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太品 吴向农 刘自力
1.云南中医学院,昆明 650500 2.云南省中医医院
·发泡疗法·
发泡疗法辅助治疗伤寒热验案一则
郭太品1吴向农2刘自力1
1.云南中医学院,昆明 650500 2.云南省中医医院
患者,26岁,女性,出生并长期居住在云南边境地区。因高热到当地医院就诊,查腋温39.6~39.7℃,伴畏寒、恶心、厌食症状1周,当地医院诊断为伤寒热。口服氨苄西林治疗后产生过敏反应,全身出现药疹,胸闷、轻度意识障碍,发热加重。经过4 d的急诊住院治疗,其余症状缓解,但高热仍然不退,采用冰袋、酒精等物理降温仍无效。又经过6 d的常规抗生素和物理降温治疗后仍然无效,体温最高40.3℃。
患者奶奶采用当地古老的传统方法,用当地一种植物药(考证为芫花)研碎后外敷在手腕上1/3左右的前臂上(手三阴经),并用纱布包好。30 min后患者感觉手臂处轻微的灼热疼痛,后出现许多如蚕豆大小的水疱。经过6 h左右,高热有所减退。第二天再次敷贴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
伤寒热是因感染伤寒杆菌所致,其典型表现是全身性的感染发热、腹痛、头痛、脾肿大、心动过缓、白细胞减少等。WHO发布水质消毒、环境卫生改善、疫苗接种是控制该病传染的主要手段。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瑞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且地处偏远,当地相当多的村民饮水仍然来自露天的自家水井,伤寒也会时有出现。当地村民长期与该病的斗争中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虽然不知道其中的原理,但是长辈们仍有人继承了一些方法。
此患者高热前后持续20余天,其原因主要是伤寒热和药物过敏热导致。本疗法属于中医学的药物发泡疗法,用热性药物贴敷于皮肤,使皮肤起疱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根据中医经络理论,该发泡疗法把芫花敷贴在肺经、心经、心包经上,涉及列缺、内关、太渊、大陵、神门、通里等穴位,通过发泡,热毒随疱液而出。
(此案例来自患者的口述和当地的诊疗病历)
2016-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