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栋
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论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法治思维的培育
谷栋
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主观情感,是个人对他人、集体、学校以及国家所主观上承担的道德责任。大学生是为社会培育的高级技术专业人才,能否树立正确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仅是关系到个体理想信念的实践,更是与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悠悠相关。与此同时,我们的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法治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承担责任与保护自身相结合。所有我们不但应该让大学生明白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还要培养其法治思维。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教育;社会责任感;法治思维
一、社会责任感及法治思维的概念
高等学校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场所,是交流与借鉴外来优秀文化的重要平台。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如何,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社会责任感,是指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为了建立美好社会而承担相应责任、旅行各种义务的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就指出,我国青年“始终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联”。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由此可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工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与发展甚至祖国的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法治思维是指运用法律的精神、原则、逻辑和规范针对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评估和决策的一种思想认识的过程。我们的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因此在承担社会责任时难免出现各种意外情况。所以我们必须在增强其这会责任感的同时,给予其保护自身的武器——法治思维。这样的思维模式可以帮助其更好的承担责任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成为国家和人民需要的人才。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全国样本
大学生样本覆盖我国东、中、西部,涉及“985”“211”、地方骨干、一般本科和高职等54所院校、学科门类包括除军事学以外的12个学科门类,包括大学1-4年级(每个学科、每个年级随机选取1个班学生,30人左右),共收回问卷6772份,有效问卷5237份,有效率为77.33%。样本的区域、高校、性别、年级、学科等比例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并对部分大学生进行了访谈、观察、对部分学校进行了个例分析。
从调查来看,当前我国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总体处于较高水平,平均得分为83.09分(满分为100分),60分以上占93.2%,80分以上占70.1%。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三个环节看,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认同和行动两两高度正相关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82.25分,对承担社会责任的认知程度)、社会责任认同(84.49分,对承担社会责任的赞成成度)和社会责任行动(82.79分,对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程度);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60分以上占92.42%,社会责任认同60分以上占93.32%,社会责任行动60分以上占92.71%。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五个维度来看,除了学校责任感(78.39分)较低以外,大学生政治责任感(81.95分)、生命责任感(83.80分)学习责任感(83.32分)、网络责任感(85.94分)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网络责任感得分最高;大学生政治责任感在60分以上占91.3%、生命责任感在60分以上占93.1%、学习责任感在60分以上占92.9%、学校责任感在60分以上占89.5%,网络责任感在60分以上占93.4%。
(二)大学生的法治思维现状
在此选取了一所作教育部直属的“211”高校进行跟俺分析。我们选取了该高校12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管理学2人,占0.8%;哲学2人,占0.8%;理学26人,占10.2%;工学226人,占88.3%。鉴于其他学科问卷数量偏少,以下统计数据仅以工学为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共计113人)。一年级130人,占57.5%;二年级0人,占0%;三年级44人,占19.5%;四年级52人占23.0%。男生122人,男生占54%;女生104人,占46.0%。城镇126人,城镇55.8%;农村100人,占44.2%。区域内重点高中132人,占58.4%;区域内普通高中人94人,占41.6%。
从调查结果来看,该高校大学生基本的法律常识欠缺和没有维权意识。通过我们的走访发现,许多大学生有过被骗或者被侵权的经历。大部分人选择沉默,觉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缺乏法治思维的意识。所以他们的许多好的想法不能够很好的实施。
该高校学生法治思维能力普遍不高,在法律知识方面有待加强,学校需加强力度,开设相关方面的课程,提高该学校大学生法律常识,从大学生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提高我们的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只有为我们的大学生具备了这样的法治思维能力,才能在将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奉献自己的力量。
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思维不足的原因分析
从上述调查报告显示可以看出,当前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政治责任感与学校责任感得分偏低,首先,由于大学生日常处于学习生活的阶段,再加上很多大学生的专业性质与学习内容造就他们的政治敏感度不高,这就导致他们的社会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的偏差,校园相对于社会是一个不同的环境,所带来的文化氛围导致在校大学生与社会人员在社会经验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这就造成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为人服务的意识。对很多社会现象不闻不问,更谈不上参与了,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缺少政治追求。其次,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作为人类与动物本质的区别,人类具有劳动性与生产性,就是有思维,思想是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既包括部分理性认识,又包含有感性认识、情感和意志等成分。校园是一个环境整体,在其范围内相对具备完整的社会活动功能,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在有限的学习阶段争取获得更多的学习知识与学习能力,以便于在未来的就业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因此导致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仅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校园活动的不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不关注,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集体的利益,最终形成自我封闭的学习模式,缺乏校园责任感。
四、增强和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思维能力的路径
高校是传播知识、技术创新、培育高等人才的主要场所,也是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平台,无论是在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方面,还是在供给前沿知识和提高创造能力、学术创新以及增强社会责任感方面,高校都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主要的活动区域也在高校,那么其法治思维能力的培养自然离不开高校的教育。高等教育在这些方面处于首要位置,在当前的社会服务方面,高校又以自己的先进思想、前沿理论和与时俱进的理念引领社会进步。高校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当前社会的各个领域,是培养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影响科学文化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法治建设的排头兵。因此,在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思维能力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增强大学生政治责任感
增强大学生政治责任感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重要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兴国之魂。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即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旨在增强在校大学生的政治敏感度与政治责任感,最终形成拥有社会与时代需要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树立与培育正确的政治责任观是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向的有力坐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强力保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是当代有志大学生启动“中国梦”的关键按钮。高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增强政治责任感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增强大学生政治责任感认同;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大学生自觉实践政治责任行为的主动性;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日常教育管理中,创设大学生自觉履行政治责任义务的实践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在校大学生政治责任感可以将他们从自己的学习领域中引导出来,开拓在校大学生的政治视野,坚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强化爱国思想,从而形成正确的政治观,使其更好地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将校园文化带入日常生活增强大学生学校责任感
将校园文化融入大学生学习与日常生活有利于增强在校大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与责任感。校园文化的实质在于它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在当今社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等教育发展,增强师生创造力与凝聚力的重要平台已引起广大高校的重视与注意。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社交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脱离的文化环境,大学生正确认识好个人与学校的关系是大学生学校责任感教育的重要环节。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这句口号是1956年全国“合作化”以后,在当时的政治需要下应运而生的,在这表明了集体的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的,但绝不是否定个人的利益。大河的水源于众多溪流的交汇汇集而成,大河里的水量充沛了,小河也会得到滋润,大河里的水量枯竭了,小河也会干涸。固然大河的水来自于小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没有局部就没有整体。从哲学上讲,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这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了整体就无法独立存在,然而整体又由部分组成,部分制约着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性的作用。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组成的基本单位,首先应有强烈的归属感与学校荣誉感,将学校的利益与发展放在第一位,学校的荣誉与学生的荣誉是不可分割的部分,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学校争取更多成绩也是对自身取得的成果的一种客观表现,同时学校对个人做出的成绩也会给予肯定。其次,个人的利益要符合学校的利益,只有增强学校责任感将学校与自己的利益相结合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才更有利于个人在学术上的突破与学业的发展。
(三)开设法律基础知识培训和案例教学
定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法律知识的课程和讲座,让我们的大学生对于法律常识有一个明确的了解。课程的设置要简介易懂,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要尽量多的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其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
同时,还可以请一些全国知名的法律界专家进校园进行相关的法律讲座,让我们的学生看到法制的力量。这样可以让我们的大学生对于学习法理和合理运用法律有更加清醒和明确的认识,更加可以刺激其学法、懂法、守法和用法的积极性。
最后,在高校范围内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于与学生距离较近的合同法、经济法、民法等进行教育。同时,还要把国家新近出台的与大学生学习、工作和创业相关的法律记性普及教育。这样可以让我们的大学更好、更快的融入社会生活当中,也可以让我们的大学生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更好的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参考文献]
[1]魏娜.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报告[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5-6.
[2]潘先银.论在高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7:48-52.
[3]杨叔子.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一点理解[J].高等教育研究,2014:1-6.
[4]王金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的由来和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4:56-58.
[5]朱霖.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责任感培养[J].当代青年研究,2006:16-18.
[6]王亭亭.我国法律教育改革刍议[J].群文天地,2012,02:148-149.
[7]张啸.对新时代背景下的法律普及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5,5:1-3.
[8]杨书翔.法治思维下政治规矩的确立与遵守[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0:101-10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23-0134-03
作者简介:谷栋(1990-),男,汉族,江苏徐州人,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