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 宁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8
对持刀暴力型精神病人现场处置原则
延宁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长沙410138
摘要:近年来,我国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案件时有发生,它严重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生活的稳定。对这些正在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进行合法有效的控制是公安民警的重要职责之一。精神病人的行为特征与常人不同,对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案件的处置需要一些特别的具有针对性的原则
关键词:精神病人;现场处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在一亿人以上,另有研究数据显示中国有1600万以上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因为我国对枪支和爆炸物的管控很严,所以肇事肇祸精神病人主要是通过徒手或持刀或其它器械进行肇事肇祸行为的。其中持刀精神病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更大,所以本文从如何提高人民警察依法、安全、合理、有效的对持刀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进行现场处置的能力着眼,研究和寻找控制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安全、有效的原则。
一、基本处置原则
原则是对客观事物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归纳与总结,在具体案件的处置中如果把握住该类案件的基本处置原则,将大大提高成功处置的几率,有效避免不必要的伤亡,该类案件处置原则有以下几点:
(一)统一指挥,各司其职
处置民警赶到现场后应尽快建立起统一的现场指挥系统,因为统一指挥是实现警力优势的前提,是成功处置的必要条件。
笔者认为,由最先赶到现场的民警中担任领导职务的警官担任现场统一指挥最为合理。因为,目前各级政府对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都很重视,所以在处置过程中各级领导会陆续赶到,如果以行政级别高低来作为担任现场指挥的条件,那么现场指挥员可能会出现更替,这极不利于现场处置工作的进行。并且后续赶到的领导不一定懂公安业务,这更不利于指挥工作的展开。就算后续赶到的是公安机关的领导,但是毕竟他没有最先赶到现场的民警了解情况,所以现场指挥员应有最先赶到现场的具有领导职务的民警担任,由他来负责现场具体处置工作的指挥。后续赶来的领导可以在外围警力的部署和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指挥,这将给予现场处置工作更为有力的支持。
(二)疏散群众,封控现场
处置民警到达现场后,首先要在第一时间将围观群众疏散到安全的地方,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第一,防止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危害到周围群众的安全。第二,防止,围观群众刺激到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情绪,干扰警察进行处置。那么要将围观群众疏散到多远才安全呢?这要根据现场情况而定,一般来说持刀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对人的直接攻击距离是其手臂加所持刀具的长度,出了这个范围就算安全,但是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还可以以投掷的方式将手中的器械扔向围观的人群,这样就可以在远距离伤害到围观群众的安全,所以在开阔的现场至少要将群众疏散到精神病人投掷的范围之外,那这个距离至少是五十米。
(三)了解情况,寻找家属
民警在将群众疏散后,应尽快向周围群众了解该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一些情况,并尽快找到该病人的家属,这对后续的处置工作将由极大的帮助。
(四)哄骗迎合,稳定情绪
稳定住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情绪,使其不要有更为过激的行为是成功处置此类案件的必要条件。采取迎合与哄骗的手段不仅可以使精神病人的情绪得到稳定而且还可以吸引住精神病人的注意力,从而为处置人员创造战机。
(五)团队协作,瞬间制服
在担任劝说任务的民警将精神病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以后,处置人员应根据现场情况准备实施处置行动。具体操作应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应根据持械精神病人手中所持器械的危险程度来进行评估,从而确定行动人员的数量、装备和具体处置方法。如果精神病人手持的是刀具、斧头等带刃的高危器械,那么参与控制行动的人员就要多一些,防护装备和处置装备要更为充分一些,计划的制定就要更为缜密一些。如果精神病人手持的是小木棍或其他一些低危险性的器械,那么参与控制行动的人数就可以少一些,装备要求就可以低些,不需要过于复杂的计划,合理有效就可以。
其次,计划制定完成后,指挥员应观察精神病人的反应,在其注意力被担任劝说任务的民警完全吸引住时,准确抓住战机,下达行动命令。
最后,各参与控制行动的人员应根据事前计划,互相配合,在指挥员的统一指挥下,瞬间将精神病人制服,在此过程中一定不要与精神病人纠缠,要迅速制服。
(六)危机情形,依法用枪
如果在现场持械精神病人威胁到周围群众的生命安全或处置民警的生命安全,采取其他手段不能有效制止时,民警应果断依法使用武器制止。
[参考文献]
[1]文清.1亿精神病患考验“幸福中国”防治面临三低困境[J].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11(13).
[2]杜晶.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学及其药物基因组学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2007.
[3]陈圣祺.35例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情况调查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2,15(1).
[4]张联众.凶杀肇事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J].甘肃科技,2007(14).
[5]郦树龙.警察对高危精神病人暴力行为的现场处置战术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8(1):58.
[6]施瑶绯.国外警察处置精神病人暴力事件对中国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11(07):244-245.
[7]唐平.攻击行为的心理基础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3).
中图分类号:D6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4-0261-01
作者简介:延宁(1981-),男,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湖南警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警务指挥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