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俊解永星( 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山东 济宁 7000;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开元街道卫生院,山东 潍坊 605)
中西医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王德俊1解永星2
(1 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山东 济宁 272000;2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开元街道卫生院,山东 潍坊 261105)
中西医;治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潜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感染所致。该病毒具有亲神经特性,隐性感染或水痘病愈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和脑神经感觉神经节细胞内,当宿主免疫功能减退时,病毒活跃而引起发病。以成簇水疱沿身体一侧呈节段性分布排列,疼痛剧烈为特征;无明显季节性,呈散发性;好发部位为胸部、面部,再次为颈、腰部、骶部;受累皮肤呈节段性,有瘙痒、痛觉过敏或烧灼痛等,同时出现皮疹,继而发生发展为水疱、脓疱。皮疹消退后常留下相当长时间的带状疱疹后遗症性神经痛。属祖国医学“蛇串疮”“火丹”“ 缠腰火丹”等范畴。近年来中西医在治疗带状疱疹方面进行多方面的探讨,取得较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1.1中医内治:《医宗金鉴·外科心法》云:“此症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有累累珠形。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此属心肝二经风火。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一,作烂流水……此属肺脾二经湿热。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带状疱疹内治法是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最重要、最根本的治疗方法,内患不除,外疾难消,内治以清利湿热,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
赵扬[1]等运用疏风解毒胶囊治疗带状疱疹110例疗效显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抗病毒、激素、止痛对症治疗、局部外用药、理疗等),观察组常规治疗+疏风解毒胶囊[(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52 g,生产批号20131001);组方:虎杖、连翘、板蓝根、柴胡、败酱草、马鞭草、芦根、甘草],用法用量:口服,4粒/次,1天3次,疗程1周。实验组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止痛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福云[2]运用逍遥散加味(组方:柴胡、当归、白芍、茯苓、赤芍、沙参、生地黄、白术、丹参、川楝子、延胡索、郁金、香附、薄荷、全蝎、生姜、甘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中,痊愈20例(占66.66%),好转8例(占26.66%),未愈2例(占6.66%),总有效率为93.32%。
1.2中医外治:带状疱疹主要因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发病,外治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主,清除肌肤内的湿热火毒,缓解疼痛,促进疱疹吸收和及早结痂等疗效。张海存[3]运用火针加拔罐治疗急性带状疱疹70例。选穴为患处四周、耳部风溪穴(于耳轮结节前方指区和腕区之间)和相应部位敏感点。临床痊愈38例,显效2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 97%;郝蓬亮等[4]应用刺血拔罐法加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33例,临床痊愈24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0例,显示全部有效;张燕梅等[5]通过火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6例,痊愈25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0例,愈显率为86.11%;王明明等[6]运用火针结合放血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38例,6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38例患者中痊愈31例,占81.6%;好转7例,占18.4%,无效0例,总有效率达100%,好转的7例患者继续治疗1~3个疗程后均痊愈;杨文祥等[7]火针联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30例,治疗组治愈10例,好转18例,总有效率93.3%;治疗组患者的止疱时间(2.6±1.0)d,止痛时间(5.0±1.5)d,结痂时间(6.0±1.6)d,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3中医综合治疗:胡之华[8]等加味瓜蒌散配合三黄洗剂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30例,2周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7%,治疗组的止疱、结痂、脱痂、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特别治疗组比较对照2组在缩小红斑病变范围,减轻疱疹糜烂程度,缩短疼痛时间方面更具有优势;方华珍[9]通过莲花清瘟胶囊配合青黛醋调外敷治疗带状疱疹35例,总有效率94.29%,痊愈71.43%,显效14.29%,有效8.57%,无效5.71%;李悦[10]运用六神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总有效率95%,痊愈60%,好转35%,无效5%。刘勇[11]等运用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的经典方剂龙胆泻肝汤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耳部带状疱疹30例,治愈56.7%,显效26.7%,有效13.3%,无效3.3%,愈显率83.4%。
现代研究表明带状疱疹是潜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感染所致,在治疗方面以抗病毒感染为主,配合止痛药及糖皮质激素对症处理。但疗效较差,治疗时间长,不良反应大,易遗留神经痛。
李冬芹等[12]运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伐昔洛韦治疗老年带状疱疹90例,90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口服伐昔洛韦片1 g,bid,连用1周;维生素B11片10 mg,1天3次,加甲钴胺胶囊0.5 mg,1天3次,连用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2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点滴,每天1次,连用2周。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止疱、结痂、疼痛减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11%、67.44%(P <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治疗组与对照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分别为6.38%、20.93%(P<0.05);王家双等[13]通过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及连续星状神经节注药治疗头面部疱疹后神经痛40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平均HAMD评分为(21.8±3.8)分,平均VAS评分为(7.8±1.6)分。经过治疗后OP组和IP组患者平均VAS评分分别为(5.4±1.2)、(3.2±0.8)分,HAMD评分为(18.5± 3.1)、(11.2±2.1)分;复发率为45%、20%;治疗前、后局部红外热图平均差值为1.2~5.8 ℃。IP组经过14~18个月的随访,疗效相对稳定(均P<0.05);张杰[14]运用利多卡因PICA镇痛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30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1周后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1、2、3和4周时VAS评分明显降低,总有效率升高(P<0.01);谢晓庆[15]神经阻滞在带状疱疹早期治疗中的应用观察65例,对照组对患者采取阿昔洛韦、止痛剂以及B族维生素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之上采取神经阻滞进行治疗,采取2%利多卡因10 mL,维生素B121 mL,地塞米松5 mg配制而成的神经阻滞液,每隔24 h神经阻滞一次,一共连续治疗1周。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4%,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即在抗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或针灸等疗法联合治疗,促进疱疹的吸收、结痂、愈合等,减轻或治愈疱疹神经疼痛。
刘占军[16]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50例,治疗组用自拟带状疱疹汤(组方:瓜蒌,龙胆草,柴胡、红花、板蓝根、茯苓、延胡索、甘草、栀子、薏苡仁、白术、泽泻、香附)联合阿昔洛韦、甲钴胺口服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阿昔洛韦、甲钴胺口服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88.0%,对照组为76.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在止疱、结痂、止痛时间上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为4%,对照组为15.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薛乘风[17]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34例,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200 mg,每天5次,连续服用3 d,干扰素100万单位,肌内注射,隔天1次,维生素B 20 mg,每天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药汤剂(组方:白芍、当归、红花、桃仁、柴胡、丹参、白术、枳壳、牡蛎、甘草)。两组患者以3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疱时间、开始结痂时间及全部脱痂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带状疱疹的治疗中西医各有其优势,西医治疗较单一,病毒复制、变异较多,抗病毒药物的针对性较差,但中医在带状疱疹的治疗方面,方法手段丰富,包括内治法、外治法、针灸理疗等,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各种疗法配合使用则疗效更佳。急性发作期主要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止痛为法,配合清肝泻火或健脾除湿;对久病气血亏虚患者给予以益气养血、扶正固本。带状疱疹的中医药治疗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临床普遍存在样本量小,疗效判断缺乏统一量化标准,课题设计欠严谨等诸多问题,今后在临床工作中总结经验,完善实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技术性指导。
[1] 赵扬,谢志宏,葛蒙梁,等.疏风解毒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评价[J].药物评价研究,2015,2(38):198-199.
[2] 白福云.逍遥散加味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3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3):223.
[3] 张海存.火针加拔罐治疗急性带状疱疹 70 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2):97.
[4] 郝蓬亮,杨一玲,关玲.放血拔罐结合围剌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33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5,24(1):36-37.
[5] 张燕梅,彭燕霞,何念善.火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5,33(3):165-166.
[6] 王明明,杨颖.火针结合放血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38例[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7(1):51-52.
[7] 杨文祥,蒋冬玲.火针联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30例[J].亚太传统医药,2015,4(11):96-97.
[8] 胡之华,王海林.加味瓜蒌散配合三黄洗剂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3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14(1):23-26.
[9] 方华珍.莲花清瘟胶囊配合青黛醋调外敷治疗带状疱疹35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2):38-39.
[10] 李悦.六神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3):516-517.
[11] 刘勇,韩莉,王亚男,等.龙胆泻肝汤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耳部带状疱疹30例[J].河南中医,2015,35(3):584-585.
[12] 李冬芹,姚新瑞,罗杨,等.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伐昔洛韦治疗老年带状疱疹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5,26(5):678-679.
[13] 王家双,魏星,包佳巾,等.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及连续星状神经节注药治疗头面部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015,21(3):194-196.
[14] 张杰.利多卡因PICA镇痛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观察[J].西藏医药,2015,36(1):35-37.
[15] 谢晓庆.神经阻滞在带状疱疹早期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5,12(3):144-145.
[16] 刘占军.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3):359-360.
[17] 薛乘风.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2):357-358.
R752.1+2
A
1671-8194(2016)20-00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