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成长的武术教学训练研究

2016-02-01 11:29朱金洁
成才之路 2016年2期

朱金洁

摘 要:在体育武术教学训练中,针对学生未能把握武术内涵、武术精神未得到渗透的问题,提出了对策。要把握规律,彰显武术内涵;讲练结合,体现武术价值;规范套路,培养武术道德,从而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武术内涵;武术精神;教学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0;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2-0074-0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武术作为文化的载体,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武术教学训练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武术运动频繁出现在体育教材中,其价值性日益凸显,武术在提升学生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小学体育武术教学训练中存在诸多问题,学生未能真正把握武术内涵,武术精神没有渗透到武术教学中,严重影响了体育训练的开展。武术不仅能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能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在武术教学实践过程中融入武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把握规律,彰显武术内涵

1. 教学规律

教学规律是指在教学中客观存在的、稳定的,对教学具有一定积极作用的规律。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环境因素和各项条件复杂多变,教师要把握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体育教学规律,并根据教学实际需求设计课堂教学。教师要积极探索和把握教学规律,并将教学规律运用到教学中。武术教学是训练学生专注性、强化学生思维的一项活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保证学生愿学、乐学。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发挥着引导作用,教师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和目标,组织安排好武术教学活动,组织好课堂纪律,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武术、学习武术,体味武术精神的内涵。这是武术教学中教师作用的具体体现,把握体育教学规律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在学习“旭日东升”抱拳礼时,教师集结整理好队伍,检查好学生人数,顺势导入本节课学习内容——抱拳礼。学生认真听讲,识记。教师做完整示范,同时讲解动作要领,学生边看边识记。教师示范后学生掌声不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学生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分解动作要领,对动作起势作详细要求:动作利索,按照拍子,步调须一致,并进行分组训练,根据动作特点进行八拍训练。在分组训练时,教师要求学生面对面,将同学作为镜子,一个动作结束后,对面同学提出改进意见。这样的训练方式抓住了学生爱表现的特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学生认知规律

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在武术教学训练中,教师要运用注意规律,创设含有武术精神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现代体育课堂,不仅是简单讲解动作和传授知识,更是文化的传承。发展体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热爱自然的人、勇于超越自我的全面发展的人,而武术精神的内涵则是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体育精神和武术精神的内涵是一致的。武术运动既能强身健体,磨炼意志,还能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因此,教师在武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同时强化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设计教学,教学内容不能太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武术教学要循序渐进,扎实推进练习。在学习“武术的简介和基本手型”时,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动画,提出思考问题:什么是武术,你了解哪些武术流派,学习武术有什么作用?现在的学生接触面较广,对武术有基本的了解,学生边看边思考,然后总结出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及时总结中华武术内涵及作用,让学生对武术有较全面的了解。

二、讲练结合,体现武术价值

1. 创设体验情境,磨炼意志

武术是一种直观性、体验性强的运动,良好的体验情景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音乐等创设教学情境。日常武术教学活动枯燥,是简单动作的叠加,学生不愿参与其中,而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可通过游戏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武术价值。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分组比赛,在比赛中让学生体验竞技体育的乐趣,同时领会武术知识和技术要领。学生学习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自卫,对身体发育也有积极的作用,还能磨炼学生意志。现在学生独生子女偏多,大多娇生惯养,意志力薄弱,遇到问题不能独立解决,易出现心理问题,武术训练能克服学生的诸多心理问题。将武术精神渗透到武术教学中,既是新时期体育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需求。一位体育教师上武术教学课,没有直接引入学习内容,而是先播放了一段爱国影片《叶问》。看完电影后,教师问学生:“看完影片,谈谈你对武术的理解。”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学生说:“武术是一种力量,它能保护自己和别人。”有的同学说:“武术是一种正能量,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帮助别人。”还有的同学说:“武术虽然是一种武力,可是中国的武术还包含着武德,包含着仁爱。”然后,教师进一步总结武术内涵和精神。学生通过看电影总结出武术精神,这样的教学比直接灌输效果要好得多,带给学生的震撼更强。

2. 持续力量训练,强健体魄

武术理论知识是基础,它为动作学习奠定基础。武术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武术内涵、武术作用、武术基本动作等。武术教学训练中,教师要重视理论的传授。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力量训练。武术学习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所有的拳法、腿功、棍术、剑术都要由基本的练习开始,如上步、弓步、马步的练习。这些练习就是要加强学生身体的稳定性。如果不能扎实练好基本功,那么武术训练的价值就不复存在。很多武术动作需要反复训练,内容单一,枯燥乏味,且有的学生对知识要领的掌握不很到位,动作容易做错。这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在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要不断讲解动作要领,让学生记在心中。持续的力量训练,学生不仅能掌握技术要领,逐渐领会武术动作的内涵和精神,还能增强学生身体的抵抗力,强壮体魄。通过这样的讲练结合,训练效果大大提升。

在讲“武术的三种手型、三种步型”时,教师先对三种基本手型和步型进行基本理论讲解,然后进行训练。在练习出拳时,教师没有让全体学生练习出拳,而是全班成圆形队伍站立,先由教师喊口令,学生照做,对做错的同学,教师罚其喊口令,依次推进。教师巡回监督,纠正学生的不当行为,同时讲解练习方法及步骤。在学习其他手型和步型时,也用这种讲练结合的方式,极大增强了训练效果。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还举行一对一耐力对抗赛,小组之间、同桌之间进行对抗,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力量王”,并对冠军进行奖励。这样的力量对抗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了乐趣。

三、规范套路,培养武术道德

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基础,将攻守进退、刚柔虚实、动静疾徐等运动变化规律变成整套练习形式。武术套路学习必须坚持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相结合的原则,对特定的武术动作统一要求,规范动作,明确要领。武术套路教学的直接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套路是武术的精髓,武术套路主要包括弹腿、冲拳等,它是武术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的成果。传统武术教学套路陈旧、内容单一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练习的热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扎实推进学生基本武术功底的培养,从扎马步、压腿、踢腿、基本手势等入手,由易到难,逐渐推进。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必须规范套路,创新武术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武术道德,这样的武术训练才是科学的、有效的。一位体育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基本武术套路时,没有像其他教师一样一味灌输理论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武术功底,让学生扎马步,同时,还为学生讲解霍元甲、陈真、黄飞鸿、叶问、李小龙等人的事迹,让学生感受武术大师的爱国精神和武术品德,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和爱国情感。

四、结束语

武术教学训练对克服学生不良习惯有较好的作用,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好习惯,武术教学能矫正学生存在的缺点。在武术教学中,要在把握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彰显武术内涵,体现武术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武术道德、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田锡祥.少儿武术训练方法的研究[J].武夷学院学报,2013(05).

[2]刘晶.基于小学体育教学的武术操教学实践探究[J].运动.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