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浦江县郑宅镇镇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

2016-02-01 02:46:23张雪松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5期
关键词:保护与利用传统村落

张雪松

(浦江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浙江 金华 322200)



浅谈浦江县郑宅镇镇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

张雪松

(浦江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浙江金华322200)

【摘要】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精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它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自然的生态景观资源,是祖先遗赠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财富,保存着年轮的印痕和光阴的故事。郑宅镇镇区传统古村落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案例。做好保护和利用工作,对郑义门古村落的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郑宅镇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义门古建筑群位于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镇区所在地,它是郑宅镇区传统古村落中一重要组成部分。郑宅镇区传统古村落是一个以郑姓为主的大型聚居地,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北宋从安徽迁居此地起有870多年。“孝”“义”文化是郑氏家族的精神支柱。《郑氏规范》是郑氏聚族合居、共财330年,三千人同吃一锅饭,管理家族一切事务的典范。其事迹被明太祖朱元璋赐封为“江南第一家”。

“小桥、流水、人家”是营造技艺法式中特有的江南民居风格。宗祠、民居、碑亭、书院、石桥、古井及遗址等31处组成的郑义门古建筑群,沉淀悠久的历史文化。2014年为深入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要留得住绿水青山,必须记住乡愁”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等四部、局发文,在全国开展传统古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国家文物局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传统村落中,选出270处开展这项工作。浙江省25个单位入选,郑义门古建筑群为第二批实施单位之一。郑宅镇镇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程,必须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为工作原则,现我就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文物修缮

古建筑的传承首先要进行保护。郑义门古建筑群由宗祠、民居、书院、碑亭、石桥、遗址等31处组成,由于年代久远,风化腐蚀严重,特别是古民居部分残损情况犹为突出。前几年已对大型民居“垂裕堂”“新堂楼”“御史第”“尚书第”等进行整体修缮。根据目前实际情况,“昌三公祠”“郑文记宅”破损现象较为严重,应作为文物修缮首要工作。首先委托有古建筑设计甲级资质的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维修方案的编制。修缮方案、经费申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后进入工程招投标程序,参加招投标的施工单位,施工资质必须符合古建筑维修相关规定才能参加招投标工作。程序公开、公正、公平。工程维修施工中,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安全为主原则:古建筑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构件必有不同程度的风化或走闪, 查定案时应以建筑是否安全作为修缮的原则之一。风格统一原则:修缮的部位应尽量与原有的风格一致。做到尊重古建筑原有风格、手法,保持历史风貌。预防为主原则:修缮应以预防为主,经常对古建筑进行保养和维修,把积患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旧料利用原则:利用旧料不仅可以节省大量资金。从建筑材料的角度看, 还可以保留原有建筑的时代特征。总的来说,工程要少干预原则进行修缮,严格控制大面积更换材料,做到修旧如旧。

二、环境整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由于目前新建地基指标紧张,人们把老房屋改造成为改善居住条件的直径之路。水泥混合结构的新房不断呈现,打破了原有古建筑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另外原有的青石老路逐渐变成了水泥路,各种的电线交错纵固定在古建筑的构件上。郑宅镇现在主要的私管企业经营类别为挂锁生产及水晶产品的制作。由于这二类产品生产过程中污染大,灰尘满天、污水横流、臭气满天,环境条件愈况日下。郑义门古建筑群实施环境整治工程,着重对郑义门古建筑群保护范围内的道路进行改造与复原。雨水、污水、强电、弱电等管道、电线一律入地安装。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立面要进行整改,高层的房屋该减层要减层,保持与主体建筑相协调。另外还有一个存在的问题,郑氏宗祠内的南侧天井有部分被住户占用,因历史原因成为合法的状况。我们配合这次环境整治工程,对占用部分进行拆除,恢复了原样。但也要考虑对其采用货币补偿的办法进行妥善解决。

三、展示利用

为使郑义门古建筑群体现其现有的价值,郑义门古建筑群展示利用可从以下二个方面考虑:第一,廉政方面的展示:郑义门古建筑群(江南第一家)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廉政教育基地。郑宅镇镇区传统村落俗称江南第一家,历史文化底緼很厚,其“孝”“ 义”文化名扬天下。在宋、元、明、清等朝代中出仕官员173人,个个清正廉洁,没有一个成为贪官,佳话延传至今。根据郑氏义门家族这一特点,结合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以及目前开展的“两学一做”活动,在游人如织的郑氏宗祠内(江南第一家),用展板形式展示郑氏一门的“孝”“廉”文化,突出重点展示郑氏一门在廉政建设方面内容,论述是如何进行教育和管理的,以及对当下廉政建设的意义。同时,可在郑氏宗祠内设立一处触摸屏式电子书阅览室,让游客能更深地了解郑氏家族的“孝”“廉”文化。另外再设置一个可点播播映室,点播内容为当下热播的廉政动画片《郑义门》。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浦江非物质文化十分丰富,郑宅镇非物质文化也在全县名列前茅。板凳龙(长灯)是一种观赏性十分好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板凳龙有东明村的花灯、枣园村的动物灯、后溪村的人物灯、上郑村的荞麦馃灯、冷水村的字灯、东明村的滚地龙等等,形状各异、长短不同的板凳龙进行展示,供游人参观欣赏。“水龙”是古代郑氏一门族人专门用于消防灭火的器具,每年的农历八月初一,郑氏后人在圣谕楼前进行试水龙表演,场面十分壮观,这个传统节日一直沿用到今天,我们也可以考虑把它展示出来。总之,展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方位的展示郑氏一门“孝”“廉”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为游客提供一个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等方面的平台。

四、安全技防

根据郑义门古建筑群目前无技术防范系统的实际情况,安全技防工程是必须要实施项目。目前郑义门古建筑群中,人防、物防、技防等三种防护形式中,虽然有专职的安全保卫人员24小时巡查、值班,但全天候、全方位的技术防范手段是短缺的,成为安全防范的一个短板。安防工程的实施,我想最主要有以下三个功能:一是报警,及时发现警情,提示值班人员按预案及时处置。二是取证,提供接警后分析的依据并备案。三是及时发现并阻止人为的破坏活动。在安防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方案编制和项目实施,必须符合国家安防工程的相关标准,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安防工程的主要目的:以打压犯罪空间、降低文保点的发案率、切实保护古建筑群各点的本体安全为目标,实现监控区域的安全防范管理和相关业务整体需求的安防管理平台和系统,实现古建筑群保护范围内文保点能够通过此系统进行集中、统一的监控管理,使得技防与人防、物防有效的结合,从而提高古建筑群的保护手段,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来保驾护航。

五、消防安全

消防工程对郑义门古建筑群保护利用十分重要,不可缺少。郑义门古建筑群中宗祠、民居、书院、碑亭等体量多、面积大,也是在日常的保护与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尽管近几年浦江县郑义门文物保护管理所在对“垂裕堂”“新堂楼”“御史第”等古民居的文物本体维修中,对其原有电器线路进行改造,把原有的老化电线全部更换并用铁管对其进行保护,但由于古民居中一直以来有人员居住,保护范围内堆放柴火以及生火做饭、燃灯、烧纸和焚香等现象普遍,安全隐患和管理矛盾十分突出。同时古民居中消防器材过于简陋,只配备了简单位的灭火器材和及少数的消防栓。因此,郑义门古建筑群安装烟干报警和自动喷淋等现代化的消防系统,对郑义门古建筑群保护与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更好地对古建筑保护与利用,全国有许多地方在古建筑保护与利用方面值得我们借鉴,所以如何开展好这项工作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深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义门古建筑群保护规划方案.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张雪松(1963-),男,汉族,浙江浦江人,本科,文博馆员,研究方向:文物保护与管理。

猜你喜欢
保护与利用传统村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吕家河民歌的传承、保护与利用
浅谈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利用
卷宗(2016年10期)2017-01-21 16:59:28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学理论·下(2016年12期)2017-01-19 00:22:41
关于博物馆民俗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思考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6:17:50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
戏剧之家(2016年1期)2016-02-25 14:25:56
广西草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策略
文化变迁与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