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朝鲜族颂歌创作发展浅析

2016-02-02 05:43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4期
关键词:颂歌发展

韩 楠

(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朝鲜族颂歌创作发展浅析

韩楠

(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自19世纪中叶开始,朝鲜半岛人民大批地迁入我国东北。作为迁移民族的中国朝鲜族,在音乐文化发展中,既保留了其原生态的特点,同时又不断地吸取华夏文化之养分,并在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鲜明、独特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中国朝鲜族颂歌的创作产生于战争年代,抗日战争时期是其创作和发展的开端,解放战争时期是其形成自己音乐风格特点,自我发展的重要阶段。本文阐述了1931年—1949年,中国朝鲜族颂歌的创作发展历程,着重对解放战争时期,颂歌在歌词题材、旋律创作、作曲家等方面的发展进行分析和论述,希望能对朝鲜族颂歌的研究做一个有益的补充。

【关键词】中国朝鲜族;颂歌;颂歌创作;发展

一、中国朝鲜族颂歌的形成

(一)历史背景

1910年朝鲜半岛被日本帝国主义吞并。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我国的东北三省被日寇强占。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吞并全中国,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我国的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区沦陷。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夺回丢失的家园,朝鲜半岛的爱国志士同中国人民结成抗日统一战线,一起抵抗日寇,进行反法西斯斗争。为了配合当时战争的需要,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抗日活动,产生了大量以抗日救国为主题的歌曲。这些歌曲多以赞颂、歌颂为主,鼓舞军民的士气,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我们称之为颂歌。1931年—1949年,是中国朝鲜族颂歌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二)颂歌

早在中古时期就有对“颂歌”这一名词的记载,它在当时是为了纪念圣诞节,而创作的传统歌曲。后来广泛用于教堂音乐,以歌颂和赞美基督教为主要任务,而形成的赞颂歌。现存的旧圣经约150多篇。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朝鲜族颂歌的影响

自19世纪中叶开始,朝鲜半岛人民大批的迁入我国东北。作为迁移民族的中国朝鲜族,在音乐文化发展中,既保留了其原生态的特点,同时又不断地吸取华夏文化之养分,并在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鲜明、独特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

中国的诗歌在内容上多以赞美、歌颂为主,这都可以归结为“颂歌”的范畴。中国文学史上的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等,都是中国颂歌产生的原始雏形。朝鲜的诗歌创作,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早在唐朝时期,许多来到中国的朝鲜有识之士,所创作的诗歌中,有一部分诗歌在体裁、韵律的运用,以及格式上,与中国的诗歌几乎完全一致,很难分辨。如:朝鲜时代的“乐民颂”、“乐民歌”,在体裁、内容、调式上继续沿用了中国诗歌的创作形式,只是在歌词格式上改用了朝鲜文语言表述的特点。

二、中国朝鲜族颂歌创作的发展

(一)歌词题材的选用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组织群众开展土地改革。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号召,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热情的投身于工农业生产中,为中国朝鲜族音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朝鲜族音乐家们建立起自己的创作队伍,在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中,仍以群众歌曲为主。有反映人民群众得以解放愉悦心情为题材的颂歌,如:《无产大众的春天来了》(佚名词,柳光俊曲)、《农村的四季》(佚名词曲)、《织布歌》(蔡泽龙词, 许瑞禄曲)等。还有有反映土地改革,掀起建设热潮为题材的颂歌,如:《得到土地的喜悦》(朴淳渊词,李京泽曲)、《大力搞生产》(玄桂顺词,朴佑曲)等。

到了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了“国共和平协议”,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为了完成革命任务,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清缴土匪,保卫解放区,建立地方政权。各地的文化机构和文化团体积极组织开展宣传活动。朝鲜族音乐家们也创作了大量的歌曲。主要以反映解放战争,支援前线,讽刺国民党反动派为题材的颂歌。如:《支援前线歌》 (洪成道词,金洙鹿曲)、《去战斗》(申活词,崔龙湖曲)、《凯旋之歌》(集体词,郑镇玉曲)、《国民党完蛋了》(佚名词,徐永华曲)等。

(二)旋律创作的发展

在抗日战争初期,颂歌的旋律一部分是直接沿袭欧洲和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歌曲的音调填词而成的。如:《游击队进行曲》、《最后的决战》、《追悼歌》是用外国歌曲曲调填词的。《抗日联军一路军军歌》用的是西欧歌曲《五一节之歌》的曲调。还有《赤旗歌》与《反对白色恐怖歌》是战士们喜爱的歌曲曲调,填上几种不同内容的歌词来歌唱的。另一部分是根据30年代“新民谣”、“启蒙歌谣”以及汉族民歌的旋律为基础改编的。如:采用汉族民歌《孟姜女》曲调改编的《义勇军和老百姓》。采用朝鲜族传统的民谣曲调改编的《光复军阿里郎》、《迎军阿里郎》、《军民道拉基》等歌曲。

从抗日战争中期开始,出现了专业的创作队伍——郑律成、李贞浩、韩悠韩等作曲家。他们以现有的旋律为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发展变化形成了新的旋律。代表作品有郑律成创作的《延安颂》(莫耶词)、《八路军进行曲》(公木词)、《延水谣》(熊复词);李贞浩作词作曲的《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革命歌》;韩悠韩创作的《鸭绿江进行曲》(朴永万词)、《祖国进行曲》(申德永词)等歌曲。他们的出现结束了过去采用民歌或外国歌曲填词、改编的历史,促使中国朝鲜族颂歌的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由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音乐文化活动,几乎是由来自朝鲜半岛的音乐家进行的,因此在这一时期,还未能形成具有中国朝鲜族个性的音乐文化。

自抗日战争胜利,东北解放后,来自朝鲜半岛的作曲家们陆续离开了中国,所以解放战争时期的音乐作品都是由中国朝鲜族作曲家们创作的。如:许瑞禄、俞德秀、高子星、郑镇玉等作曲家。代表作品有许瑞禄创作的《纺织谣》(蔡泽龙词)、俞德秀创作的《功臣之歌》(集体词)、高子星创作的《鹰之歌》(白浩渊词)、郑镇玉创作的《凯旋之歌》(集体词)等歌曲。他们的作品开始形成了自己的音乐风格特点,标志着中国朝鲜族音乐进入了自我发展的阶段。

(三)浓郁的民族风格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政治形势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中国朝鲜族颂歌的音乐风格也产生了演变与发展。在这一时期创作的颂歌作品,大多植根于朝鲜族民族音乐的艺术土壤,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许瑞禄创作的《新阿里郎》(蔡泽龙词)、《那是一条真理之路》(李禄堂词)、《纺织谣》(蔡泽龙词)、《享受》(李禄堂词)等歌曲。在旋律、调式、节拍等方面, 继承了30年代 “新民谣” 风格,以抒情曲题材为主。这些歌曲曲调流畅,优美抒情,音域不宽,容易上口,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还有富于战斗性和号召力的进行曲体裁的颂歌,《功臣之歌》(集体词,俞德秀曲)、《肃清土匪歌》(崔德华词,俞德秀曲)、《支援前线歌》 (洪成道词,金洙鹿曲)、《去战斗》(申活词,崔龙湖曲)、《凯旋之歌》(集体词,郑镇玉曲)、《国民党完蛋了》(佚名词,徐永华曲)等歌曲。结构简练、音域适中便于传唱。音调朴素,坚定有力,与富于歌唱性的五声旋律融合为一体,加强了民族风格。

高子星创作的《鹰之歌》(白浩渊词)、《海兰江》(任晓远词);合唱曲《沿着战火前进》(金东九词)、《抬木嗦哩》(金太熙词)等歌曲,这些作品中蕴含着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利用民歌作为创作素材进行创作,不是套用原有的民歌填词,也不是对原有的民歌进行适当修改,形成了新的风格。具有乡土气息的音乐风格的兴起, 是这时期中国朝鲜族颂歌创作的突出特点。

三、结语

中国朝鲜族音乐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寻求自身的发展,并建立了既有别于朝鲜半岛的音乐文化,又区别于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富有民族特色中国朝鲜族音乐文化。中国朝鲜族颂歌创作产生于战争年代,抗日战争时期是其创作和发展的开端,解放战争时期是其形成自己音乐风格特点,自我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朝鲜族颂歌是中国朝鲜族人民与朝鲜半岛人民共同创作和发展的新型的音乐文化,对中国朝鲜族的音乐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影响着半个多世纪的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进程,为中华的多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特别是为近现代中国朝鲜族音乐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廖天瑞.音乐百科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2]袁炳昌,冯光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

[3]田联韬.中国少数名族传统音乐[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4]朴文一,金龟春.中国古代文化对朝鲜和日本的影响[M].哈尔滨: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9.

【中图分类号】J69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朝鲜族颂歌音乐研究》的结题论文,项目编号:12542322。

作者简介:韩楠(1983-),女,讲师,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音响导演)。

猜你喜欢
颂歌发展
冬日颂歌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乌江颂歌
壮乡颂歌
人生颂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欢乐颂》欢乐青春 生活颂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