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血小板计数异常的原因分析与质量控制

2016-02-01 03:46孙程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5期
关键词:血小板

孙程军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中医院,辽宁 鞍山 114300)



浅谈血小板计数异常的原因分析与质量控制

孙程军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中医院,辽宁 鞍山 114300)

【摘要】目的 研究血小板计数异常的发生原因,以及质量控制措施。方法 将我院血小板计数异常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血小板计数异常的影响因素,制定并实施质控措施。结果 采血因素(32.5%)、抗凝剂依赖(25.0%)、PLT体积增大(18.8%)、小红细胞影响(15.0%)、乳糜血因素(8.7%)是导致血小板计数异常的原因。纠正值和测定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血小板计数异常的因素较多,采用质控措施加强检测质量,能够提高测定准确性。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异常;原因;质控措施

血小板计数指的是单位体积血液中包含的血小板数目,测定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能够判断出血倾向和止血能力,对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临床上检验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容易导致计数减少或升高。为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行血常规检验时,血小板计数指标异常患者80例,纳入时间段为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这些患者中男性44例,占比55.0%;女性36例,占比45.0%;年龄处于21~75岁阶段内,平均(48.5±2.3)岁。

1.2方法

1.2.1仪器设备:选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以及相关配套试剂,准备显微镜、草酸铵稀释液、瑞氏染液等。

1.2.2检验方法:抽取患者静脉血液2 mL作为检验标本,加入EDTA溶液进行抗凝处理,然后使用仪器进行测定,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做好室间质控[2]。完成后取抗凝血进行瑞氏染色,观察血小板的形态、大小、凝集程度,以及红细胞、白细胞、碎片情况。分析总结血小板计数异常的发生原因,采用质控措施后对比测定值和纠正值。

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8.0软件,其中血小板计数作为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和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分析结果表明,导致血小板计数异常的原因包括:采血因素26例(32.5%),血小板计数测定值(×109/L)为(37.4±0.8),纠正值为(154.6±3.1)。抗凝剂依赖20例(25.0%),血小板计数测定值为(45.5±1.2),纠正值为(196.0±1.4)。PLT体积增大15例(18.8%),血小板计数测定值为(66.4±1.7),纠正值为(124.8±2.0)。小红细胞因素12例(15.0%),血小板计数测定值为(420.6±9.5),纠正值为(283.7±8.3)。乳糜血因素7例(8.8%),血小板计数测定值为(321.5±7.7),纠正值为(184.2±6.4)。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纠正值和测定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6.660/365.016/ 86.168/37.592/47.503,P<0.01)。

3 讨 论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化组成,且在健康人群的血液中数量基本是恒定的,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血小板可以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对于止血、伤口愈合、炎性反应、血栓形成等生理或病理过程具有重要作用[3]。准确测定血小板计数,直接影响到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估。因此,如何提高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成为检验科室医师的重要研究课题。

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的原因如下[4]:第一,采血因素,主要是营养不良患者或老人、小儿,由于静脉不明显增加了穿刺难度,造成组织损伤,使凝血混入标本中。质控措施是重新采集血液后测定。第二,部分患者的血液标本和EDTA抗凝剂混合后,会使血小板发生依赖性凝血,导致仪器不能识别凝集的血小板,从而造成计数结果降低。质控措施是更换抗凝剂。第三,女性患者处于妊娠期间,或者在疾病的影响下,会导致血小板体积增大,仪器在分析辨别过程中没有将其列入计数范围,因此导致计数结果偏低。质控措施是采用目视(显微镜)计数法或流式细胞计数法。

导致计数升高的原因如下[5-7]:第一,小红细胞影响,计数过程是依靠体积大小而定,血小板和红细胞属于同一通道,且存在交叉的界标范围,小红细胞数量越多,对血小板计数影响越大。第二,乳糜血因素,乳糜血中的微粒和血小板体积大小相似,仪器计数时容易将其划分到血小板的范围内,因此计数结果出现假性增高。对于以上两点,质控措施是使用网织红细胞计数通道,或者改用目视计数法。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80例患者血小板计数异常主要原因是采血因素,占比32.5%,其次依次为抗凝剂依赖(25.0%)、PLT体积增大(18.8%)、小红细胞因素(15.0%)、乳糜血因素(8.7%)等。对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纠正后,和测定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上,影响血小板计数异常的因素较多,采用质控措施加强检测质量,能够提高测定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刘非,梁绮华,姜志勇,等.血小板分布异常原因分析及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25(6):726-728.

[2] 于秀艳,朱华.血细胞分析仪假性血小板减少原因分析及处理[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2):337-338.

[3] 冯士勇.新鲜抗凝全血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78例原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8(7):1041-1043.

[4] 赵华,李代渝,林江,等.60例假性血小板减少原因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12):1207-1121.

[5] 傅颖,王维平.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J].吉林医学,2012,33(6):1280-1281.

[6] 吴守义.浅析血小板计数异常的原因及解决办法[J].中外健康文摘,2012,9(9):166-167.

[7] 钟靖,吾尔叶提·热合木都拉.异常红细胞对血分析仪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影响探讨[J].新疆医学,2013,43(2):91-92.

中图分类号:R5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5-0177-01

猜你喜欢
血小板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手工浓缩血小板过滤白细胞的临床意义探讨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手工浓缩与单采血小板在急诊患者中输注的疗效比较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分娩临床治疗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