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晶
(太原师范学院舞蹈系,山西 太原 030012)
浅谈舞蹈抒情性的“抒”与“情”
张 晶
(太原师范学院舞蹈系,山西 太原 030012)
舞蹈是长于抒情的艺术种类,抒情性是所有舞蹈作品都不可缺少的,“抒“与“情”两者的结合,共同组成了舞蹈中的“抒情性”。“抒”是手段,“情”是目的,二者互为依托,密不可分。一个好的舞蹈作品需要通过合理、科学的“抒”的方式,达到传递“真、善、美”的“情”的目的。
情感;抒情性
舞蹈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手舞之,足蹈之”,而手舞足蹈往往则是人们的情感表达到极致的一种体现。《诗经·大序》中曾说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说明人在内心情感十分激动,以至于用言语、感叹甚至唱歌都不足以来表达此刻内心的激昂时,便会不由自主、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借此作为抒发方式来对自己的情感进行抒发。所以说,舞蹈是擅长于抒情的艺术种类,它主要依靠舞者丰富的肢体语言等来抒发内心所要表达的一切,因此,抒情性是任何舞蹈作品中都不可或缺的。
简要来说,抒情性就是抒发舞蹈作品中的思想感情。通过采用直接、间接等多种表达方式将舞蹈作品中的情感进行抒发,使其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观众面前,以此来抒发创作者以及舞蹈演员内心的某种思想情感。
(一)抒情性的作用
喜、怒、哀、乐等情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感状态,是一种对客观世界的感受。舞蹈中要抒发的感情正是将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放大后呈现于舞台,通过舞者真挚的情感表达,将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传递给观众。抒情性渲染了舞蹈作品的感染力,使观众更容易代入舞者的情感世界,继而产生共鸣,好的作品还能引起观者的反思,净化心灵。
(二)抒情性的重要性
情感是舞蹈的灵魂所在,只有在舞蹈作品中将情感贯通,并且融入到舞者的每一个肢体语言中,才能够将生命力赋予这个舞蹈作品。而失去情感的舞蹈作品,也就不能够称之为舞蹈,只能说是空洞的、麻木的动作叠加。
舞蹈是人们感情世界的表达,人们很容易通过情感的表达而产生相互之间的感知。同时,抒发情感也是舞蹈艺术最为擅长的功能,用诗歌或者其他艺术所难以表达的情感,往往只有通过舞蹈才能够将其充分的进行表达。因此,抒情性是舞蹈作品的共有性,在舞蹈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舞蹈编导将其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通过抒情性如同讲故事一般向观众娓娓道来,好的舞蹈作品抒情性的表达也更加具有煽动力、感染力。
(三)“抒”与“情”的关系
在舞蹈的“抒情性”中“抒”是手段,“情”是目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情”是“抒”的目的和动机,而“抒”则是“情”的手段和外化,两者的有机结合,共同组成了舞蹈中必不可少的“抒情性”。
只有恰当的“抒”才能呈现充分的“情”。在舞蹈作品中选择什么样的抒情方式来表达舞蹈编导的思想感情是十分重要的。同样的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传递出的情感效应大不相同,比如同样是抒发“悲伤”的情感,中国古典舞的表达方式更为含蓄,而现当代舞蹈的表达方式则更为直接,观众收获到的情感信息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想要在舞蹈作品中淋漓尽致的表达编创者的思想情感,紧紧抓住观众的视线,赢得观众的掌声,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抒”的最终目的只能是“情”。舞蹈作品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的日益流行,人们的审美也在不断的刷新,舞蹈的表现形式也会随着人们审美的变化不断变化,会有更多的表现形式出现,其中也包括叙事的方式。虽然说舞蹈是善于抒情,拙于叙事的艺术,但在舞蹈中并未排斥叙事性,而是将它作为一种“抒”的手段,通过多种多样的手段和方式,最终达到弘扬“真、善、美”的“情”的目的。
评价一个舞蹈作品的好坏,不仅要看这个舞蹈作品中的动作是否优美,音乐是否匹配,更重要的是要看这个作品所蕴含的感情是否真实,所传达感情的方式是否具有科学、合理性,舞蹈中的抒情性讲究有感而发,只有感而不发,或者抒发的方式不对、不合理,都将使观众和作品之间存在隔阂,无法达到情感的共鸣。
(一)“抒”的直接表达
舞蹈作品中最常见的情感表达方式就是直接表达。是通过在特定的场景中对人物的情感进行描绘,直接抒发舞者内心的情感。比如,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又或者是生活中的见解,从而将这种情感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具有直观性,很容易去感染观众,是比较常见的情感表达方式。但直接表达也并不是要限制观众的想象力,而是通过直观的动作、形象,激发观众的想象力,产生联想,继而转化为情感的共鸣。
(二)“抒”的间接表达
相比舞蹈中情感的直接表达方式来说,间接表达的这种方式就显得相对含蓄。间接表达常常会借助于自然界中动物的形态、植物的特征等自然现象,比如借助“梅花”的独立自强来比喻人如梅花般独立自强的品格,借助“荷花”清秀淡雅的形态特征来比喻正直清廉的高尚品格。或者是将生活中具有特殊含义的某一物件提取出来,以借物抒情等表现手段,将寻常的事物赋予其人类特有的感情,借助人体的肢体语言来进行情感表达。
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往往是内心深处情感世界的表白,只有将“情”融入到每一个动作中,才能将生命注入舞蹈作品中,不管是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去进行展现,所展现的目的,都离不开“情”,从而使观众与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一)“情”的产生
情由心生,触景生情,它也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艺术来源于生活,而舞蹈创作者,则将这种感受加以运用,通过想象再加以烘托,最终融入到舞蹈中去,用肢体语言传递给观众,将情感和灵魂赋予了这个作品,舞蹈作品中的情感,便由此产生。王秀芳老师的一次访谈中她讲到在一次创作中遇到了瓶颈,正当她苦苦思索时,无意推开窗户,竟发现窗外的花开的正枝繁茂盛,此番美景不禁让人心生欢喜、心旷神怡,创作的困境也因为有了这样的触景生情迎刃而解。
(二)“情”的状态
人的感情是复杂多样的,对于不同的事物,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也是不同的。比如,高兴会使人欢快,愤怒却使人冲动。这种不同的心理,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状态也不尽相同,比如,愤怒时的怒骂,快乐时的活蹦乱跳等。所以,对待不同的事物会有不同的心理和反应,同样,由此产生的“情”,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舞蹈作品中,所展现的情感状态也不是从一而终的,不同阶段的情感是不一样的,所表现出来的状态自然也不尽相同,比如,我们以植物“梅”作为题材来进行间接表达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品格,可以在红梅初露时,表现娇羞的、含苞待放的状态。而红梅成长的阶段,则是迎风招展、顽强坚韧的状态。到红梅盛开时则是“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是另一种凌寒独立、洒脱豁达的状态。这样不同阶段呈现出的不同情感状态,使作品所传递的情感从娇羞到独立呈现出层层递进的效果,作品情感更加的丰盈也更加饱满,同时观众的感受力也随着作品一点一点逐步放大,形成共鸣。
情感源于生活,而艺术则是把情感通过丰富的艺术手段进行放大,最终呈现于舞台。人们对于不同的事物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不同情感所采用的表达方式也有不同,只有真的发挥好“抒”与“情”两者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舞蹈的抒情性作用。借用孙颖老师的一句话“舞蹈要练身,更要练脑”也就是说无论是舞蹈编导还是舞蹈演员,不光是要练肢体,更要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来激发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高质量的肢体动作将作品的情感呈现出来。只有真实的情感才有动人的作品,才能真正发挥艺术的社会功能,达到启示心灵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