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比较

2016-01-31 17:16陈慧艳榆树市人民医院吉林榆树1304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0期
关键词:硬膜外置换术髋关节

陈慧艳(榆树市人民医院,吉林 榆树 130400)



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比较

陈慧艳
(榆树市人民医院,吉林 榆树 130400)

目的 分析髋关节置换术中两种麻醉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0例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35例,分别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 A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较B组稳定,并发症较B组少;两组麻醉效果优良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均有显著效果,腰-硬联合麻醉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安全性更高,需根据患者实际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

腰-硬联合麻醉;全身麻醉;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置换术是中老年人常见骨科手术,对治疗风湿性髋关节炎、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等疾病有显著效果[1]。而髋关节置换术主要面对的是中老年人,患者身体功能消退、耐受力降低等[2],均会影响手术实施,并给手术麻醉工作带来一定难度。现笔者以7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就诊时间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ASA分级Ⅰ~Ⅱ级;未合并其他脏器疾病、严重骨质疏松等疾病;男38例,女32例;年龄50~75岁,平均(63.7±4.1)岁;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A、B两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可进行对比,P>0.05。

1.2麻醉方法:A组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术前常规禁食禁水,以腰椎L3~4间隙穿刺,取0.75%布比卡因以脑脊液稀释至1.0 mL缓慢推注,控制麻醉平面<T11,硬膜外常规置管,平卧7~15 min,若麻醉平面<T12,取0.5%罗哌卡5 mL于硬膜外导管注射。B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术前常规肌注阿托品,以1.0 mg/kg丙泊酚、0.1 mg/kg维库溴铵、2 μg/kg芬太尼、0.1 mg/kg咪达唑仑行麻醉诱导。行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潮气量8~10 mL/kg,呼吸频率12次/分钟。持续泵入0.2~1.0 μg/ (kg·min)芬太尼及0.1 mg/(kg·min)丙泊酚维持麻醉,术中根据患者麻醉情况可适当推注0.04 mg/kg维库溴铵。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起效后(T1)、骨水泥使用后(T2)及术后(T3)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心率(HR),并记录患者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

1.4评价指标[3]。麻醉效果:①优:患者安静,无痛,肌松良好,无需辅助用药;②良:轻微不适和疼痛,使用镇痛药物后恢复平静,未影响手术;③差:强烈痛感,无法进行手术。

1.5统计学处理:此次研究中的数据在处理时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在处理时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处理时使用χ2,P<0.05时,数据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各阶段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对比:A组患者T0期SBP (129±11)mm Hg,DBP(76±8)mm Hg,HR(88±8)次/分;T1 期SBP(126±7)mm Hg,DBP(66±6)mm Hg,HR(86±7)次/分;T2期SBP(125±6)mm Hg,DBP(66±5)mm Hg,HR(85± 7)次/分;T3期SBP(128±6)mm Hg,DBP(75±6)mm Hg,HR (87±5)次/分。

B组患者T0期SBP(128±10)mm Hg,DBP(78±7)mm Hg,HR(89±7)次/分;T1期SBP(104±7)mm Hg,DBP(66±6)mm Hg,HR(78±8)次/分;T2期SBP(116±6)mm Hg,DBP(65± 5)mm Hg,HR(84±6)次/分;T3期SBP(126±8)mm Hg,DBP (87±6)mm Hg,HR(90±6)次/分。A组患者T1、T2期DBP较T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T1、T2期DBP、SBP较T0差异显著,T1期HR较T0差异显著,P<0.05。A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较B组稳定,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A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100%,优32例,占91.4%;良3例,占8.6%;B组患者麻醉优良率100%,优30例,占85.7%;良5例,占14.3%。两组对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A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9%(1/35),即1例认知功能障碍;B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7.1%(6/35),即3例认知功能障碍,3例咽喉疼痛,两组不良反应对比,P<0.05。

3 讨 论

髋关节置换术是中老年人常见高损伤的手术方式,因中老年患者身体功能消退、免疫机制降低,且多伴呼吸、心血管系统等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者手术难度。且中老年人患者对手术耐受性低,对麻醉要求较高,术中必须要保证良好麻醉,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确保心脑供氧平衡[4],提高患者麻醉效果及手术效果。

全麻是髋关节置换术常用麻醉方式,麻醉效果显著,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患者神志消失,松弛肌肉,安全性高。但全麻麻醉起效时间慢,且会出现不完全阻滞情况,影响了患者麻醉效果。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阻滞完全,可相应减少麻醉药物剂量;且腰-硬联合麻醉肌松良好,可清楚暴露术野,以免损伤周围脏器,减少术中出血量,利于促进患者切口愈合[5]。在此次研究中,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均为100%,可见腰-硬联合麻醉与全麻均起到显著的麻醉效果,对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可满足患者麻醉要求。

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实施,通过硬膜外导管注药,可适当增加患者麻醉平面,延长患者的麻醉时间,快速发挥麻醉效果,肌松完全。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腰麻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的优势,腰麻起效速度快,连续硬膜外麻醉作用完善,镇痛好,且相应减少患者麻醉药物剂量,减轻患者药物毒性,提高患者麻醉安全性[6]。本次研究中,A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9%较B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7.1%低,P<0.05。可见,通过腰-硬联合麻醉,可提高患者麻醉效果,降低麻醉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有效。

腰-硬联合麻醉较单纯硬膜外麻醉相比,可加快麻醉阻滞时间,镇痛效果及阻滞效果完善,肌肉松弛良好,可减轻患者内脏牵拉反应,利于手术操作。髋关节手术患者多为老年人,常伴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行气管内全麻方式,其麻醉结束突然,苏醒时间长等,使患者麻醉时间明显延长,影响了患者恢复。另外气管插管会对气管造成机械性刺激,易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因此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所需麻醉药物剂量少,可相应降低患者体内麻醉药物浓度,对患者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较小。同时可抑制手术区域神经元兴奋,阻滞交感神经,减轻手术应激反应,避免血流动力学的波动。通过此次研究发现A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较B组稳定,P<0.05。说明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麻醉阻滞效果显著,起效速度快,安全性高,不会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总而言之,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均取得显著应用效果,腰-硬联合麻醉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安全性更高,需根据患者实际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

[1] 胡李明.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J].海峡药学,2013,25(4):90-92.

[2] 梁建萍.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节置换术的临床比较[J].吉林医学,2013,34(6):1025.

[3] 阮洪,杨志英,蒋莉莉,等.全髋关节置换术住院天数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4):384-386.

[4] 沈学庆.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对比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3,9(5):118-119.

[5] 温晓晖,余革,张兴洁,等.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后事件相关电位变化的研究[J].新医学,2010,41(7):430-433.

[6] 张慎波.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10):58.

R614;R681

B

1671-8194(2016)20-0102-02

猜你喜欢
硬膜外置换术髋关节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