皆成为激发思古幽情的城市“媒介”。无论是园林水乡,还是苏绣丝绸,苏州的城市意象总能将城市人紧张焦虑的心态洗涤平和。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亲水舒缓的文化心态。

苏州“城里园林,城外水乡”的格局是独一无二的,也是苏州城市意象的精华所在。石阶、小雨、油纸伞,旗袍、小桥、乌篷船,这些典型的具有苏州特色的城市景观,配上清婉的江南小调,传递出柔肠百转的情绪。如《上海往事》这部电视剧尤为偏爱姑苏城外的小桥流水。剧中,低矮的弄堂门廊,雕花的石墙门墩,屋檐上自生的植物,斑驳的灰墙,古花瓶的碎片,累累伤痕间保留着过往生命的种种细节。当剧中人物“张爱玲”与“胡兰成”黯然分手时,“胡兰成”呆呆地坐在石阶上,手里握着一柄旧黄的油纸伞。“张爱玲”一袭蓝花旗袍,倚在河滨廊柱边。此时的旁白没有过多陈述,一条乌篷船缓缓从二人身后的小桥穿过,两人各在一边,暗示曲终人散、各自天涯。同时,与之相配合的音乐起调于凄清的江南小调,随着分别的在即,音调急转而下,联排使用附点音符,传达出主人千回百转的不定心绪。

作为“姑苏第一名街”的山塘街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其间店肆林立,会馆集聚,建筑疏朗有致、典雅别致,不失为展现苏州城市意象的好选择。《谍战古山塘》是一部在真实历史背景下展开的传奇故事,剧如其名,全剧围绕七里山塘呈现。其中有这样一段充满浓郁苏州风味的地道场景:河中,装载着茉莉花、白兰花及其他货物的船只来来往往,各色游船画舫款款而过。河岸,松挽着头发的妇女们在河边洗菜,最有趣的是在河中摇着小船做买卖的小贩,有卖米的、卖柴的、卖海棠糕的、卖油盐酱醋的,住在楼上的人们如果想买东西,甚至无需下楼,只要用绳子把盛东西的篮子吊下去就可以了。这就是以前苏州人实在的市井生活,虽说现代的苏州人很少再使用这样的方式购买物品,但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亲水情结是难以撼动的,苏州“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格局在该剧中得到全景写照。

电视剧《谍战古山塘》中有一个长镜头是这样创造性表现苏州老院这一城市意象的:一处旧院落,一座年久的小楼,楼前一株大柳,茵着半座院子,楼的四旁爬满了爬山虎,藤叶密罩,整个楼就像个绿草垛子。宽大的石阶上生满了青苔,一片落叶,叶柄儿缠在那密密的青苔里,不知怎么着了风,嗖嗖地发着颤音。明明是夏日里的景象,却让人冷不丁地打一个寒战;那院落看着一片绿意盎然,却漫着一阵清冷阴雾,巧妙地配合了神秘紧张的谍战气氛。静谧安详的老院落和绿油油的颜色同样可以传达出阴森的意象,这种聚合意象的方式属发散辐射式。

而苏州老院的常见意象聚合反映的则是古朴、闲淡、安宁的民间生存状态,例如电视剧《裤裆巷风流记》主要描写的是小巷间的人情琐事,用身边的故事、身边的小人物书写苏州人慢悠悠、温吞吞、闲淡淡的生活态度,从中窥探到苏州小巷的文化情韵。

(二)当代电视剧中“苏绣”的意象表达

作为苏州城市意象的重要节点之一,苏绣当仁不让,这一精巧细致的非自然意象在电视剧中常常隐喻着整座姑苏城的风格。例如电视剧《天堂绣》中,利用一幅幅双面绣,对接了古今,对接了中韩。作为现代传奇剧,该片第一集就突出表现了这种现代与传统的杂糅。影片先是将大量镜头锁定在苏州现代化意象浓厚的工业园区,金色阳光下,金鸡湖畔,韩国女孩全彩熙专心作画,随后呈现了令人沉醉的东方水城的特色景观,镜头下的苏州水网密布、碧波鱼跃、雨量充沛,十分符合“水乡泽国”之称。男主角邝良是一位有才干的年轻人,身为热爱苏绣艺术的企业家,他的身上也映射出苏州古老而现代的双面性格。同时,男主角被定位为一个内心没有冬天的人,而苏州也正是这样一座没有冬天的城市,没有冰冷的城市性格,不紧不慢、不急不躁,有繁华更有宁静,有时尚更有古典,用“蛰伏在闹市皱褶子里的小街”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在此部电视剧的定位上,导演黄健中目标很明确,希望能将这部作品“作为一个有着深深地方烙印的作品打出去”。他说:“除了纪录片,中国到今天为止没有真正的‘都市名片剧’,我希望这部剧能做到这一点。”[5]该剧主要讲述一幅丢失已久的国宝级艺术珍品《天堂绣》突然重现人间,引来中、韩、新、美四国众多神秘人士的追踪。亲人的背叛,隐秘的血缘,商战的残酷,权钱的诱惑,引发出扑朔迷离、悬念迭起的复杂经过。柳暗花明、出乎意料的结局虽令人喜出望外,却让一场风花雪月的异国恋情留下无限感慨、万般唏嘘。在剧中,导演黄健中还引用了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影响世界的纪录片《中国》的部分画面,通过闪回的手法,将《中国》中关于苏州的画面穿插在剧情中,通过过去画面与现代画面的对比,展现出历史的沧桑感。

此外,珍贵道具《姑苏盛世图》成为该剧的一大亮点。剧中主道具“天堂绣”是借用了苏州苏绣工艺美术大师蔡梅英送至2010年世博会展览的展品。蔡梅英大师的此幅绣品是带领18位绣娘,耗时5年完成的,与清人徐扬于乾隆年间所绘《姑苏盛世图》为1∶1比例,仅绣线、底料就花费人民币七百多万元,加上手工价值千余万。所用蚕丝线总长超过四万余公里,足可以环绕地球一周。全图内有各色人物四千多人,房屋建筑二千多栋,桥梁五十多座,各种客货船只四百多艘,且每个人的服饰道具和动作没有重复。能够寻到这部绣品参与《天堂绣》的拍摄,着实为电视剧的观赏性和苏州城市的意象行销增色许多。

电视剧中的苏州意象整体呈现出温软柔美却坚韧十足的特色,属长于传统却不落窠臼的城市性格。在《笑着活下去》《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橘子红了》《裤裆巷风流记》等剧中,悠长的小巷、蜿蜒的水街、金灿灿的甜橘、湿漉漉的石板路,展现出苏州温软宁静的日常意象;在《京华烟云》《啼笑姻缘》《桃花扇》《钟鸣寒山寺》《陈圆圆》《董小宛》《柳如是》等剧中,精巧的双面绣,“水磨调”的昆曲唱腔,清香细腻的碧螺春茶,演示出苏州优雅传统的文人意象;在《善良背后》《决不离婚》《天堂绣》等剧中,宽敞平坦的大道,鳞次栉比的风尚建筑,风驰电掣的轨道交通,传达出了苏州对接时代的现代意象。

伴随着中国电视剧的发展,电视剧中的城市意象作为城市形态和城市意蕴的有机结合,被不同的观察者赋予迥然有别的内涵。[6]城市空间的意象层次是建立在人的空间体验之上,并以潜意识为背景,兼受文化、生态、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城市意象是人对城市空间知觉想象的综合。但与此相关,在另一方面,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意识、生活方式对人们产生的潜在影响,增加了城市意象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三、地域化城市意象背后的文化展演

通过对电视剧中城市意象的考察,我们发现城市意象具有地域性归属,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电视剧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其间表达的城市意象,可以拿来与文学中的意象表达相类比。“地域对文学的影响,实际上通过地域文化这个中间环节起作用。即使是自然条件也是后来才越发与本区域的人文因素紧密连接,通过区域文化的中间环节才影响和制约文学的。”[7]电视剧中的城市意象的地域化色彩可以类比为风俗画,是“由一系列的文化因素构织而成的,这些文化因素的历史与现实存在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语境。在这一文化语境中,所有的人、物、事都具有该地域文化的特征和烙印,受这一文化固有的规定性制约。”[8]

城市是有生命的,将其看作一个肌体,俯视下去,纵横捭阖的街道就是动脉,穿流其间的水域就是流动的血液,顺着或曲折或平直的线路分割开来,城市的空间就分成了一个个小豆腐块。再往细处分,小通道就更加地密集,他们有着形态各异的纹理,于其中记录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因而,对于城市意象地域化色彩的考察,也离不开对文化的分析。城市的地域性特色,一方面是由于历史痕迹的传承,另一方面也与其自身的自然风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总的来说,城市意象的地域化特色可以与城市的个性紧密联系在一起,有的城市以优美的自然山水见长,也有的城市凭借深厚的文化背景取胜;即使同为风景胜地,也会因地理位置、气候品格而造就出风格迥异的旖旎风光。正是因为地域化的差异美,才使得电视剧中的城市意象更为引人入胜。

与自然风貌相比,城市意象的地域属性更多是在历史文化语境中缓慢形成的,只有民族的,才有可能成为永恒的。地域化的属性加入“人”的色彩后,就更加丰富饱满了。如同凯文·林奇在《城市形态》中所评论的:“大部分的人都有在一个独特场所体会到独特感受的经验,人们会赞赏这地方,并同时对其不足之处感到惋惜。仅仅去感受一个地方就能有独特的趣味:体会光线的变化、感受风的吹拂、享受触摸、声音、颜色、形状等等。……因为一个生动和独特的场所会对人的记忆、感觉以及价值观直接产生影响。所以,地方的特色和人的个性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人们会把‘我在这’(I am here)变成了‘这是我’(I am)。”[9]

城市意象不是静止、独立的存在,而是与城市人的生活状态、行为特点等密切相关的。不同地域的城市意象所呈现的世俗民风、细民琐事、历史掌故、人物风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一方文化。从更深层面来看,不同地区的城市意象是由历史积淀、文化传承、经济形态、家族传统等因素所构成的特定人文形态。城市意象的地域属性与具体的事件、场景、物品、服饰和习尚密切相关。

在表现江南题材的电视剧中,可以看到温婉典雅的庭院流水,江南总是一个“诗意的所在”;在讲述冲撞纠葛、黑帮打斗的题材剧中,香港常以“罪恶之都”的身份出现,另一方面,香港又以“金融中心”的霸气面孔,呈现给观众一类欲流纵横、富贾云集的意象;而与此相对照的是台湾电视剧中的意象组合常呈现出别样风景,文化寻根的社会氛围和凝视慢活的生活心态,促使台湾电视剧常以清新唯美的画风出现;回归心灵、守望单纯的主题意象即使在台北这样快节奏的城市也会以幽默轻松的方式流露出来。

四、结 语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当代电视剧发展迅猛。作为种种文化现象中的一支,对电视剧中城市意象流变的关照,可以为我们看待城市、人、社会之间的关系提供别样的参照坐标。城市的陆离变化赋予电视剧创作更多的想象力,电视剧虚实交错的光影解读、展演城市,这二者之间交叉难舍的关系共筑了生存空间中人们关注的问题:城市与人、感情渴望与物质追逐、空间与家园、时间与生命。电视剧在城市变化的滋养下,塑造、重组、分解空间,成为反映城市发展状态的沙盘图,带领观众在镜头的指引下历经一场未知之旅。这场充满意外的旅行总能让阅听者发现别样的世界,陪伴人们在特定的时空下品味解读城市空间。在这其中,意象的营造就成为聚合城市形象的重要方式,点滴片段的透露,流于无形的展开,城市的味道就在电视剧意象之炉下飘散出来。

正如人们透过冯小刚的电影窥见北京,透过侯孝贤的电影遥望台北,透过王家卫的电影猜想香港,透过陈英雄的电影认识河内。城市是人类叙述历史的一部鲜活的作品,像一部编年体史书。早期城市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贸易交换的需要,许多农民需要到一个四通八达的要塞处交换自己的产品;随着交换的频率越来越高,交换者来不及回到农村,在聚集处繁衍延续,慢慢形成了城市。所以说,城市本身就是人类变迁的一部纪录片。而电视剧作为一种较新的文化形态,虽然产生时间不长,却发展迅速。它聚合各类有代表意义的城市意象元素,通过不同的意象排列组合而传达城市的地域味道,于无形之中展演城市的个性。

[1]黄永武.中国诗学.设计篇[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9:3.

[2]孙耀煜.中国古代文学原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87.

[3][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M].刘象愚等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298.

[4][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7.

[5]高敏.导演黄健中和电视剧《天堂绣》[EB/OL].http://ent.sina.com.cn/v/m/2010-03-16/11412898686.shtml,2010-03-16.

[6]张梦晗.当代中国电视剧中城市意象的聚合方式及类型表达[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4).

[7]严家炎.20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总序”[J].理论与创作,1995(1).

[8]于启莹.京味·市井·小说——京味市民小说三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9][美]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林庆怡,陈朝晖,邓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93-94.

[责任编辑:华晓红]

2015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信息社会经验下媒介时间使用与发展研究”(15JDCB05YB)的研究成果。

张梦晗,女,讲师,博士。(苏州大学 凤凰传媒学院,江苏 苏州,215123)

J905.2

A

1008-6552(2016)06-0082-06

猜你喜欢
苏州意象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抚远意象等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一场细雨,携着意象而来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园林之城——苏州
意象、形神
苏州大冢:十年磨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