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伦理精神”专题讨论之一

2016-02-02 00:51杨国荣
哲学分析 2016年2期
关键词:四德专题讨论伦理道德



哲学专题讨论

“走向伦理精神”专题讨论之一

编者按:本期专题刊发的是第十二届《哲学分析》论坛“走向伦理精神——樊浩教授学术作品研讨会”的三篇论文以及樊浩教授的回应文章。

杨国荣教授的《道德形上学的当代思考》一文以形上与形下的互动、理论与历史的互动以及新概念的生成来概括樊浩教授研究工作的三个特点。杨国荣指出,基于对黑格尔哲学特别是其精神概念的注重,樊浩教授的伦理道德研究强调道德的形而上学维度,强调精神之异于理性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精神现象学、法哲学与历史哲学三位一体的问题上,杨国荣教授提出商榷性意见,认为三个环节之间并非推论关系而更多的是互动互融,并进而在伦理与道德问题上倾向于对康德和黑格尔做双重的扬弃。

潘小慧教授的《中西四德的对观:伦理冲动的两种道德哲学形态》一文通过对中西方四德的对观,就中西伦理冲动的道德哲学形态与樊浩教授展开了细致深入的对话。特别是在“理智”概念的中西比照中,潘小慧教授认同将基于孟子哲学的中国四德归于“理性+情感”,但对于将西方四德归为“理智/理性+意志”则提出了异议。

孙春晨教授的《超越原子主义权利观的“伦理精神”》一文指出,樊浩教授所提出的伦理精神概念,其本质是黑格尔所强调的“单一物与普遍物的统一”。由实体性出发的伦理精神将是对原子主义权利观的有效超越,彰显了伦理精神与民族精神之间的紧密关联。然而伦理精神与民族精神在内容上是否同一、如何同一?孙春晨教授对樊浩教授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樊浩教授在《伦理道德,为何“精神”?》一文中分别从伦理道德本性的三大伦理资源、现象学—法哲学—历史哲学三位一体的概念基础与“形态”体系、伦理精神与民族精神等三个方面对上述论文予以回应,进一步阐明伦理精神的现实性和历史性展现于以下三个哲学维度:民族—伦理—精神的概念同一性、伦理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以及冲动形态伦理的法哲学结构。

猜你喜欢
四德专题讨论伦理道德
CBL联合专题讨论教学法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第10届天然存在的放射性物质国际专题讨论会
——未来:残留物在循环经济中的应用
企业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安全生产
城镇化进程中新的伦理道德文化的迁移与重塑
四德
四德
初中地理有效教学初探
顾客价值专题讨论的实施与应用
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二郎神形象转变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