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真、唐溪源 译
北京,今日中国之首都,地处帝国最北部的省份,北面距离著名的长城仅有10至12法里。④法国古长度单位,一法里等于4.445公里。—译者注北京所在的行省为隶北府,也称“直隶”或“北直隶”,但并非如一些地理学家所言的“北京隶”。⑤从明朝开始,称直接隶属于京师的地区为直隶。明朝洪武初年建都南京(后改称“京师”,永乐初年复改为“南京”),以应天府等府为直隶。直隶于南京的地区被称为南直隶,简称南直,相当于今天江苏、安徽、上海两省一市。清朝初年将南直隶改称江南省。永乐初年移都北京后,又将隶属于北京的地区称为北直隶,顺治二年(1645)改称直隶,康熙八年(1669)称直隶省,定省治保定府,相当于今天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大部和河南、山东的小部地区。—译者注该行省是中国目前的首善之区,人口最为众多,经济最为富庶。这里气候温和,一年中河流有4个月的结冰期,但并不像欧洲那样极端寒冷。北京地区干旱少雨,代之以丰沛的露水滋润当地的土壤。耕地十分平坦,但以沙质土为主,不如南方省份那样肥沃。北直隶拱卫京师,北部紧邻鞑靼人聚居地,使得该省份自中国王权建立之日起就占据着重要的地理位置。中原王朝为防御北方鞑靼人入侵的客观需要,促使多位帝王都选择在北直隶建都。
公元前1111年,周朝的第一个君王周武王①我们遵循了大部分法国作家对汉字的注音方法,对于以“n”结尾的中文字,如果“n”需要发全音,即如“canne、Reine、fine”这些词中的“n”一样,则将“n”单独置于词尾;如果“n”需要发鼻音,则在其后加上字母“g”,就如法语中“rang、sang、étang”等词的发音一样。将他的兄弟召公②召公奭并非周武王的弟弟,而是周初三公(周公旦、召公奭、姜太公)之一。原书编者的说法有误。—译者注封为燕王,其封地覆盖今天北直隶的北部。③据《史记》记载,周武王十一年灭纣,同年封召公奭于北燕。目前通过现代考古的最新成果,“夏商周断代工程” 根据天文推算、文献、金文历的综合研究,确定公元前1046年为武王克商年,也就是西周封燕之年。因此,书中所录的西周北京建城时间公元前1111年是不准确的。—译者注召公在现今北京城的西南2至3法里④我们在另一处找到了距离长城仅1.5法里的地方。的地方建立了城市。14世纪,中国天文学家郭守敬正是在这个地方获得了天文学研究的成果,我们将在另一篇文章中谈及此事。这座新兴的城市逐渐发展,聚集了众多人口。燕国诸代君王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国,疆域覆盖今天的北直隶,以及东北方鞑靼人聚居的辽东的一部分。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吞并了燕国,因其曾联合其他几个诸侯国共同对抗始皇帝。根据杜赫德神父(P.du Halde)⑤杜赫德(Jean Baptiste Du Halde, 1674—1743),法国耶稣会士,担任过《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的主编。虽然他终身未曾到过中国,但却利用来华传教士寄回法国的资料,整理出版了非常详实的介绍中国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著作,1735年出版《中华帝国全志》,该书被誉为“18世纪法国汉学三大名著之一”,一经出版就轰动了欧洲,成为当时最为权威的有关中国主题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译者注所述历史,在秦二世,即秦始皇的儿子统治时期,燕再次被独立的王侯统治。这块土地不断易主,鲜卑人、匈奴人、拓跋人都曾入侵燕地,并轮流占据这个地区。在接下来的3个世纪里,中国分裂为两个王朝,即北朝与南朝。直至597年,高祖文帝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短暂的隋朝。随后唐朝继承了这种大一统的局面。906年,国运不济的梁朝取代了唐朝,只持续了16年;而契丹鞑靼人⑥宋君荣神父将其称为“Ki-tan”,而杜赫德神父将其称为“Sietan”。也开始侵扰帝国的北部。他们从辽东西部边境与北直隶以北的鞑靼人领地入侵北直隶,并于约916年建立了政权,有九代帝王,统治了209年⑦209年是引述杜赫德神父的研究成果,根据此年数推论,契丹皇帝封汗大约在公元906年或907年。。之后,国祚不长的唐取代了梁,但很快高祖又推翻了唐,并建立了短暂的晋朝。在此过程中,契丹首领积极推动了中原地区王朝的更迭,其目的或是出于回报某个军事首领,或是由于害怕看见中原地区出现一个强大的政权。高祖向契丹割让了北直隶与辽东接壤的十六座城池⑧即幽云十六州。—译者注。然而,契丹人与中原王朝之间的默契并未持续多久,很快就夺取了北直隶的其他地区,包括山西、山东以及陕西的一部,并在燕城⑨此处是根据原书的注音“Yen”翻译的,但在中国史书中隋唐及北朝时期北京被称为“幽州”。—译者注定都称帝,燕城也因此被称为燕京。契丹皇帝们精心营造了这座城市,修建了一座紫禁城,即皇家宫殿;修建了一个围绕皇帝的皇城;还有一座天文台。他们还在此建立了行政机构,招募了历史学家与天文学家,并定国号为“辽”。
宋朝的第八个皇帝宋徽宗与女真⑩杜赫德神父将其称为“Niu-che”,而在宋君荣神父信件的英文翻译版中,将其称为“Nun-che”。部落首领完颜阿骨打结盟共同抗辽。女真部落聚居于朝鲜以北的地区,当时臣服于契丹(或辽),但正准备反叛。徽宗与阿骨打的联军所向披靡,最终灭了辽国。接连的胜利让阿骨打不再满足于做中原王朝的附庸国,他于1115年称帝,定国号为“金”。金国占领了北直隶与关西。宋徽宗不慎被金国俘虏,并于1125年客死狱中。⑪原书写的是宋徽宗于1125年客死他乡,但中国史书中宋徽宗死于1135年。—译者注
阿骨打的继承者精心建设燕京城①1122年,辽亡后,根据北宋与女真的盟约,北宋收回燕云十六州,将辽南京改为燕山府。1126年金灭北宋,占领燕山府,改称燕京。后于1150年开始动工扩建中都城,并于1153年正式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译者注,其辉煌宏伟的程度丝毫不亚于今日的北京。阿骨打在燕京修建了都城,但其继承者却将国都迁往了河南首府开封。②指的是1214年,金宣宗迁都汴京(开封)。—译者注由于宋金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即使最正式的和约也难以对金国形成约束。为了摆脱如此令人恼火的邻居,宋朝的第13个皇帝宋宁宗③指宋宁宗赵扩(1168—1224),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译者注与西部鞑靼人的首领结盟,这些鞑靼人刚刚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国号为元。根据宋君荣神父考证,这个首领就是著名的成吉思汗。这位蒙古征服者率军攻入中原,占领了包括北直隶在内的一些省份,并攻下了燕京。其子窝阔台继续扩大征服的范围,将金国灭亡。东部的鞑靼人完全被征服,几乎被消灭殆尽,直到他们被天命眷顾,才再次复兴崛起为整个中国的征服者,他们便是清朝的建立者:这个辽阔帝国今日的主人。
窝阔台之侄,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④杜赫德神父将其称为“Ho-pi-lié”。完全摧毁了燕京城,在其旧址东北方2至3法里⑤另一种说法是1.5法里。的地方,于1267年建了一座新城,将其命名为大都,意为“宏大的都城”。这座城市也被称为“京城”,其实如今真正的名字叫“顺天府”,但它更为广泛流传的名字则是“北京”。“北京”一词意为“北方的都城”。中国皇帝曾经常居住的另一座城市,叫“南京”,其名字意为“南方的都城”。现在北京城中瀛台附近的宫殿建筑、景山以及紫禁城里的湖泊运河,几乎都始建于忽必烈时代。北京城当时的周长约60华里。根据最近几位皇帝的命令,曾有人测量过北京两城城墙的长度,结果为52华里。因为在忽必烈时代,1华里的长度要比现在短。
根据杜赫德神父考证, 1280年,忽必烈在一场关键性的海战中战胜了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帝昺⑥即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赵昺(1272—1279),亦是宋朝最后一位皇帝(第九位,1278年—1279年在位),在位2年,享年8岁。赵昺是宋朝度宗幼子。1278年,端宗因落水而染疾去世,赵昺登基,改元祥兴。南宋于1279年3月在崖山海战中被元军大败,全军覆灭,右相陆秀夫背时年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译者注,成为了全中国的君王。忽必烈和他的元朝从此荣登大统,并持续了89年的统治。忽必烈被称为世祖,最初将都城定在太原府,即山西的省会,然而很快就将都城迁到了新建的北京。
值此朝代更迭之际,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了中国。作为一个不懂当地语言的外国人,他很容易弄错途经地方的名称。马可·波罗提到的一个叫做“Quin-say”⑦本书的两位编者不知道这是《马可波罗游记》中对“杭州”的称呼,沿用了南宋时期杭州被称为“行在”的名字,后来“Quin-say”一词常常出现在西方15、16世纪的右地图上。—译者注的城市,在中国尚不清楚是否存在。此外,他似乎是因为时人通称之故,将 “京城”或“京师”一名赋予了浙江省的省会杭州,这是当时南宋王室的所在地。“京城”和“京师”意即“皇帝的宫城”。同样,被马可·波罗称为“Cambalu”⑧即汗八里。—译者注的城市,实际上正是北京。“Cam”或“Khan”在鞑靼语中意为“王”或“皇帝”,“balga、balgat、balasgun、balgasun、balik”在鞑靼语中都是“城市”的意思。所以,北京城应该被叫做“Cambalik”或“Khambalik”,或因文字讹传,或因发音不清,而被称作了“Cambalu”,意思是“皇帝之城”。我们也可以将其称为“Ordobalik”或者“Ordobalu”,因为“ordo”或“orto”在蒙古语中指的是住宅或皇家宫殿。“Cambalu”与“Ordobalu”的名称,也势必被蒙古统治者们用在了他们居住的其他城市的称呼上。
元朝似乎一直定都在北京,直到1369年被明朝开国帝王太祖或洪武推翻,明朝从此在中国统治了276年。明太祖建都南京,在北京建立藩镇,将之赏赐给第四个儿子成祖或永乐。太祖在位31年后,由他年仅13岁的孙子继承皇位。太祖的儿子们对这种偏心的做法非常不满,于是起兵对抗他们的侄子。最后永乐皇帝成为了最幸运者,在其父去世四年后,被奉为皇帝。登基之后,永乐帝开始专注于建设北京城,着手修建了最漂亮的城墙,规划了整齐的宫殿,并重建了鼓楼与钟楼。尽管后来继位的皇帝们又新建了一些宫殿,尽管现今的中国皇帝几乎完全重新改造了景山,但永乐帝仍是新北京城的奠基者,使其呈现出了现在的整体面貌。他还在旧城建了先农坛与天坛。所有这些工程从公元1406年开始,到公元1421年完工。
在永乐统治的第七年,从南京迁都到了北京。从此,北京一直作为历代帝王的居住地和中国的首都。这座城市在某种意义上并非北直隶的省会,省会的殊荣被赋予给了保定府,北直隶的总督在这个城市办理公务。设立在北京的行政机构对整个帝国具有管辖权,包括保定府在内的其他中国各省省会都隶属于中央的法律管辖范围内。公元1544年,明朝的第31位皇帝嘉靖下令修建外城,即今天被称作旧城或汉城的部分。他在此围建城墙,垒高城门。从那时起,北京城的大小似乎一直没有改变。
大约在17世纪初,东鞑靼人女真的首领统一了部落,走上了复兴的道路。这些鞑靼部落又被称为“满洲”。一位名为李自成的叛军首领开始反抗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怀宗①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死后庙号为怀宗,后改为毅宗、思宗,文中作者采用的是旧的庙号“怀宗”。—译者注,又称崇祯。数年之后,为了避免落入蛮横残暴的叛军之手,这位悲惨的末代皇帝被迫自杀。李自成为了能安享叛乱取得的成果,暴怒之下残杀了许多皇室宗亲,其中包括吴三桂的父亲。吴三桂为报其王其父其国之仇,向满洲首领崇德②此处所说的满洲首领即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第二个年号。—译者注求援。清军所到之处,无不望风披靡,然而崇德皇帝却在征战事业刚刚开始时就早早离世。临终前,他将皇位传给了儿子顺治,让其统治这个尚未被征服的帝国。虽然顺治年仅六岁,但在其叔阿玛王③即摄政王多尔衮。—译者注贤明的辅佐下,年幼的皇帝成功入主北京,并逐渐征服了中国其他省份。顺治巩固了皇位,并传承大统,留下了今日统治中国的清朝。这次朝代的更迭始于公元1644年④1644年,农历甲申年,明思宗崇祯十七年,清世祖顺治元年,大顺朝永昌元年(李自成)。—译者注。顺治丝毫未触动汉人的法律与风俗,仅仅撤销了原本与北京朝廷并列的南京朝廷,将北京变成了帝国的最高权力所在地。他将北京新城分封给对其胜利有功的鞑靼部落,汉人被迫向新主让位,被赶到旧城居住,有一部分甚至被逐出北京。但在鞑靼人中也混住着一些汉人,这些是作为崇德帝与顺治帝家奴的汉人,被称为鞑靼汉人⑤即汉八旗。—译者注。在北京新城中,还有元朝统治时期留下的蒙古鞑靼人的后裔。顺治并不排斥汉人在朝廷以及帝国的其他职位当官,但汉人需与鞑靼人,如蒙古人、满洲人一起共事。这也是今日在北京城中居住的三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