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瑞
(中国社会科学院 考古研究所,西安 710054)
【汉唐研究】
海昏侯刘贺墓中多黄金的原因探析
刘 瑞
(中国社会科学院 考古研究所,西安 710054)
从史籍的记载看,西汉多黄金,对此学者多有分析。通过梳理西汉多金问题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西汉赏赐等活动中的“金”是黄金还仅是计值单位,是西汉是否多金的关键之一,文献中表面存在的现象,实际可有很多不同的解释。在整理各地大型墓葬出土黄金的情况后基本可以认定,在汉墓中并不多藏黄金。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大量黄金的情况仅是特例,并不能据此而判定汉代黄金大量藏于地下造成东汉黄金量剧减。
海昏侯刘贺墓;黄金;原因
2015年秋,在历经五年的江西南昌新建县海昏侯墓发掘消息披露后,其很快即以保存基本完好、陵园清晰、遗物珍贵而引起各界关注,其墓主也在2016年3月因“刘贺”玉印的公布而确定为先为昌邑王、后为汉皇帝、再为海昏侯的汉武帝之孙刘贺。在一系列的墓葬介绍和宣传中,海昏侯刘贺墓更因不断出土的金饼、马蹄金、麟趾金、金板等大量黄金,使过去学界虽一直有讨论但近年分析渐少的西汉是不是有大量黄金、西汉黄金到哪里去了的问题被再次提出。这个过程中,过去虽有主张但未获多数学者认可的意见——东汉黄金急剧减少是因大量黄金被埋藏地下,被再次郑重提出。那么,是不是真的西汉黄金多被埋入地下?
在分析相关资料后,我认为海昏侯刘贺墓中多黄金的现象仅是个例,与东汉黄金消失的问题无关。现简述于下,请方家批评。
文献中西汉皇帝黄金众多,赏赐臣下的黄金少者数十、多者则达数十万斤之巨,但到东汉时赏金的情况就急剧减少。据彭信威统计,西汉一代赏赐黄金899 530斤,而东汉一代的赏赐则仅有21 740斤,仅为西汉的2%左右[1]。这种情况,很早就引起了后世人的惊奇。如《宋史·杜镐传》载,宋太宗即问杜镐,“西汉赐与悉用黄金,而近代为难得之货,何也?”
对西汉为何盛有黄金而到东汉之后黄金剧减的问题的讨论,大体分两个角度展开:
首先,是西汉有没有那么多黄金的问题,即西汉多黄金的真实性分析。从历史上看,对文献中西汉黄金的记述,很早就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或解释。如晋灼在为《汉书》作注时就提出,西汉“凡言黄金,真金也。不言黄,谓钱也”,颜师古也认为“诸赐言黄金者,皆与之金。不言黄者,一金与万钱也”[2]。即西汉所赐有黄金有铜钱。后郭沫若先生提出战国以来的“一金”就是一两铜[3],对此引起了学者辩驳*潘朝业的《汉“金”存疑》、陈让的《汉金非铜辩》均刊于《文史哲》1956年第9期;胡珠生的《论汉金非铜及其减退原因》刊于《文史哲》1957年第12期。。
那么西汉是不是有很多黄金呢?吕思勉认为“史传所载汉世黄金之多,亦不可尽信”[4]。龚鹏九认为,西汉不是多黄金,而是黄金高度集中以及作为一种价值尺度所造成的假象[5][6]。瓯燕指出,记载中西汉的大量黄金不都是真实的黄金,当时黄金已脱离实体成为价值尺度,赏赐、馈赠、聘礼等虽用黄金计值,但可用也可不用黄金兑现[7],叶小燕的意见与此近同[8]。李光伟认为“汉武帝时期巨额的赐金大概只是徒有其名……实际操作并不一定真正赏赐黄金”,西汉黄金多是“错觉”[9]。秦晖则认为汉代“黄金很多”并非是黄金量多,而是锭块金多,在汉代黄金被广泛用于表示价值,就金属总量而言,汉金并无比以后各代的黄金更多之理[10]。
其次,在认为西汉多黄金的前期下对东汉黄金减少的讨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第一,东汉黄金是否真的减少?翦伯赞认为“东汉皇帝赏赐之用布帛,并不能成为当时钱币或黄金缺乏的说明,而是征收实物的结果。……黄金之不大用于赏赐,并不是货币缺乏,正是货币经济发达的现象”[11]。王凯旋提出,东汉的黄金量并不少于西汉,之所以出现东汉黄金减少的现象是东汉黄金藏于民间且大量用于奢侈品装饰和消费[12]。李祖德提出,因为东汉黄金货币作用的衰退才引起史籍上东汉黄金记载的减少,但并不意味着黄金的消失[13]。杜劲松提出,西汉黄金周转或回流机制是造成西汉多黄金的根本原因,东汉时一方面丧失黄金储备,一方面没有建立黄金周转或回流机制,致使中央黄金储备捉襟见肘,朝廷不愿意赐予,使得东汉黄金显得较少[14]。熊申甫则认为,东汉黄金使用的减少并不是黄金总量的减少,而是黄金商品用途的拓展和货币职能的削弱[15]。
第二,汉代黄金何时开始减少?大部分学者从文献记载出发,认为到东汉时期黄金急剧减少,石俊志则提出,黄金的消失并不是在两汉之际而是在汉武帝时已经开始,消失的原因是贸易中黄金外流[16]。
第三,汉代黄金是如何减少的?这方面的讨论持续最久也最多。
(1)宋人杜镐提出,是因为在佛教兴起后的大量黄金用于佛教,“当是时,佛事未兴,故金价甚贱”。清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则提出,一方面是西汉之后黄金产量减少,一方面则是佛教用金大盛[17]。对此如龚鹏九1958年所言,“佛教到汉明帝时才传入,到南北朝才盛行,不能说明东汉黄金突然减少的原因”。对赵翼提出产地减少黄金发掘已尽的意见,龚鹏九、胡珠生等人均从东汉的黄金生产并没有减退等方面进行了反驳。
(2)彭信威提出,凿空西域后海外贸易造成黄金外流,造成东汉黄金减少[1]。傅筑夫也认为黄金最大的泄露是对外贸易使得黄金输出国外[18]518-521,千家驹、郭彦岗认同此说[19]。此说被如劳干[20]、龚鹏九、胡珠生、叶小燕、秦晖等学者反驳,如叶小燕所言:“国际贸易固然以金银为通货或以物易物,汉王朝以黄金杂缯市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但亦以丝绸易中亚、地中海国家的宝货,况且这些地区正盛产黄金,因此很难说,汉代的国际贸易必会导致单方面的黄金大量外流”[7]。
(3)吕思勉提出,王莽乱后“黄金散之民间者遂日多”,“官家减少,必流入民间”[4]。此说被如胡珠生[21]、钱剑夫[22]、龚鹏九[5][6]等学者认可。对此叶小燕从考古方面指出,实际上“考古发现的东汉黄金甚少,连使用黄金、鎏金铜器亦不及战国西汉发达”。
(4)傅筑夫提出,大量黄金成为窖藏埋于地下[18]518-521,唐任伍[23]、张南[24]、张准[25]的意见于此近同。对此,秦晖已指出“考古资料并不能支持东汉以后黄金都成为窖藏对象之说”。
(5)赵振波提出,黄金在东汉退出流通领域是战争等引起社会波动对商品货币经济的破坏,也是汉代货币经济自身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26]。秦晖认为汉金消失的实质是古典商品经济衰落、中古自然经济兴起所到期的黄金器饰化或曰金通货萎缩[10]。
从上述对相关问题的学术史整理看,如何理解文献中西汉赏赐等活动中出现的“金”究竟是实际的黄金,还仅是一种计值单位,就成为解决西汉是不是多黄金的关键。而是不是因货币乃至经济发展变化造成文献中东汉少黄金的假象,也是讨论这个问题的重点问题。也就是说,单从文献看,并不一定存在西汉多黄金而东汉少黄金这样的巨大反差。文献中表面存在的现象,实际可以给出很多不同的解释。
在海昏侯墓大量黄金发现之前,汉代黄金的大量出土,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西安谭家乡出土219枚金饼为代表的窖藏黄金[27][28],一类是以满城中山王陵等为代表的墓中黄金。从现有资料看,大量出土黄金的墓葬级别都很高,海昏侯刘贺墓发掘之前,墓中出土黄金集中发现于未经盗掘保存完好的三地四座西汉诸侯王墓中:
1968年,河北满城县发掘中山王刘胜夫妻墓,其中一号墓出土小型金饼40枚,总重719.4克;二号墓出土小型金饼29枚,总重438.15克。据研究,满城一号墓是中山王刘胜(武帝元鼎四年即公元前113年入葬),二号墓墓主为刘胜之妻窦绾(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之前入葬)的墓葬[29]。
1973年,河北定县发掘第40号汉墓,出土麟趾金42枚(其中大者2枚,小者40枚),此外还有大小马蹄金5枚,总重3 000余克。发掘者认为该墓的墓主应为薨于五凤三年(前55)的中山怀王刘修[30][31]。
1996年,山东省长清县双乳山汉墓出土麟趾金20枚,其中大者19枚,小者1枚,总重4 262.5克。发掘者认为其墓主为济北王刘宽(入葬在汉武帝后元二年或稍晚)[32][33],在分析相关材料后,我们认为该墓的墓主当为济北王刘胡。据记载,其去世于武帝天汉三年(前98)[34]。
除此之外,据王永波统计,在其他一些汉墓中也偶有黄金出土。如山西太原东太堡西汉墓出土麟趾金5枚、湖北宜昌前坪西汉墓出土马蹄金1枚和部分“郭爰”、广西合浦望牛岭出土2枚麟趾金;广西贵县罗泊湾二号汉墓、湖南长沙杨家大山号西汉墓、长沙伍家岭211号西汉墓、长沙汤家岭西汉墓、江苏铜山龟山西汉崖洞墓、湖南衡阳蒋家山4号东汉墓、长沙五里牌9号东汉墓各出土1枚麟趾金[35]273。
于是王永波认为,“就墓葬的出土情况而言,汉代的黄金铸币多见于较大型的墓葬,相当一部分出土于诸侯王的墓葬中,随葬的数量和重量一般较少,这或许与当代大型王墓多被盗掘有关。不过,即使在未被盗掘的大型墓葬中,出土金币的数量也不是很多”[35]271。
因此可以看出,第一,虽汉墓中确实会埋藏黄金,但相对而言,墓中埋藏黄金的数量其实非常有限。其次,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黄金数量,不仅远超等级比列侯低的其他墓葬,更远超等级比列侯还高的诸侯王墓。
据报道,海昏侯刘贺墓已出土金饼285枚、马蹄金48枚、麟趾金25枚、金板20块[36],如此大量黄金的集中发现,自然成为了吸引公众眼球的物品。那么,这些大量黄金的发现究竟意味着什么?如李祖德先生很快就据之提出西汉时期黄金是正式货币[37]。而随着墓中金饼上“南海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酎金一斤”中“酎金”二字的出现,学者即据之认为,墓中发现的很多黄金应是刘贺准备的酎金被埋藏于地下。那又该如何理解海昏侯刘贺墓中集中出土大量的黄金?是不真的可以据此认为西汉有巨量黄金[38]?分析材料后,我认为,刘贺墓中埋藏这么多的黄金其实与刘贺的特殊经历有关,仅是特例。
首先,如文献所载,刘贺之父刘髆是汉武帝最宠爱的李夫人所生,天汉四年(前97)被武帝立为昌邑王,在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六子中,刘髆位列第五。汉昭帝去世后因“亡嗣”而在霍光的选择下,当时已为昌邑王的刘贺走上帝位。不过很快,在在位仅27天后,刘贺即被“群臣”所废。在刘贺被废后,臣下言“请徙王贺汉中房陵县”,被太后所止,“诏归贺昌邑,赐汤沐邑二千户”。这样刘贺再没能回到即帝位之前的昌邑王,仅在昌邑以“二千户”“汤沐邑”生活。之后,在汉宣帝确定“贺不足忌”后,于元康三年(前62)“封故昌邑王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但同时还规定刘贺“不宜得奉宗庙朝聘之礼”,成为一个不完整列侯。也就是说,刘贺在从汉皇帝被废后,一方面不再为昌邑王,另一方面又完全继承了昌邑王的原所有物品。因此在刘贺南下为海昏侯时,其父刘髆和他共两代昌邑王的所有积蓄,就必均辇而南下,最后更积聚于小小的海昏侯国之内。这样,海昏侯国因此就拥有了可能其他列侯都无法比拟的巨量而豪华的黄金储备。
其次,在刘贺任海昏侯时,汉廷明确规定,刘贺虽为侯,但却不能像其他列侯一样有资格去参加定期举行的宗庙活动,“不宜得奉宗庙朝聘之礼”。而按汉制度,在宗庙祭祀中列侯以向宗庙献酎金的形式,将黄金缴纳于天子,是列侯必须完成的高尚义务。在这个年复一年的活动中,汉天子从列侯手中积聚或回流了庞量的黄金。而海昏侯在被剥夺了参加祭祀的权利后,也就必然意味着他从昌邑国带来的大量黄金没有了最主要的流向和出口。
而同样从文献看,在刘贺任海昏侯后,更一直生活在汉宣帝的严密监控之下,生活谨小慎微,日常生活中对黄金的用度自不会太多。于是,海昏侯刘贺就空有大量黄金而无用武之地,只好积淀于库中。
再次,到豫章就国的刘贺一直生活在宣帝的监控之下,当汉宣帝从扬州刺史那里获知“贺与故太守卒史孙万世交通”后,马上即“制曰:削户三千”,刘贺的海昏侯国只余千户。不久刘贺在神爵三年(前59)去世。
而墙倒众人推,在刘贺去世后,豫章太守廖更建议将海昏侯除国,朝中大臣也“皆以为不宜为立嗣,国除”。这样在刘贺去世后,汉天子不但没有指定由刘贺的哪个儿子继任海昏侯,反而将刘贺的海昏侯除国。因此,在刘贺去世且无人继承其侯爵的情况下,原来海昏侯府库中贮藏的两代昌邑王的大量黄金,也就只好随刘贺而去埋藏于墓中,造成了刘贺墓中埋藏大量黄金的罕见情况。
此外,杜劲松在研究中曾指出,酎金制度的长期实行给各地诸侯王造成相当大的贡金压力,造成了诸侯王不敢或不愿意再用真正的黄金或足量的黄金进行随葬的实际情况[14]。而从文献看,海昏侯刘贺被取消了贡金的资格,“不宜得奉宗庙朝聘之礼”,没有了贡金压力,因此在刘贺的墓中出现大量黄金应就不奇怪。也就是说,在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大量黄金的情况,单从考古学发现而言,它仅是一个特例,这不仅与汉代制度无关,也与汉代风俗无关。我们不能从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大量黄金的情况,就推导认为汉代大量的黄金被埋藏到了地下,造成地上或世间实际可用黄金量的大量减少,并进而造成东汉黄金量的剧减。
[1]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13.
[2] 班固.汉书[M].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86-87.
[3] 郭沫若.十批判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49.
[4] 吕思勉.秦汉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570.
[5] 龚鹏九.西汉黄金问题的探讨[J].历史教学,1958(8):35-37.
[6] 龚鹏九.西汉黄金问题研究[J].武陵学刊,1998(2):72-74.
[7] 瓯燕.试论秦汉黄金为“上币”[J].中国钱币,1989(1):53-59.
[8] 叶小燕.西汉时期的黄金[C]∥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480.
[9] 李光伟.对西汉黄金若干问题的再探讨[J].兰台世界,2011(6):34-35.
[10]秦晖.汉“金”新论[J].历史研究,1993(5):17-31.
[11]翦伯赞.秦汉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411.
[12]王凯旋.东汉黄金问题考论[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88-92.
[13]李祖德.试论秦汉的黄金货币[J].中国史研究,1997(1):52-61.
[14]杜劲松.关于西汉多黄金原因的研究[J].中国史研究,2003(4):57-70.
[15]熊申甫.秦汉时期黄金货币的辉煌与没落[J].武汉金融,2006(10):11-14.
[16]石俊志.中国古代黄金失踪之谜[J].中国金融,2011(19):84-85.
[17]赵翼著,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校证[M].中华书局,1984:65.
[18]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518-521.
[19]千家驹,郭彦岗.中国货币发展简史和表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32.
[20]劳干.汉代的黄金及铜钱的使用问题[J].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42本第3分册,1971:341-382.
[21]胡珠生.论汉金非铜及其减退原因[J].文史哲,1957(12):40-47.
[22]钱剑夫.秦汉货币史稿[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116-126.
[23]唐任伍.西汉巨量黄金消失之谜考[J].史学月刊,1989(5):14-20.
[24]张南.秦汉货币史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108.
[25]张准.西汉巨额黄金消失问题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4-18.
[26]赵振波.东汉黄金推出流通领域原因新探[J].金融科学,1991(1):26-29.
[27]陕西省文物局文物鉴定组.谭家乡汉代金饼整理报告[J].文博,2000(30):40-55.
[28]徐进.记西安北郊谭家乡出土的汉代金饼[J].文物,2000(6):50-59.
[2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满城汉墓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30]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定县40号汉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1(8):1-10.
[31]河北省博物馆,文物管理处,中共定县县委宣传部,定县博物馆.定县40号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J].文物,1976(7):57-59.
[32]山东大学考古系,山东省文物局,长清县文化局.山东长清县双乳山一号汉墓发掘简报[J].考古,1997(3):1-9.
[33]任相宏.双乳山一号汉墓墓主考略[J].考古,1997(3):10-15.
[34]刘瑞.山东长清双乳山M1墓主新考[G]∥西汉诸侯王陵墓制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581-586.
[35]王永波.汉代黄金铸币计量标记研究[M]∥古代文明:第4卷,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273.
[36]刘冕.海昏侯墓出土金器纯度达99%金饼金板属于酎金[N].北京日报,2016-03-07(19).
[37]李祖德.西汉的黄金是正式货币吗?——古代经济史上一个难解之谜[N].北京日报,2015-12-21(19).
[38]袁慧晶,万象.海昏侯墓出土金器总量达378件佐证文献中西汉黄金储备惊人记载[N/OL].新华网,2015-12-25.
[责任编辑 朱伟东]
Causes for Much gold Excavated in the Tomb ofLiu He, Marquis of Haihun
LIU Rui
(TheInstituteofArcheologyCASS,Xi’an710054,China)
There was much gold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records, many scholars have studies about it. By sorting out the research findings about it, it was found that whether the granted rewards were real gold or gold was only a measuring unit was a key problem about whether there was much gold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here were many explanations about it. According to the gold, excavated in the tombs in various places, it was assumed that there wasn’t much gold buried in the tombs in the Han Dynasty. It was only an exception about the gold in the tomb of Liu He, Marquis of Haihun, besides, the judgment couldn’t be reached that the amount of gold was on the decrease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due to the fact that much gold was buried in the underground.
Tomb of Liu He, Marquis of Haihun; gold; reasons
K234.1
A
1001-0300(2016)03-0005-05
2016-03-09
刘瑞,男,山西晋中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史学博士,主要从事考古学与秦汉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