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临终关怀护理现状

2016-01-31 15:05陈晰媛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临终关怀护理模式养老院

陈晰媛 袁 丹 石 岩 孙 皎

(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养老院临终关怀护理现状

陈晰媛袁丹石岩孙皎

(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21)

〔摘要〕目的探讨养老院临终关怀护理的现状,为进一步开展临终关怀研究提供调查依据。方法对养老院的89名护理人员进行临终关怀知识、态度及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人员临终关怀知识来源种类单一,多通过专门培训获取;能够接受对患者的死亡教育;对养老院目前条件表示尚可,但希望有更专业的资源融入。结论临终关怀护理人员大部分学历不高,接受专科培训及教育较少,构建医院-养老院临终关怀合作互助模式可将来发展的重点。

〔关键词〕临终关怀;养老院;护理模式

临终关怀作为医学界一门新兴的边缘性交叉学科,近年来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北京、上海、香港等开展得较好的发达地区,其他地区的发展较慢。由于中国传统的观念,有些老人不愿意在家中渡过生命的最后阶段,养老院是较好的临终照护场所,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知、信、行三者之间的关系,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护理人员的知信行直接影响临床关怀的质量。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直接与养老院的护理人员接触,旨在详细把握养老院护理人员对临终关怀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状况。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长春市多家养老院内从事照护临终患者工作的护理人员89人,其中女86人,男3人。年龄27~57岁,其中20~29岁10人(11.2%),30~39岁23人(25.8%),40~49岁44人(49.5%),50~59岁12人(13.5%);高中及以下学历17人(19.1%),中专37人(41.6%),大专16人(18.0%),本科及以上学历19人(21.3%)。纳入标准:长春市内开展临终关怀的养老院,其中从事临终关怀照护工作3年以上的护理人员。

1.2研究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调查小组成员亲自发放,调查对象自填问卷,统一规范。在已开展临终关怀的3所养老院,于2015年4~5月共发放问卷92份,回收问卷89份,回收率96.7%,有效问卷89份,有效率100%。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临终关怀知识、临终关怀态度及临终关怀的了解程度及希望获得知识的来源4个部分。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2.1护理人员对临终关怀的态度得分最高项目是“我接受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事实”〔(4.37±0.664)分〕,“病人临终时我会经常接近他”〔(4.07±0.876)分〕;而“我不能接受一个病人死亡的事实”〔(2.16±0.865)分〕,“长期接触临终病人会使医务人员产生倦怠和无成就感”〔(2.98±1.177)分〕得分均低于3分。“如果我得了致命的疾病愿意有人告诉我”为(3.54±1.225)分,“医护人员有责任在病人死亡后向其家属提供哀伤照护”为(3.65±1.056)分,“医务人员有必要对临终病人进行死亡教育”为(3.74±1.123)分。

2.2护理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识调查对象中绝大多数的护理人员认为接受了临终关怀护理的患者将比未接受临终关怀护理的患者更受益,并且生命质量高。针对目前养老院的内部环境及自身医疗条件,开展临终关怀存在一定难度,养老院内从事临终关怀专科护理人才相对较少,护理人员数量及质量不高,是开展临终关怀面临的难题。其中“如果对他们更早地实施临终关怀,许多病人将受益更多”〔(4.18±0.777)分〕,“生命的质量高于生命的数量”〔(3.63±1.027)分〕,“目前养老院环境能满足临终病人的身心需要”〔(3.78±1.042)分〕,“目前养老院有必要开展临终关怀”〔(4.16±0.737)分〕,“目前养老院有条件开展临终关怀”〔(3.85±0.833)分〕。

2.3护理人员对临终关怀的了解程度及希望获得知识的来源调查显示,51例(57.3%)护理人员通过专门的培训获取临终关怀知识,从医护人员获取知识占21.3%(19例),而仅有10.1%(9例)的人通过课堂教学与课本途径获得,通过媒体(电视、电台、网络、报刊杂志等)占52.8%(47例),从周围人及其他得知占18.0%(16例)。有75.3%(67例)的人仅通过一种方式获取临终关怀相关知识,全方面(5种知识来源)获取临终关怀知识的护理人员仅有1人(1.1%),通过2种知识来源获取的18人(20.2%),3种3人(3.4%),4种0人。

3讨论

护理人员作为临终关怀事业的直接参与者,其态度与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联系。而临终关怀在我国的发展尚不成熟,还没有被纳入系统的教育体系,接受过临终关怀理论系统教育的人甚少〔1〕。由临终关怀知识来源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主要通过专门的培训及课堂教学与教材获得临终关怀有关知识,临床的护理工作者多是在不同的继续教育中学习临终关怀理论〔2〕。就目前发展情况,学校课本只是对临终关怀理论基础做了简单的介绍,并没有设置专门的课程,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培养计划。医护人员仅仅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概念,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对临终关怀的了解并未深入。因此,为了提高护理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识,有必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临终关怀教育。在调查中发现,护理人员对临终关怀保持着积极、正向的态度,但获取临终关怀知识的途径相对匮乏,且相对单一。护理人员表示,希望通过专科培训来获得更专业的临终关怀知识,在护理过程中能够更完善、更实际的解决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问题。

临终关怀需通过临终关怀团队为失去救治希望的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和生理上的照护,达到减轻病痛、消除心理负担的目的,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令患者和家属能够平静地面对死亡〔3〕。我国每年约700万人从临终阶段走向死亡,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符合社会的迫切需要。养老院内部护理人员对老人进行临终关怀护理是相对较少的,部分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对临终护理关怀新理念的认识有一定的欠缺。有必要开展死亡教育课程,并进行临终关怀护理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以拓宽养老机构护理工作人员的知识面,提高其对新理念的接受能力〔4〕。开展适合我国的临终关怀护理服务体系,体现以提高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为服务宗旨的高尚医护职业道德,从而充分提高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和尊严。

医院与养老院建立合作互助关系后,可以将医院内处于临终阶段的患者转移到养老院内进行专人护理。这种形式的合作关系既减少了医院内部人力物力资源的大量消耗,同时也可以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护理服务。医院内的医护人员通过定期前往养老院进行专业培训、健康及死亡教育提升养老院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自身的素养,让他们对临终关怀及死亡有正确的认识。而养老院的护理人员通过学习既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更能够有效对临终患者进行照护,达成了一种双赢的模式。另外,医院内的临终患者大多因病情较重在重症监护室内监护治疗,患者及家属承担的费用很高。而临终患者在养老院内可以减轻大部分的经济压力,家属也可以随时前往对患者进行照护,同时可以得到医院内的专业医生定期查访、观察病情。养老院清静舒适的环境能够减轻患者对死亡的恐惧,可顺利度过心理反应各时期,接受死亡。

构建流程是由养老院与当地医院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形成院院互助模式。医院内将已步入临终状态且家属选择保守治疗的患者转移到养老院内进行更专业、精细的护理。同时从医院内选派医生、护士定期(医院、养老院协商时间,也可依据患者病情调整访问时间)到养老院内巡视患者病情。医护团队每月定期给养老院内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教育及操作技能培训,提升护理人员自身水平。另外,医院与养老院之间建立一条快速有效的紧急救助系统,以便在患者有病情变化及濒临死亡之际得到快速的救治,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4参考文献

1姜学革,杨晶,夏文俊.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知识需求的调查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0):1406-7.

2郑悦平,李映兰,周阳.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掌握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8;23(18):5-8.

3沈祺静.护理人员对于临终关怀认识调查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7):637-8.

4刘丹丹,陈伟菊.国内外临终关怀现状及相关分析〔J〕.广东医学,2011;32(22):3011-3.

〔2015-08-10修回〕

(编辑李相军/滕欣航)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6)05-1209-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5.085

通讯作者:孙皎(1971-),女,护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老年护理学和社区护理学研究。

基金项目:2014年度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4A74329)

第一作者:陈晰媛(1993-),女,本科在读,主要从事护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临终关怀护理模式养老院
日本Sakuragien-青森养老院
把幼儿园搬进养老院
有多少钱才能住进养老院
老太太养老院
生殖中心护理管理模式及护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眼科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探讨
提高临终关怀认知度和更好的开展临终关怀的研究
循证护理与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在产科分娩中的效果观察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中国临终关怀探析
从浦东新区老年医院发展看地区机构临终关怀服务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