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使至塞上》赏析

2016-02-02 00:06张亚欣ZhangYaxin
孙子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边塞典故王维

张亚欣/ Zhang Yaxin

王维《使至塞上》赏析

Appreciation of On a Mission Towards the Frontiers by Wang Wei

张亚欣/ Zhang Yaxin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我衔命出使边塞,朝廷的属国已超过了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蓬草飘飞离开中原,大雁翱翔胡地云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广袤,孤烟升腾,河水汤汤,落日浑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到萧关遇到迎接人员,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这是盛唐诗人王维的一首边塞诗。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奉命以监察御史身份前往凉州宣慰将士,这首诗就是此时所作。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唐朝时期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盛世。多元自由、革故鼎新、国泰民安的盛景,为社会的角角落落注入了一种持久的乐观精神与自信态度。从军出塞、尚武任侠等风气,也都在这样一种自由、蓬勃的情绪氛围中,显得清朗劲健、豪情万丈、铿锵有力。被唐代宗誉为“天下文宗”的王维,受到这种盛世风尚的滋养,通过其兴象超远、浑然元气、骨力沉雄、昂扬阔大、爽朗不尽的诗歌,吟唱出高华绚烂的盛唐之音。

青少年时的王维就曾高唱:“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少年行》)表现出一副洒脱不羁的任侠风范。这时的王维由于没有机会实地体验边塞生活,其边塞诗往往借咏史而寄意。中年时期,有了出塞经历之后,王维的边塞诗在内容的丰富和艺术的造诣上更加成熟和精进,表现出大气雄浑的气势。如:“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观猎》)“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沙平连白云,蓬卷入黄云。”(《送张判官赴河西》)……其中,传唱最广、最负盛名的,就是这首《使至塞上》。

这首诗首联用扣题法开篇,交代了“问边”之事。同时连用典故,以“汉”比“唐”,恰到好处地借苏武出使匈奴以及汉武帝设置属国之事,表明大唐武功的强盛已经可以与雄汉媲美;至于版图之雄阔,则远远超过大汉帝国,抒发诗人出塞时的所见所感。

颔联和颈联写在塞上眼见之物,同时蕴含深意。由于大胜敌军,诗人乘坐的车马可以无所顾忌地像蓬草一样,离开塞上向塞外驰骋。因为胡地有射雁的习俗,而汉人一般不射雁,所以“归雁入胡天”一句大致是说:由于唐军得胜,大雁可以平安飞入胡境了。雄浑开阔的景句之外,饱含的是诗人浓郁的盛世豪情和空前自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联写景如画,向来为解读者所偏爱。王维是具有多方面文艺修养的艺术家,精通音律、擅长绘画,工于诗文。他善于调动一切形象思维营造意境,将边塞生活写得气势宏大又有声有色。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浩瀚无垠、纯然一色的莽莽大漠是静态的背景,一道劲拔、坚毅的烽烟直上云霄,简洁醒目、直入人心;黄河蜿蜒奔腾,横亘广漠,渺无尽头,一轮浑圆的落日静穆柔和地悬挂其上,给人以雄浑壮阔同时又宁静祥和的审美感受。“大”“直”“长”“圆”,诗人用极平白、简省的四个字,泼洒出一幅典型的边塞景象。然而,平中见奇,细思品味之下,似乎也只能用这四个字来描摹这四种景象,实在难言其妙。诗人“以英特豪逸之气融贯于出色的景物描写之中,形成雄浑壮阔的诗境”,难怪乎清末文学家王国维对此联有“千古壮观”的称誉。这一千古名句中所蕴含的边塞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孤烟是平安烟,是相对于敌情紧急时多燃烽火报警而言的。“长河落日圆”一句,也有边塞战事已息的含义。因为如果边塞有战事,就会战尘、“旌旗”蔽日,而“日圆”的静美景象也就不会鲜明地呈现出来。这一联通过如画的景色描写,称道了大唐的盛世武功,反映了大唐边塞的承平气象,也流露出诗人的思想与抱负。

尾联回扣题目“出使”及首句“问边”之事。

结句“都护在燕然”,暗用后汉大将军窦宪燕然山勒石纪功的典故,意在赞扬崔希逸军激战胜利、大唐疆域得以大大扩张的丰功伟绩。从王维边塞诗中典故的频繁运用,可以看出他内心深处崇尚立功边疆的生命活力,就像有学者提出的生气蓬勃的“少年精神”这一概念,是典型的盛唐气象。

注释

①“单车”一般解释为一辆车,车辆少,轻车简从。也有学者认为“单车”是历史上出使边域的“使者”的代称,是暗用汉代的一个典故。西汉李陵《重报苏武书》云:“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

②“属国”泛指大唐王朝的疆域广袤无边。这里也暗用了汉代的典故。汉武帝时期,匈奴浑邪王率十万人众投降汉朝。《后汉书》记载:“(武帝)又置属国都尉,主蛮夷降者。中兴建武六年……唯边郡往往置都尉及属国都尉,稍有分县,治比郡。”到了唐朝,汉武帝时期的边境属国,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完全融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

③“过”,超过。“居延”即居延塞,西汉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强弩将军路博德筑居延塞,称“遮虏障”,是象征大汉帝国版图辽远的地理标记。

④“征蓬”是古诗中的常用语,用于描述客子孤游的场景,在边塞的地理环境中,还喻示着随心所欲自由穿行的状态。

⑤“孤烟”,在这里指“平安烟”。唐代杜佑《通典》卷一五二记载,边制对举烽火的规定是:“每晨及夜平安,举一火。”

⑥“萧关”,一般解释为“在今宁夏固原东南”。有学者认为,“萧关”也是一个泛指,代指远在塞外(而不是位于塞上)的屯兵之地。

⑦“候骑”,一般注者将其解释为“负责侦察敌情的骑兵”。但清人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云:“‘骑’顾可久本、《唐诗品汇》俱作‘吏’。”《王维集校注》亦云:“宋蜀本、述古堂本、明十卷本等作‘吏’。”据此,有学者赞成“候骑”为“候吏”之说,认为“候吏”可理解为崔希逸派往“萧关”驿站,等候迎接朝廷宣慰钦差的专职人员。

⑧王维(701~761),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后家于蒲(今山西永济)。从15岁起,他游学长安数年,并于开元九年(721)擢进士第,释褐太乐丞,因事获罪,贬济州司仓参军。此后他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涯,曾先后隐居淇上、嵩山和终南山,并在终南山筑辋川别业以隐居。他也向宰相张九龄献诗以求汲引,官右拾遗,又一度赴河西节度使幕,为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还曾以侍御史知南选。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他被迫接受伪职。次年两京收复时,他因此被定罪下狱;但旋即得到赦免,不仅官复原职,还逐步升迁,官至尚书右丞。

(责任编辑:周亨祥)

2016-9-8

张亚欣,女,山东友谊出版社人文图书项目部副主任,副编审。

猜你喜欢
边塞典故王维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相见欢·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感
边塞饮酒记
梦回边塞
闻鸡起舞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