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宇 朱 静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 沈阳 110854
命案犯罪嫌疑人拒供及其应对的实证研究*1
张宇朱静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沈阳110854
摘要:命案作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恶性案件,公安机关历来高度重视其侦破与预防。但是,命案犯罪嫌疑人时常会拒供,要么时供时翻,影响了对命案犯罪的打击力度。因此,侦查机关如何有效应对命案犯罪嫌疑人的拒供,既关系到命案收集证据工作的成效,更攸关命案侦查、定案乃至整个诉讼的成败。
关键词:命案犯罪嫌疑人;拒供;应对;实证研究
一、命案犯罪嫌疑人拒供的研究程序及角度
近年来,犯罪嫌疑人拒供案件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拒供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犯罪嫌疑人拒供会对侦查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从动态上讲,不利于确定侦查方向,不利于收集其他证据,案件事实难以查清;从静态上来讲,缺少口供,可能会影响一个案件证据体系的严密性,并最终导致一个案件不能认定。
对某地看守所通过统计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命案犯罪嫌疑人展开调查。大多数命案犯罪嫌疑人描述了两到三种拒供形式,因此,某种犯罪嫌疑人提到的拒供应对越多,说明有越多的犯罪嫌疑人在选择拒供时会这么做。
关于拒供的实证研究主要是从三个角度进行:一是犯罪嫌疑人涉及的案件类型的差异;二是犯罪嫌疑人的基本特征;三是犯罪嫌疑人拒供的表现形式,来揭示其背后的深层心理动因。
二、研究结果的讨论分析
(一)命案犯罪嫌疑人拒供的表现形式
有70名犯罪嫌疑人参与调查,32名犯罪嫌疑人表示会以沉默的方式拒供,占总调查人数的46.4%。17名选择避重就轻,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占24.6%。还有8名选择拒不认罪,占11.6%。29名还会选择说谎,占42%。由此,命案犯罪嫌疑人拒供的形式种类多样,主要拒供形式为沉默和说谎。
除此之外,我们还对选择拒供的犯罪嫌疑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拒供犯罪嫌疑人多为男性,占调查总人数的96.8%,女性则占3.2%。对其文化程度分析情况如下,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拒供嫌疑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0.0%,高中文化占9.7%,专科占6.5%,本科犯罪嫌疑人占4.8%。由此,文化程度越低的犯罪嫌疑人选择拒供的可能性越大,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拒供人数逐渐减少。
(二)命案犯罪嫌疑人拒供的解决对策
1.分析犯罪嫌疑人被拘留或者逮捕后的心理活动
犯罪嫌疑人被拘留或者逮捕后,被关在看守所中,其心理活动一刻也没有停止。
(1)对自己犯罪活动的全过程分析和回忆,寻找自己节能在作案过程中的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等等。
(2)自己已经被拘留或者逮捕,说明公安机关掌握了一定的证据,掌握了什么证据;是坦白有利,还是抗拒有利,等等。
(3)犯罪嫌疑人在对自己的犯罪过程进行回忆,找出可能出现纰漏的环节,怎么辩解审讯人员出示的证据,如何打乱审讯人员的计划等等。
2.了解犯罪嫌疑人最关心、最担心的问题
犯罪嫌疑人最关心的问题,往往是审讯人员想要查清或者要利用得问题,这些问题大多都可以作为审讯中的突破口。
犯罪嫌疑人最关心和最担心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掌握犯罪嫌疑人所担心关心的人。
(2)了解掌握犯罪嫌疑人所担心关心的事。
(3)了解掌握犯罪嫌疑人所关心或者担心案件中的事实或者情节。
3.消除或者摧毁犯罪嫌疑人拒供的各种心理
审讯人员要和犯罪嫌疑人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心理接触。因此,就审讯过程来讲,犯罪嫌疑人同侦查人员完全处于矛盾和冲突之中。因此,要使犯罪嫌疑人能够如实供述罪行,必须同犯罪嫌疑人建立良好的心理接触。
(1)要能够吸引住犯罪嫌疑人。从犯罪嫌疑人的某些个性特点选择突破口。如个性方面的特点:讲义气,爱面子等等;特定的心理状态:顾虑,慌张等等。
(2)要感化犯罪嫌疑人。审讯人员要适时将讯问引向深入。讯问人员可以从分析犯罪嫌疑人行为的后果入手,说明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用良好的心理接触取得犯罪嫌疑人的信任和尊重,使其愿意和讯问人员对话。
(3)瓦解犯罪嫌疑人的心理。一是运用法律,打消犯罪嫌疑人在法律上的种种顾虑,排除障碍。二是运用情感,侦查人员和预审人员利用犯罪嫌疑人感情上的弱点,交待与案件有关的事实。三是改变犯罪嫌疑人错误的观点,很多命案犯罪嫌疑人的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往往是不全面的。对于这样的犯罪嫌疑人,讯问中必须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才能交待自己的罪行。
[参考文献]
[1]方斌.论侦查询问中的交流技巧[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1):34-38.
[2]汤啸天.侦查讯问心理对策初论[J].犯罪研究,1990.
[3]魏梅.审查逮捕环节询问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策略[J].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2012.
[4]王航.侦查讯问博弈中犯罪嫌疑人心理研究[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10.
[5]张桂芬.犯罪嫌疑人拒供动机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校报,2004.
中图分类号:D9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7-0059-02
作者简介:张宇(1995-),女,江苏南京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刑侦系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侦查学;朱静(1995-),女,江苏扬州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刑侦系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侦查学。
*中国刑警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命案犯罪嫌疑人拒供及其应对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51017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