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竹文化的现代竹产品设计研究

2016-02-02 17:44余静贵
竹子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产品设计语义传统

余静贵

(长江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基于竹文化的现代竹产品设计研究

余静贵

(长江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为了充分利用我国广泛的竹自然资源,提升竹产品的设计竞争力,将传统竹文化运用于现代竹产品设计将显得尤为必要。我国广袤的竹种植区域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而传统竹文化是历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对竹文化进行深入的调研与研究,提取传统竹文化元素,并进行适当的产品形态语义表征,可以很好地将我国的竹文化与现代产品设计实现有机的结合。设计的简洁性、语义的识别性和工艺的可行性特征是现代竹产品设计的基本原则,这样的设计才具备华夏民族的气质,也才能够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

竹文化;竹产品;语义符号;设计原则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西方的文化与思潮不断冲击着中国的设计,使得中国设计越来越“西化”,结果就是让中国的产品设计永远步随西方的脚步,而缺乏自己的技术与设计创新。向传统竹文化汲取营养,提升自己的设计竞争力,成为了中国竹产品设计迫在眉睫的措施与方法。

1 现代竹产品的设计现状

当前,鉴于竹产品的特殊工艺性,我国竹产品的数量与木制品、塑料制品等相比差距依然明显,但竹产品的基数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竹材料也广泛运用到了各类家具、茶具、旅游产品和生活器具类产品领域中。

竹产品相比于其它材料制品具备一些先天的优势[1]。首先,自然性。竹制品的很多原材料是天然原竹,赋予了工业产品更多的自然性特征,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即使是利用竹板材进行加工,其天然的纹理特征也清晰可见,赋予产品更多的艺术审美性;其次,低碳环保性。竹材是可降解的材料,废弃后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相比于天然木材而言,竹材的生长速度更快,利用周期更短,这样也会提升竹材的利用率;再者,竹材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在古代与“梅、兰、菊”三者并称为“四君子”,竹产品具有更多的人文属性。鉴于这些竹产品的天然优势,在与塑料产品、木制品等其它材料制品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产品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好材料。

竹产品的天然优势是不争的事实,这必然导致竹产品在当今的设计竞争中盛行起来,在中国的四川、浙江和福建等地,越来越多的各具特色的竹产品流入市场中。然而,各类竹产品的设计水平却参差不齐,很多竹产品设计仅仅是沿袭各地区的传统手工艺,还没有完全与现代工业化水平接轨,设计的理念和方法都比较滞后。首先,设计缺乏文化性。现代竹产品在机器批量化生产的影响下,设计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不同地域的竹产品没有个性化标识,同时也没有实现传统竹文化的传承,从而丧失了设计的竞争力;第二,很多竹产品过分依赖于天然竹材料,而没有展开复合材料的深入研发,这样也会缺失产品形态的丰富性和审美性。最后,设计保留有大量的手工艺特征,虽然保留了传统的文化符号,却不适宜于现代的批量化生产,或者说是在技术的可行性上和工艺上没有考虑到成本的经济性,这都是不符合现代化的竹产品设计原则的。

2 传统竹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竹文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主要指历史上创造的一切有关竹的文化形式,主要包括历史上有关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2]。

2.1 物质文化

竹的物质文化,即中国历史五千年中人们创造的一切竹制的器物艺术,包括竹制服饰、饮食器具、家具、交通工具等实物形式。通过学习这些物质文化形式,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的竹制品特征,从而为现当代产品设计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古人在上古时期就发现了天然竹材料的自然属性,并根据其属性特征制造了一些生活必备的竹制品,如饮食器皿和炊具等。在殷商时期,人们就进入了“竹文明”时期,在相关文献和甲骨中就记录了人类对竹子的使用情况。在随后的文化延续中,国人对竹子的应用从未中断,从两千多年前发明的竹筷,到后来的竹席、酒具、烟具和园林装饰中,都承载着人们对竹材制造的智慧与喜爱。在中国的传统竹工艺中,竹编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人们就掌握了竹编技术[3]。而且,中国不同地域的竹编工艺也不同,浙江、福建和四川的竹编工艺在历史上都各具特色,对这些物质形式进行研究和了解可以为地方旅游产品设计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竹制品的历史演变中,人们不仅源源不断地获得竹具的实用功能,并且慢慢地赋予了天然竹更多的精神内涵,即它在士大夫文人的世界里象征着一种人格的精神与魅力。

2.2 精神文化

基于竹的精神文化是相对于传统竹器具艺术而言的,它是在人们脑海中形成的一种对竹的精神观念、思想和认知,是相对于竹物质形式而言的。在先秦、两汉之时,由于竹具的实用功能被人们认可和喜爱,竹产品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总必不可少的器具形式。在魏晋时期,随着人物品藻风气的盛行,人们不断在自然界的各类意象中获取对人物品质和风格的品鉴,竹这一自然形象也就逐渐成为了伦理道德之品质的代名词。《世说新语》中记录了王徽之对竹的评价:“何可一日无此君耶?”“君”是先秦时期人们对有道德之人的至高评价,从王徽之的论述中可以发现,魏晋时期人们就开始赋予竹以更多的伦理精神,而且这种将物比德的审美经验自先秦的“诗经”就开始渊源流传下来。同时期的“竹林七贤”同样赋予竹以某种人格观念,他们“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精神观念通过“竹”这一自然意象形象地表达出来了,彰显出反对朝廷虚伪而欲隐匿于自然的高尚人格。苏轼可谓是宋朝最爱竹的诗人和书画家,他的“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形象表露了他对竹的无比崇尚。中国历史上的书画艺术家对竹的如此喜爱,不仅仅是由于竹具的实用功能,而是它代表和象征一种具体的人格精神。这种人格精神与品德就表现为中国人历来重气节、虚心、孤傲和刚正不阿的气质,这些精神和品质自唐朝开始就显露地与竹这一意象结合在一起,这一现象与自唐开始盛行起来的文人这一特殊知识分子群体密不可分,文人书画艺术就是这一精神内涵的重要载体[4]。从白居易到苏轼、米芾、文征明,再到清朝的扬州八怪和郑板桥,他们的书画艺术中无不以竹为重要的审美意象,也表露了他们作为文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审美趣味和倾向。

3 竹产品的语义表征

传统竹文化是现代产品设计的借鉴对象,只有将竹文化与现代工业化的产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设计传承。如何通过现代设计语言表征传统文化符号成为了当代设计的重要主题,即如何实现竹产品的文化语义表现。

3.1 竹文化元素的提取

竹文化元素的提取是现代竹产品设计的第一步,也是前期设计的重要内容。竹文化包括基于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所以从这两点出发提取竹文化元素,成为了前期设计的关键。

首先,竹物质文化主要表现为传统的器物形式及工艺,所以充分挖据有代表性的器物艺术风格成为了竹元素提取的重要途径。如中国早在先秦就开始使用的竹筷,它一直沿用到今天,虽然器物造型或材料多少发生了变化,但它的文化符号性却尤为显著,是中国传统竹产品的典型代表,将这一造型元素运用到现代产品设计的构成中,必然给人产生熟悉而又富有创新的意味。中国古时候讲究“席地而坐”,竹席也是中国传统竹产品的典型,将其应用于现代茶具或茶室中,也会给以一种复古的感觉。诸如此类产品很多,通过不断的挖掘和提取,必然可以为现代设计提供丰富的营养元素。除了器具样式以外,传统工艺特征也可以加以借鉴和运用,它也属于传统竹文化的元素范畴。以竹刻工艺为例,浮雕、圆雕、根雕、翻簧等传统竹刻技术都是古代代代相传下来的技艺品种,不同地区也会形成不一样的工艺样式,只有研究和了解传统的工艺特征,并加以保护和运用于现代竹产品设计中,都能够形成浓厚的古风意味。其次,从竹的精神文化中同样可以提炼出典型的文化元素,将其应用于现代设计中。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养竹记》中说道:“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白居易非常形象地描绘了竹的审美特征:本固、性直、心空和节贞。这四个属性就可以提炼为竹文化的四种典型元素,可以为现代设计提供重要的形态语义。如充分利用竹子的硬度大这一材料特性,或者采用空心、虚实结合的方式来构成现代竹产品的造型,也可以用竹节这一造型元素构成某一设计的主题等等,这样的设计不仅实现了现代产品的形态创新,同时也汲取了传统竹文化的元素,给人产生耳目一新的设计感。

3.2 竹产品的语义表征

根据西方文化符号学的观点,竹产品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一种设计符号[5]。竹产品一方面要满足人的实用功能,同时也要让审美主体产生一种基于主观的文化认知,即从传统的文化回忆中感知精神趣味的满足。张宪荣在《设计符号学》中将设计符号的这两个层面表述为内涵语义和外延语义[5]。

竹产品的内涵语义主要是通过竹文化元素的塑造而形成的,它主要用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通过竹产品的视觉形态刺激消费者的情感因素,从而形成审美主体美好的情感体验。将传统文化元素以相同或类似的形状通过现代竹材料和工艺表达出来,就如同塑造出一件基于形式的艺术品一样,让消费者的心理产生无限的情感想象,让原本机械化、批量化的现代产品显露出浓郁的人文情怀,这也是现代竹产品设计的重要方向,即塑造出产品的内涵语义。竹产品的外延语义主要体现在竹产品的功能实现上,这种设计价值的实现是以消费者在体验产品过程中的本体感觉为引导的,即让用户使用的舒适,操作过程中无挫败感,视觉形式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平衡等等,这些设计的考虑综合构成了用户的本体感觉,而不仅仅局限于内涵语义中的视觉形式,它是一种融合了人的视觉、触觉、听觉等等所有感知因素的感觉形式。所以,竹产品的语义表征过程融合了内涵语义和外延语义两个方面,既要让产品产生象征价值,满足用户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同时在用户体验中也要满足人的本体感觉,让产品的实用功能获得完美的体现。

竹产品的内涵与外延语义是产品符号的两个层面,它们是合而为一的双面体。所以,在表征符号语义的过程中就要衡量两者之间的矛盾性。若为了表现传统文化元素而让设计形式变得复杂,从而失去了完美的本体感觉,也不能只兼顾到产品的人机因素,而忽略了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在竹产品设计过程中须遵守以下基本原则:第一,简洁性。就竹产品而言,无论是在形态上,还是结构上都应该利用最简单的形态语言来表述符号意义,它是现代化工业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设计的审美趋势;其次,识别性。为了避免产品设计的同质化,在提炼竹文化元素时,须挖掘出最具典型和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从而让最富鲜明的文化元素得以识别,塑造出设计的个性化特征;最后,可行性或经济性。竹产品的设计应该充分利用天然竹材料的自然特性,以原竹或竹板材的形式进行加工,只有这要才能大大提高竹产品的技术可行性。在实际的设计与制造中,很多设计师为了追求新奇的效果,塑造不符合竹特性的异形,或者与其他工艺材料强制连接,这在技术可行性上大打折扣,即使生产出来了也会牺牲产品的经济性考虑,这也必然是不成熟的产品语义设计。

4 结 语

我国是竹资源大国,同时也在上下五千年中孕育了丰富的竹文化内涵,竹产品必然会成为中国未来产品设计的一股清流。在竹产品的使用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获得完美的用户体验,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同时也能让人们在喧闹的都市中找到一种对自然家园的回归感。

[1] 陈文懿.物尽其用——论竹文化在家居产品设计中的独特魅力[J].大众文艺,2014(23):91.

[2] 王平.中国竹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12、432.

[3] 张齐生,程渭山.中国竹工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36.

[4] 胡瑶.中国竹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艺海,2013(1):96.

[5] 张宪荣.设计符号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72-73.

《竹子学报》页码变更通知

《竹子学报》在向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备案后,将于2017年第1期开始将现有页码64页变更为96页。特此通知。

Modern Bamboo Product Design Based on Bamboo Culture

YU Jing-gui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hool,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3, Hubei, China)

In order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extensive bamboo natural resources in China,and enhance the design competitiveness of bamboo products, it is necessary to apply the traditional bamboo culture to modern bamboo product design. The vast bamboo planting area in China provides valuable natural resources, and traditional bamboo culture contains valuable spiritual wealth as well. Only by conducting in-depth research on bamboo culture to extract the traditional bamboo cultural elements and carry out appropriate product morphological semantic representation, can we realize a good combination of our bamboo culture and modern product design. Simplicity, semantic recognition and feasibility of the processing are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odern bamboo product design. Such a design can not only release the tempera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 but also meet the aesthetic needs of modern people.

Bamboo culture; Bamboo products; Semantic symbol; Design principle

2016-05-30

长江大学社科基金项目 (2014csq004);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15YJC760080);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5Q053)的阶段成果。

余静贵(1982-),男,湖北荆州人,博士,从事工业设计理论及方法、设计美学等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产品设计语义传统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智能产品设计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冷·暖》
《教堂之夜》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语言与语义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