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玲(连云港市红十字中心血站,江苏 连云港 222001)
献血过程中实施护理质量管理的体会
汪 玲
(连云港市红十字中心血站,江苏 连云港 222001)
保证安全、充足血液供应的基础是对献血者的征募、选择和持续保持,以及来源于低危人群的无偿献血者。可以说做好献血服务工作是确保血液安全和充足供应首要和极其重要环节。我们在献血过程中注重护理质量管理,通过不断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和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以及质量管理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做好献血服务工作的质量,有效的保证血液安全和充足供应。
献血过程;护理;质量管理
保证安全、充足血液供应的基础是对献血者的征募、选择和持续保持,以及来源于低危人群的无偿献血者。可以说做好献血服务工作是确保血液安全和充足供应首要和极其重要环节。笔者从事血站护理管理工作多年,是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自1998年《献血法》颁布实施的十几年来,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临床供血已从依赖有偿供血向无偿献血平稳过渡,但血液季节性或局部紧缺的现象时有发生,血液安全隐患仍然存在且形式日益复杂。但就我市目前无偿献血状况而言比较乐观。自2005年起我市连续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的称号,多年来未发生一例血液安全质量事故。在保证血液安全和充足供应两方面,已经进入良性循环。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们长期以来注重献血过程中护理质量管理是分不开的。主要措施包括:
献血者接待和护理工作是献血者招募和保留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关系到献血者保留的成败。成功地招募献血者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但是如果在献血过程中的护士服务意识差,就可能是献血者不再来献血。
1.1严把招聘选人关。在护士招聘考核的过程中,我们就结合无偿献血工作的特点,不只是注重应聘者笔试成绩,另外在现场考核的环节,通过模拟献血场景和试用期的观察,判断其是否具备一定的服务意识和良好的性格。血站护士良好的性格表现就是对献血者诚恳、热情、耐心、细致对工作认真负责,且沉着冷静、机智、干净利落、作风严谨。做到开朗、稳重、大方,以适应无偿献血工作的特点。
1.2加强职业道德培训。从岗前培训开始,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一直贯穿护理工作的始终,常抓不懈。使每一位护士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服务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献血服务工作的水平直接影响到献血者是否愿意再来献血。如果献血者献血时感到不满意,那他有可能不会再来献血,并阻止其他固定献血者和潜在献血者。使其清楚有责任为献血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让献血者感到满意。
1.3引入竞争激励机制。过去有一段时间有的护士献血服务有形式化倾向,其着装、举止、态度、用语也很规范,但不是发自内心的,不够真诚,服务流于形式,让献血者感受不到愉悦。通过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发现,造成此种情况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客观上由于献血的场所普遍为献血车,空间狭小,采血护士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出现职业疲倦。而主观上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督,因为献血车多处于各闹市区,远离血站,科室主管和站内监督部门的监管多为随机性的检查,不能起到很好监督作用,其导致思想上的放松。
为此,针对客观上原因,我们调整了采血护士的作息时间,在尽可能增加护士的休息时间的同时,减少其连续工作时间。血站其他部门员工可能一个星期连续工作五天,休息两天,而我们的采血护士连续工作两三天,就休息一天。使其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中。
针对主观上因为缺乏有效监督出现的问题,我们将外采护士进行分组,每个组有一名组长负责,以弥补监管的缺失。而为激励采血护士,打破常规,采取自荐和他荐的方式选取组长,再进行组长和组员的双向选择。最后形成几组外采队伍,其工作的献血场所定期轮换,实现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激励护士们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满腔热情做好献血服务。实践证明该项措施是效果十分明显。
采血护士的工作能力与娴熟的护理技术是提高血液质量,保证献血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证如:一针穿刺成功率达到100%,不仅减轻献血者生理上的痛苦,而且也能保证在短时间内采足血量,保证血液有形成分不受损失。又如:正确识别和及时处理献血不良反应,都需要护士在短时间内准确无误地完成操作任务。所以,娴熟的护理技术,不仅保证献血员安全,而且保证血液质量,使献血员产生信赖和安全感 ,技术本身也可起到心理护理作用。
因此,我们采取多种举措,通过外派骨干学习、请进专家讲学等不同方式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每年制定站科两级的培训计划,并定期实施并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其绩效挂钩。此外,还并多次组织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竞赛,对优胜者进行奖励。促进采血人员自觉提高业务水平。
3.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保证了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也就是保障了血液的安全和献血者以及员工的安全。2006年血站引进了IOS9000质量管理体系,用现代质量管理模式对血站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卫生部颁发了 《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后,把“一法两规”的指导思想和核心内容全面体现落实到各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制定出相关的管理性规定和管理程序以及标准操作规程(SOP)。如“血液采集管理程序”、“献血服务管理程序”等管理程序,用制度规范管理,用程序规范操作规程,用SOP规范每项护理操作,用具体的质量目标来检验护理质量。使护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统一、标准操作、目标明确。加强质量管理、是防范风险的关键。
3.2确立献血过程关键控制点,重点监控。所谓关键控制点,就是采供血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对过程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步骤或关键环节,需要特别加以控制的地方[1]。献血护理关键控制点包括:
3.2.1献血前过程。一是献血前的咨询,这点往往被大家所忽略,常常臆断献血者知道什么是危险行为,一张简单的宣传单就足以让献血者知道为什么他们处于危险中,并将对接收他们血液的人构成危害,不作进一步深入的交流。因此,我们不断加强护士的教育与培训,全面提高她们的质量意识,使其深知做好献血前的咨询工作,是筑牢血液安全的第一防线。二是献血者健康检查,这是进一步了解献血者的健康状况,保障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和受血者的安全的必须步骤。不能因为献血者正急于献血,为赶时间而草草了事,特别是在集体献血活动中,更要注意这点。可以安排足够的受过训练的工作人员在场,确保有足够的时间接待每位献血者。三是采血前的物料、设备的准备和检查等。否则会影响工作的开展和血液质量的安全。
3.2.2献血过程。一是严格遵守静脉穿刺无菌操作,必须有经过专门培训、考核合格人员进行。二是确保血液的唯一性和可追溯性。每个采血工作安排独立的采集、留样、记录、贴签的操作设施和缜密流程,消除导致献血者记录或标识差错的潜在因素。一次只对一袋血液和同源血样管贴签,贴签后与咨询表核对。我们在2010年对血袋标签进行改进,将原来一个标签同时出现A、B、O、AB四种血型,改为一个标签只有一种血型,且对所用的条码号进行分段,采用预分配的办法,彻底杜绝人工标示和信息录入血型错误的发生。
3.2.3献血后过程。主要包括穿刺拔针后的,针刺点止血和相关注意事项,必须要强调对感到不适献血者的再次查看和进一步的护理。
总之,确立了关键控制点,对关键控制点给予重点监控,只有把好关,血液质量安全才能有保障。
在我们所采取的三项措施中既有通过提高献血护理服务质量方式,增加招募潜在献血者和保留固定献血者,从而确保血液的充足供应;也有通过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监控关键控制点,确保血液的安全。可以说几项措施针对性很强。因为献血过程不同于其他血液制备和检验过程,其过程性质要求采血护士的必须要有很强的主动性,而加强该过程护理质量管理是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正如海恩法则所说;“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所以,加强相关的质量文化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
[1] 曹晓莉,李凤琴.试述采供血体系文件的关键控制点确定思路[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5):428-429.
R473
C
1671-8194(2016)20-02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