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必均
(重庆市渝北区畜牧水产站,401120)
简述中兽药临床替代规律
鲁必均
(重庆市渝北区畜牧水产站,401120)
中兽医临床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辨其证候属性,归纳病机所在,拟出治疗大法,然后遣方用药。在遣方用药过程中,常会遇到缺中兽药或贵重中兽药现象,为不影响疗效,就必须改用其它药物替代,但替代要恰当,否则疗效会大受影响,在兽医临床工作中,选用替代中兽药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规律可遵循:
临床实践和药理实验都证明,某些具有相同科属的中兽药,往往含有类同的化学成份和药理作用,将其用于临床,有相同或相近的功效和疗效。例如橘皮和枳壳,佛手和香椽,同为芸香科柑橘类植物,成熟或接近成熟的果仁或果皮,虽然前二者重在行脾胃气滞,后二者兼理肝脾气滞,但均能行气化痰,且均药性平和,在治疗气滞诸证缺其中某味药时,均可相互替代。同属芸香科的青皮、枳实,为枸橘未成熟的果仁或果皮,作用相似,均具破气消滞之功,同样也可相互替代;此外,同一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往往也有类同作用,只是药效强弱有别而己,如当归头、当归身、当归尾,《药品化义》认为,“归头补血上行,归身养血宁中,归尾破血下行,全当归活血运行全身”,近年经有人研究分析,认为各部位所含有效成份只是多少的问题,并不是含有特殊物质区别,故而临床运用只是药效强弱有别,临床上缺药替代只须从剂量轻重上考虑即可,如此情况的还有杜仲与杜仲叶,丹参与丹参叶,银花与银花藤,海金沙与海金沙藤,车前子与车前草,大青叶与板蓝根等。在利用同科药相代时,必须注意二点:其一是用于相代之药药力较弱时,剂量需加大,如缺车前子时用车前草代,前者用20g,后者则需用至40~50g。其二是用于相代之药必须有理论或实践依据,不可一概而论,推而广之,如缺桑白皮时不可用桑枝或桑椹代,缺枸杞不可用地骨皮代,缺麻黄不可用麻黄根代,缺瓜蒌不可用瓜蒌根代等,因为这此药物虽然来源于同一植物,但其用药部位不同,药性差别极大,故不可随意代之。
某些中兽药科属虽然不同,但却具有相同或相近似的功效,这样的药物互代,习惯上称为同功药相代,这类药物也称姊妹药,临床上十分常见,也最为兽医人员所熟悉。如活血祛瘀时的三棱与莪术,润肺生津时的沙参与麦冬,疏风清热时的菊花与桑叶,祛风胜湿时的羌活与独活,泻火解毒时的黄连与黄芩,温肾回阳时的附子与肉桂,固脱涩肠时的龙骨与牡蛎,清热解毒时的银花与连翘,疏风散寒时的荆芥与防风,消食导滞时的谷芽与麦芽等等,这些药物在遇到缺乏或价高时,则可彼此互代,在应用这类药物相代时也须注意二点,一是所谓的功效相近或相同,是指某些方面的功效相近或相同,并非所有的功效均相近或相同,例如桃仁与红花,只是在取其活血祛瘀作用时,二者功效相近或相同,可以互相替代,而在用于大便燥结时或咳逆上气时,则红花不能代替桃仁,而用于关节痹痛时,桃仁又不能代替红花;再如谷芽与麦芽,在健脾消食导滞方面为姊妹药,可相互替代,而用于回乳时,谷芽就不能代替麦芽了。其二是任何方剂中的主要药物,一般不能用姊妹药相互替代,替代了就是方药不符、有名无实了,如小柴胡汤中的黄芩与柴胡,若将其中的任何一味换了,就不叫小柴胡汤了。
有些药物作用范围广,临床疗效好,不是某
6一味药物所能代替的,临床上必须用两种以上的药物才能代替其作用,称为群药相代,如当用犀牛角而价格贵或缺货时,可用水牛角、蚤休、生地合而代之;缺鹿茸可用淫羊藿、肉桂、肉苁蓉合而代之,缺人参可用党参、黄芪、炙甘草合而代之,缺少参三七,可用蒲黄、灵脂合而代之。群药相代时,也须注意二点:一是相代之药所含有效成份与原药比较差别较大,在代替时一般需调整剂量,多数情况是加大了剂量,如用于代替犀牛的水牛角,一般需加大10倍剂量,用于代替人参的党参也需加大5倍剂量,二是绝不可在缺少理论指导或实践经验的情况下盲目拼凑群药以代替某味缺药或贵药,先贤曰:“用兵之道在精,用药之道在纯”即是此理。
兽医临床用药,既需疗效确实,也须尽量价廉,以减轻养殖户经济负担,这是原则,清代医家赵学敏在《串雅》中称赞“草泽之医”用药有“验、便、贱”的优点,其中的贱,即指价格低廉。灵活熟练掌握中兽药物临床替代规律,是我们基层兽医的用药基本功之一,遇到贵药或缺药时,能熟练地按以上规律选择恰当药物替代使用而不致影响疗效,这样,既可使长期以来牲畜与人争药而导致药源紧张的矛盾得到较好解决,也能更好地让畜禽养殖户满意。
S853.7文献标识码:B
1003-8655(2016)02-00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