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条件下的公民法律意识及其培养

2016-01-31 03:57邓丛丛
职工法律天地 2016年24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依法治国公民

邓丛丛

(255030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 淄博)

依法治国条件下的公民法律意识及其培养

邓丛丛

(255030山东理工大学山东 淄博)

依法治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领导人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一个重大的发展战略措施,全面实现依法治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中最难做到的是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本文简要介绍依法治国的含义及其意义,并分析我国当前公民法律意识现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几条培养和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办法。

依法治国;公民;法律意识

在我国人大会议上,中国领导人提出“依法治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发展战略方针,其代表着全国人民的意志和愿望,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实现依法治国,建立法治社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依法治国既要表现在完善我国法律条例,也要将用法律维护人们权益的意识深深扎入人们的心理,人们从心里服从法律。建立法治社会,法律条款是前提,公民服从才是动力,但是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建立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对此进行简要的叙述,希望对发展社会建设有一定的帮助。

一、依法治国的含义及其意义

1.依法治国的含义

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目标。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在此基础上,依法治国的含义可以细分为三个:一是依法治国的目标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人们当家做主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这是我国经过经过几千年发展的总结,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真正拥有自由的生活;二是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现如今我国有共产党执政,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人民权益,逐步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三是依法治国必须健全法制,建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管理原则,提高法律地位,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依法治国的意义

经过多年发展可以看出依法治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表着人们最直接的需求,其意义有四个。一是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达到共同富裕,因此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真正的目的是市场经济法制化,用法律维护经济市场,使市场更加文明。二是依法治国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保证,民主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坚实基础;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又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只有真正民主化,才能选出优秀的人才进入政府机关,真正为人民服务。三是依法治国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内在需要,“科教兴国”是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只有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法制,形成发展科学、革新技术为内在动因的法律机制,才能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四是依法治国是保证国家稳定的关键所在,国家稳定,长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

二、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状

由于法律意识具有复杂、多样的内涵和外延,加之意识本身的高度内化,要想精确把握一个国家公民群体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其特征是比较困难的。这里只对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总体特征作一些大致的勾画和分析。首先是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交织,由于中国长期封建上法律意识传统的残留以及建国后长期极“左”思潮的影响,公民的法律意识中还存在着与时代精神相冲突的若千传统观念,形成了我国法治建设中现代意识与传统观念交织的状况,特别是产生了法律制度的现代化与法律意识滞后的矛盾。其次是积极态度与消极心理并存,现在社会存在发展有利的一面,但是受到传统发展的影响,还有不利于发展的一面;再次是法律权利意识弱于法律实用意识,例如宪法意识弱于部门法律意识,民法、经济法意识弱于刑法意识,诉讼法意识弱于实体法意识等;最后是法律意识层次有待提高,我国公民中的绝大多数人,对社会法律现实的认识往往是通过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亲身感受得到的,因而难免带有片面,加上他们很少进行专门的法律知识学习,法律认识能力难免带有感情色彩,因而就难以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与剥削阶级法的区别,就难以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的优越性。

三、培养和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措施

1.当务之急是加强法制建设

“法制”即法律制度的简称,它是指有共同调整对象从而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若干法律规则的组合,如所有权制度、合同制度等具体制度。加强法制建设必须首先完善立法,桀纣构建法律程序,为有法可依提供可能,此外试试法律最关键的一步是提高公民素质,增强人们法律意识,加强对司法部门的监督力度,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以保证司法的公正与合理。

2.正确处理法律与道德的排证关系

今天,依法治国方略的郑重提出,使得在治理国家中,道德与法律孰重要更成为了争论的焦点。道德和法律对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国家发展中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一方面,道德与法律相互联系,二者相互渗透,而二者在功能上的相互补充,在实施上又相互补充。无论是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现实上看,虽然国家强力是维护法制规范的主要力量,但却不是唯一力量;社会舆论是维护道德规范的主要力量,但也不是唯一力量。道德能够引导人去尊重、信守法律,而法律能够作为维护道德的威慑力量。另一方面,道德与法律又有区别,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都是覆盖全社会的,人们在二者之间不能要此排彼,而应两手抓,这叫两点论。在立法环节,应遵从伦理价值,弘扬社会主义法的时代精神,在执法司法环节,法律与道德不可混淆和替代,在治理国家环节上,必须确立法律至上观,推进依法治国。

3.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与全民普法教育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法律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得以正常运行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不可能自发的形成,只能依靠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普法教育,一是灌输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价值观,二是在广大群众和干部中普及法律常识,三是加强学校的法律意识教育,从教育出发,从根源上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四、结束语

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作用,社会发展最终都是人领导的,人们的需求不断改变,社会发展方向顺时改变,依法治国是目前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方向,在此条件下,人们的法律意识对其推进速度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是必要的,本文笔者对此进行研究,提出几条措施,可能存在一些不足,笔者会在未来进行更加详细的研究。

[1]孙国华主编.《法理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2月.

[2]张文显主编.《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10月.

[3]《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人民出版社.

[4]陈先奎著.《邓小平治国论》.华夏出版社,1997年.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依法治国公民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加强高中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全面依法治国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依法治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保障
十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