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华
释疑疫苗“被调包”不能仅靠“查来源”
□罗志华
5月13日,群众反映重庆市某医院××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注射自费疫苗时未使用原装注射器,部分接种疫苗儿童的家长要求查明真相。市、区相关单位立即成立联合调查组开展调查核实工作,14日先后两次通报调查进展情况。14日晚23时,联合调查组在5名家长代表的全程见证下,对13日由家长见证封存的剩余疫苗进行了开箱检查,发现疫苗来源渠道规范,运输、储存均符合国家相关规范。(5月15日央广网)
这些已被证实来源渠道规范的正统疫苗,是这起事件发生后,在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封存的剩余20支。进一步追查来源发现,今年以来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调拨来了80支,直接从区疾控中心购买266支,目前已使用326支,剩余20支,购销账目平衡,没有值得质疑之处。并且,疫苗的来源是查证事件真相的重要内容,理应作为首先开展的工作。
然而,单纯“查来源”并不能解开家长的疑惑,因为家长们怀疑的是疫苗“被调包”。所谓调包,指的是拿出来的是正规疫苗,但在注射时动了手脚,换成了其它疫苗或药物。从中可以看出,家长们并不怀疑这家卫生服务中心有正规的疫苗,但怀疑他们给孩子注射进去的疫苗不正规。从动机上看,进口的这种疫苗价格是每针702元,调包成其它产品或假药,可获丰厚利润,这样操作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为疫苗“被调包”释疑,要核查购买的正统疫苗数量和实际注射数量,假如这两者也平衡,则说明儿童所注射的疫苗都属于正规疫苗,质疑被调包就缺乏依据。而想查清楚实际注射数量,首先需要认真核查注射登记本,计算今年以来在此注射这种疫苗的总人数。但即使登记本上的数量与购买数量相符,仍然不能说明实际注射数量就一定与购买数量相符,一种可能还不能排除,即他们故意漏登以达到两者的平衡,但实际注射人数仍大于购买数量。
因此,最彻底的释疑办法是,让今年以来所有在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注射过这种疫苗的儿童,都重新进行一次登记。由于注射疫苗必须在儿童的疫苗注射手册上记录并签字,即使存在医护人员代为家长签字等现象,但注射的数量不会变更,这样的登记就会十分准确地反映出真实的注射量,假如这个量大于购买量,则疫苗被调包的可能性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要解释清楚多出的部分来自哪里,是什么成分。
疫苗关系到儿童的健康,而疫苗操作过程的规范与透明,是确保疫苗安全的基础。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然购买疫苗的渠道规范,运输、储存符合相关规定,但只要注射登记不规范,就存在“被调包”的漏洞。可见,疫苗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因此,无论这起事件的最终结论如何,至少说明这家卫生服务中心存在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等现象,这样的漏洞,也能让疫苗监管的长链条在最末端处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