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辉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度重视定点扶贫工作,从1994年开始,先后向山西、安徽两省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派出扶贫挂职干部50多人,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人社部派驻山西省天镇县的第14届、15届挂职干部,我从2012年4月起赴天镇县挂职,任县委常委、副县长。4年的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既要给政策、出人力,也要动真情、出实招,真扶贫、扶真贫。
寻出路 家政服务天地宽
天镇县是山西省最穷的县之一,2012年财政收入刚突破1亿,贫困发生率25.7%,是典型的“民穷县也穷”。但天镇区位优势明显,距北京280公里;劳动力资源丰富,富余劳动力5.4万人,其中妇女2.6万人。“守业有余,创业不足”的思想惯性,束缚了农村妇女外出就业的脚步,当地人称之为“腿短”。
四年来,我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依托国务院扶贫办“雨露计划”和山西省“千村万人”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工程,以培训农村妇女从事家政服务为切入点,在天镇县开展了“万名巾帼闯京城,劳务增收创新业”行动,将“闲人”变“能人”,成功打造“天镇保姆”品牌,探索出一条带领当地百姓摆脱贫困的新路子。累计就地培训妇女83期5478人,覆盖了全县12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成功输出2800名贫困妇女在北京、太原等地就业,人均年收入约3.5万元,每年可带回劳务收入8000多万元,相当于全县财政总收入的一半。“天镇保姆”让2800多户贫困家庭,7000多人实现精准脱贫,我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保姆县长”,并受到山西省省长李小鹏的接见和肯定。中央电视台2013年4月以《天镇保姆进京记》为题进行了连续三天报道,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以及多家新闻媒体也相继给予报道。
重服务 打造品牌响京城
天镇李家寨村村民杨素芳,48岁,一家四口,两个儿子,丈夫患病不能干农活,家里全靠她一人种地,每年也只有二、三千元的收入。因为没钱,大儿子只好入赘到外村给人家当上门女婿,这让他们俩口很没面子,在村里抬不起头。三年前我到她家动员时,全部家当是一口锅、一铺炕、一个破柜子和一个旧电视,连件像样的外套都没有,外出打工前还是我自掏腰包给她买了件新棉衣。可如今,杨素芳当保姆三年,给二儿子娶了媳妇,抱上了孙子,治好了丈夫的病,家里买了冰箱,换了大彩电,还有6万多元的存款,明年还要翻盖房子,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更让人羡慕的是杨素芳变得更漂亮、更自信了,成为了村里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么大的变化从何而来呢?
一是转观念,过“五关”。“扶贫首先要扶观念之贫,其次才是经济之贫”。天镇县群众乡土观念浓厚,相对闭塞守旧,外出打工有三怕,一怕工资没保障、二怕遇到危险、三怕到大城市难以沟通。当人们听说政府要带着农村妇女去城里做保姆时,男人们极力阻拦,“男人赚钱养家才是正理儿,让自家女人出去当保姆赚钱,多丢面子!” “俺妈一辈子都没出过远门,要是出去受人欺负咋办!”孩子们也表示反对。要让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的农村妇女走出去,融入到大城市并非易事。在当地每成功输出一名妇女,需要过“五关”,即妇女自身观念关、丈夫面子关、子女理解关、村干部思想关、村民舆论关。为此,我带领妇联、扶贫办等相关人员钻山沟、进农家,走村入户作动员,挨家挨户坐在炕头上与贫困户算长远帐、算增收账,逐渐打消他们的顾虑。
二是抓机遇,抢市场。2013年初,正值北京春节“保姆荒”,我提出“带着乡亲们到北京过大年”的倡议,带领23名贫困妇女来到北京,亲自与客户对接,帮助选择服务的家庭。手把手教她们乘地铁、换公交,为她们迈出就业脱贫的步伐鼓勇气、强信心、做后盾。天镇妇女的淳朴、诚实受到北京客户的认可,两天全部顺利就业。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以《北京家政与贫困县牵手》、《天镇保姆春节期间援驰北京》为题作了报道,就此天镇保姆在北京有了名号,站住了脚。
三是重培训,固基础。有了走出去的愿望,能否成功就业,关键还要看技能。从培训入手,既教她们理论知识,又教实际操作,小到坐姿站姿、沏茶倒水等细节,大到菜肴烹饪、家居保洁、家电使用。通过动员社会力量捐助,我们把废弃的军营改建成面积5000平方米、设备总值50万元、功能齐全的家政培训基地,与北京家服中心、高校有效对接,创建基地+中心+高校“三位一体”和乡村初级、基地专业、高校提升“三级结合”的培训模式。
四是增内涵,提品质。在培训中,我们引入孝德文化课程,使“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理念融入到家政服务工作中。在县敬老养老中心创立实训基地,着力提升外出务工妇女服务技能和志愿者理念。开展党群共建活动,在保姆群体中建立联合党支部和工会,保姆党员就此诞生,农村妇女竞相入党成为美谈,使天镇家政服务更具特色,品牌更加响亮。
五是强保障,细服务。县里专门成立了推进劳务输出领导小组,在北京设立劳务输出办公室,构建了培训、用工、服务、保障“一站式”工作机制,实施“动员、培训、输送、签约、服务、回访”全方位“保姆式”服务。真正做到宣传动员当好领路人,就业服务当好介绍人,亲自输送当好保护人,跟踪保障当好“娘家人”。每年春节前我都组织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家属座谈会,帮助解决她们家庭实际困难。连续三年大年初一,我给每位在外务工的天镇保姆发送慰问短信,并组织人员到北京与她们一起聚餐过年。
巧借势 一业带得多业兴
天镇保姆品牌的成功打造,让我们看到了精准扶贫的实效,坚定了实现精准脱贫的信心。天镇的实践证明,劳务培训输出是成本低、见效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条有效途径,带动辐射效应明显。输出一名妇女,带动一个家庭,调动全村妇女,改变整个农村。同时,我们巧于借势,因势利导,把当地“红谷子”精包装,打造出“月子米”、“孝亲米”等特色品牌。围绕京城人的健康需求,引进生物秸秆饲料养殖技术,打造“边城羴”无公害生态有机肉品;引进土豆新品种“荷兰十五号”,亩产达万斤,这些农产品通过保姆带进服务的家庭,起到了推广宣传效应。孝德文化的引入,推及全县开展了弘德教育工程,《国是咨询》发表了《重视发挥中华传统美德在扶贫中的正能量作用》,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倾心的扶贫感动带动了很多爱心人士,他们纷纷向天镇捐款捐物、送医送药助力扶贫,金额达千万元,进一步拓展了扶贫领域。形成了“天镇保姆”巧增收、传统种植提效益、生态养殖促发展、弘德教育改民风、慈善济困助脱贫的全方位精准扶贫的可喜局面,使原来的7.38万贫困人口减少到目前4.66万人,减少了2.72万人。
作为一名扶贫干部,我将认真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因人施策,全面打造保姆、保安、保洁“三保”特色劳务经济,力争每年输出三千,使万人脱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