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声唱法的民族化
——以中国艺术歌曲《春思曲》为例

2016-02-02 20:55:42黄洁如
黄河之声 2016年20期
关键词:民族化美声唱法艺术歌曲

黄洁如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700)

浅谈美声唱法的民族化
——以中国艺术歌曲《春思曲》为例

黄洁如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700)

美声唱法(Bel canto)起源于意大利,意思是美好的歌唱。中国的歌曲主要是以戏曲、民歌素材为主,我国的音乐家们接受、并且融合了西方的技巧方法,运用中国传统的音乐形式和语言特色等等,创造出了新音乐的形式,将中国的民族音乐推向了国际。本文以黄自的艺术歌曲《春思曲》为例,对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结合中国音乐的民族化、内在结构分析、情感进行分析。

美声;民族化;春思曲

西方的音乐文化有着和我们民族文化一样古老而悠久的历史。研究声乐,研究美声唱法,不仅是艺术形式的一种,而且与整个文化传统、历史演变、语言、生活习惯、科学发展等一切自然科学和人文联系在一起的。不知道美声唱法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只能是肤浅的,就声论声就不能从一个更高的人类审美的文化角度和文明角度来研究它,往往是流于表面形式的。所以,我们必须真正弄明白美声唱法和我们民族歌唱的精髓所在,研究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歌唱方式的异同,把两方面的精髓研究透,然后才能取长补短,洋为中用。

美声唱法的民族化问题主要是相对于中国的民族声乐的发展而言的,它的民族化主要是在传承欧洲的美声唱法的基础之上[1],加速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它将会更加符合中国民众的审美原则和审美标准,形成一套独一无二的声乐风格。研究方向表明:科学的歌唱方法,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音乐之林。既然美声唱法具有科学的技巧和方法,它当之无愧的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同时,结合我国国民的审美情况,形成本民族的声音审美和科学的歌唱体系。毕竟东西方人的生活习惯、语言习惯、声音要求、审美标准都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的,不同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黄自的艺术歌曲《春思曲》,向大家表明了我们的音乐不仅仅停留在娱乐活动,它结合了美声唱法的歌唱方法和我国的诗歌内容,进一步表明了中西结合的歌唱艺术风格。我们民族的审美情趣是高雅的,我们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下面从三个方面分析《春思曲》的中西结合风格。

一、《春思曲》旋律结构分析以及音乐特色

《春思曲》属于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在这首作品中,作者充分地运用了调性的不同色彩,通过适时的转换表现不同的画面,紧紧抓住听众的心,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全曲只有二十五小节,词曲结合紧密,感染力直入人心。从古诗词的角度出发,此曲在形式上可分为AB两个乐段,A段以“潇潇夜雨”为背景,黄自用三拍子的轻柔缓慢的伴奏与抒情旋律相结合描写夜雨来探索表达“潇潇夜雨滴阶前”的意境。B段作者以“小楼独倚”作为开始,用不断变化的和弦表现出一个等待丈夫归来的少妇的慵懒、无奈的心情变化。

复杂多变的调性转换使整部作品的旋律悦耳动听,伴奏也充满了流动性。调性色彩上的变化,带给听众精神上的振奋,将怀春少妇在雨夜思念丈夫的无奈与忐忑不安的心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二、作品演唱技巧分析以及二度创作

《春思曲》的咬字是演唱本首作品的重中之重,第一个字潇潇夜雨的“潇”字,它的音高从F开始,而且要保持长音,所以气息一定要吸足,以便支撑这一句话能够唱完,但是要注意气息流畅,但是要弱走,要表现出主人公的寂寞伤感。咬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韵母“ao”的发音,口腔要打开,呈“o”状,气息准备好,一口气一句话,第一句话完了之后要换气,接着,寒衾孤枕的“寒”字、“今朝揽镜应是梨涡浅”的“今”也要注意口型,每一句话都要注意高位置、气息下沉[2]。咬字要清晰,“绿云慵掠,懒贴花钿”。

在演唱作品中,演唱者根据自身对乐曲和文字的理解,用自己的声音和情感表达出所想要抒发的感情,在演唱者的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就对本首乐曲进行了二度创作。

三、《春思曲》的文学特色与旋律的完美结合

黄自的艺术歌曲中多选用的是抒情的诗歌。这些抒情诗歌往往都是朗朗上口,内涵深远,引人深思的。“潇潇夜雨滴阶前,寒衾孤枕未成眠,今朝揽镜应是梨涡浅,绿云慵掠,懒贴花钿。小楼独倚,怕睹陌头杨柳,分色上帘边,更妒煞无知双燕,吱吱语过画栏边。忆个郎,远别已经年,恨只恨,不化作杜宇,唤他快整归边。”这首细腻温婉的词是韦瀚章为他远在家乡的未婚妻所做,词作者以他深厚的文学功底,浪漫的情怀,生动的描写了少妇对迟迟未归的丈夫的思念,给人一种孤独、凄清以及期待的感觉,作者借景抒情,借物喻人,让读者深深的沉醉在他的思绪之中,恰恰就是在这样的意境中,黄自用他独有的作曲方式对此文加以处理,让歌曲充满了内心感触之余,又多了那么几分怅然若失[3]。

黄自注重和声的色彩,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情感表达,他善于把欧洲的大小调和民族调式运用在一起,然后在现代的旋律之上谱写古典作品的哀伤。《春思曲》正是符合了他的作曲意图。

在《春思曲》这首歌中,诗词与旋律的完美结合是它的亮点所在,凭借作者本人对于诗词的深刻理解和喜爱,他运用欧洲的调式和和声手法,对歌词本身进行了进一步的刻画,这就像是一部音画诗,让人回味无穷。正是因为作者有深刻的音乐观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维护和喜爱,所以才创造出了这样一个中西结合的完美作品。

四、结语

美声唱法本身就是世界文化的标志性的瑰宝,因为它是由欧洲人民集体创造出来的,他是民族的,同时经过时间的考验和科学的方法,它最终成为了世界的。而中国艺术歌曲也是我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瑰宝,相信在当代音乐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艺术歌曲也会大放异彩。■

[1] 刘新从,刘正夫.欧洲声乐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2] 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许真讲语言与歌唱[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猜你喜欢
民族化美声唱法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玩具世界(2022年2期)2022-06-15 07:37:28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中国音乐学(2020年2期)2020-12-14 03:07:40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4:22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阿来研究(2019年2期)2019-03-03 13:35:02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4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04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乐府新声(2016年4期)2016-06-22 13:02:54
流行演唱元素在美声唱法中的运用
乐府新声(2016年4期)2016-06-22 13: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