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光智夺艅艎舰
Ji Guang Seized Warship Yuhuang with Strategy
伍子胥把从孙武处借来的《孙子兵法》献给了吴王阖庐,吴王看了十分兴奋,把孙武召入吴宫,说:“您的兵法十三篇我都认真地看过了,写得很好。可以请您实际派兵布阵试试吗?”孙武说:“可以。”阖庐姓姬名光,史称姬光。他是吴王诸樊之子,又称公子光。姬光是吴王僚时的吴军主将,很有实战经验,他知道带兵打仗光懂军事理论不行,还必须具有实际带兵能力,所以阖庐要孙武“小试勒兵”。
姬光曾在伐楚的战役中,被楚军击败,掳去了指挥舰艅艎号,他又用计夺回了艅艎舰,吴军转败为胜。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战斗故事,被详细的记于《左传·昭公十七年》。
公元前525年,这时孙武已经到了吴国。姬光率领吴军遡长江而上伐楚,到达楚地长岸(今安徽省当涂县东梁山,又称博望山)一带。楚国的宰相阳匄对是否迎战吴军拿不定主意,他算了一卦,不吉。司马(楚国负责军事工作的官长)子鱼主张迎战,他说:“我方占据长江上游,吴军从下游来攻,我军占有有利地形,有什么不利?按照楚国的旧例,卜战是司马的职责,我请求改卜,重新算一卦。”阳匄听他说得有理,就同意他重新占卜“战”之吉凶。
在占卜前,子鱼默默地祷告说:“鲂(司马名鲂,字子鱼)决心带领部下死战吴军,让其他楚军继我部之后奋力攻吴,希望能打败来犯的吴军。”占卜的结果是“吉”。于是,楚军便出兵沿江而下,与吴军遇于长岸。
吴军的舰船造的既大又好,是当时最强大的水军舰队。楚军与吴军相比则显得很弱,他们的船很小,有的是皮筏子。吴军看楚军这样的装备,从心眼里就没瞧起楚军。两军相接,楚军在子鱼的带领下奋勇拼杀,子鱼战死,其部下继续死战,楚大军继之,大败吴军,姬光弃舰,乘小船逃命,楚军缴获了吴军的艅艎号旗舰。
楚军缴获了这么又大又好的舰船,一时竟不知道怎样处置。为了预防吴军来夺船,阳匄下令让盟军随军和增援而没有参战的楚军看守艅艎舰。他们把船拖到江边弯处一个水洼里,围绕船挖沟一周,然后用炭把水沟填满,这样如再把艅艎拖入江中就困难了。做好工事之后,沿船四周布阵守护等待。
姬光败退之后,召集其逃亡的主要部下商议说:现在,先王的艅艎号战舰被楚军缴获,我们已犯下死罪。战败的死罪虽然姬光我负有主要责任,但大家也是死罪。我们如果这样回去,只能等待治罪而死,如果拼死夺回艅艎舰,大家就可以免死,与其等死,不如想法夺回战舰,挽救失败。众人赞成姬光的意见。
随军和楚军在艅艎舰周围严阵以待,时刻准备击退来夺舰的吴军,但直到晚间也不见吴军有什么动静,渐渐懈怠起来。夜幕降临,天上繁星点点,江水滚滚东流,除了涛声,倒也安静。站在江中船旁的军士,有了几分倦意。这时,忽然听得一声“艅艎”的呼声,然后是四周齐声高喊“艅艎”,这呼声连续了三次。艅艎的呼喊声像一道闪电划破了夜空,警醒了守卫战舰的楚军,他们不知吴军从哪个方向而来,好像四面八方都是无数的吴军。在无法弄清实情的紧急情况下,守军下令追杀呼喊的吴军,守军四奔击杀,楚军大乱,吴军乘机击败楚军,拖出艅艎舰,乘船顺流而去。
原来,姬光找了三个像楚国人的吴国水兵:他们长着很长的胡须,穿上楚国军吏的服装,与一般吴兵全然不同。三人傍晚混过守船的随军,潜入艅艎舰下隐藏。姬光把吴军分为两队,一队是年轻力壮的夺船突击队,趁夜色潜伏在艅艎舰附近,听令夺船;另一队则布于艅艎舰周围,形成一个圆周以与船下的三个水手相呼应。约定到子夜时分由潜藏于船下的三个水手高喊“艅艎”发起行动,当楚军听到四周高喊“艅艎”而杀向喊声处时,埋伏的吴军首先由一队人快速把楚军填埋的炭挖开,另一队人则在船上拴好绳索,然后一起把艅艎舰拖进江中,乘船顺流而下。等到楚军赶跑四周喊叫“艅艎”的吴军,回到停泊“艅艎”之处时,艅艎舰早已远去了。姬光此计,可谓“示之于外,智夺于内”。
当有如此经历的吴王阖庐读到《孙子兵法》之“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时,他自然心领神会,敬佩孙武的兵法了。
此事被孔子写的《春秋》记为:“楚人及吴战于长岸。”
(吴名岗 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