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病的治护体会

2016-01-31 06:53邓耀辉王光昀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肝气情志黄疸

邓耀辉,王光昀,李 波

(河南省中医院,郑州 450002)

黄疸病的治护体会

邓耀辉,王光昀△,李 波

(河南省中医院,郑州 450002)

黄疸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证,缠绵难愈,临床治疗往往较为棘手,收效缓慢且易于复发,预后往往较差。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结合笔者多年的临床观察,以“静动结合、忌劳累;调畅情志、理肝脾,辨证施膳、调饮食,知常达变、察病情;内外结合、愈病疾”5方面为主导运用于黄疸病人的临床治护疗效显著,从而得出在辨证施治准确的前提下,优质的辨证施护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防止疾病复发,改善预后,进而为黄疸病的治护提供新的思路。黄疸又称“黄瘅”,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染为主症的一种临床常见病证。中医学对其病因病机认识及辨证施治方案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笔者通过总结前人临床经验,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观察,将中医的辨证施治和辨证施护巧妙结合起来运用于黄疸病的临床治护,收效桴鼓,现将该病的治护体会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黄疸;治疗;护理;原则

1 明确病因病机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曰:“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言明湿邪是本病的形成关键;湿邪可外受,亦可内生,其阻遏中焦气机,致使脾胃失健,肝气郁结,疏泄失常,肝胆互为表里,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下注膀胱,故而发病。其病因病机复杂,因感邪不同,禀赋各异,病有从阴寒化或从阳热化之别,两者之间可相互转化,治疗方案、护理原则及预后各不同。

2 临床治护原则

2.1 静动结合忌劳累

《黄帝内经》云:“静则生化气,动则苛疾起。”中医认为“静以养神”、“动以养形”,形神结合方能做到阴阳调和。运用到临床护理,“静”是嘱患者卧床休息,“动”是嘱患者适当进行活动,病人的日常起居生活细节对病情的预后、转归有极大影响。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溢入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精之府,胆汁乃肝之余气化生,胆汁的分泌排泄受肝气影响。《素问·五藏生成》云:“故人卧血归于肝。”王冰注释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者?肝主血海也。”故应多卧床休息,使肝血充足、肝气条达,疏泄有度,胆汁储泄相调,利于疾病恢复;西医学认为,人在卧床休息时血液充分回流肝脏,有利于肝脏对有毒物质进行分泌和代谢,从而利于病情好转。故黄疸早期宜卧床休息,直至黄疸消退,症状消失时可适当进行活动,应注意防止过度运动,导致机体劳累而加重病情。

2.2 调畅情志理肝脾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医医偶录》:“怒气泄,则肝血必大伤;怒气郁,则肝血又暗损。怒者血之贼也。”充分说明情志所伤最易致气滞、气郁,情志因素对疾病有着重要的影响,护理不当可加重病情。黄疸者病情相对较重、病程长、预后较差,肝气不疏,情志抑郁,整日郁郁寡欢,长吁短叹。《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气横逆犯脾,致使脾虚运化无力进而加重病情,临床时应肝脾共调,故情志护理在疾病康复中有很大作用。诚如《灵枢·师传》:“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耐心、细心护理病人,晓以利害,使其谨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加快恢复。

2.3 辨证施膳调饮食

《本草求真》[1]中指出:“食物入口,等于药之治病,同为一理,合则于人脏腑有宜,而可却病卫生,不合则于人脏腑有损,而即增病促死。”说明食物同药物一样具有偏性,亦可影响阴阳平衡。黄疸患者湿热之邪缠绵难祛,加之肝郁脾虚致使运化无力,故应在辨证治疗基础上辨证施膳,避免一些食物对药物的不良影响,注意饮食禁忌,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从而利于病情恢复。黄疸病人饮食宜灵活配膳,补其不足,避其偏盛,一般应营养丰富、均衡、易消化,忌食油腻、海鲜、辛辣刺激食物,要保持大便畅通而起利湿退黄作用。阳黄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油腻,可进清热利湿之饮食,如冬瓜、苦瓜、绿豆粥、鲤鱼等;润肠通便之物,如新鲜水果、蜂蜜等。另外注意供给营养之类饮食,如乳、蛋、豆制品,多食蔬菜及补充维生素等。中药汤剂量宜凉服,以助清热退黄。忌食辛辣醇酒类刺激性食物,以及肥甘厚味、煎炒等饮食。阴黄者应健脾和胃,温化寒湿,宜进富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类、精肉、羊肉、蛋类。饮食宜热吃,忌食肥甘油腻及生冷瓜果等寒凉食品,少食甜食,以免助湿生痰。中药剂量宜温服。急黄者常需禁食,以输液维持。如有特殊变化,应遵医嘱。

2.4 知常达变察病情

《素问·五藏生成》曰:“五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羽者生……黑如乌羽者生”,强调中医望诊在疾病变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疾病的预后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常”就是疾病证候的一般表现状态;“知常”就是要熟悉辨证施治规律和辨证施护原则。“达变”即是明晰病程中的各种传变规律,以及时应对。如“黄色鲜明者为阳黄,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黄如蟹腹者生,黄如枳实者死”。故知常达变,熟谙病情,改善病人预后,对加快病情恢复甚为重要。

2.5 内外结合愈病疾

黄疸的治疗大法主要为化湿利小便。诚如《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所说:“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中医内治阳黄以清热化湿、通利腑气为主,阴黄以淡渗利湿为主,若兼脾虚湿滞者当佐以健脾养血、利湿退黄;倘急黄热毒炽盛、邪入心营者,又当以清热解毒、凉营开窍。清·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外治之法也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法。在长期临床中其外治法可分为吹鼻法,如《肘后备急方·卷二·治伤寒时气温病方第十三》[2]:“比岁又有虏黄病,初唯觉四体沉沉不快,须臾见眼中黄,渐至面黄及举身皆黄,急令溺白纸。纸即如檗染者,此热毒已入内,急治之。若初觉,便作瓜蒂赤豆散,吹鼻中,鼻中黄汁出数升者,多差。”中药穴位贴敷,如清·杨璿《伤寒瘟疫条辨》[3]用黑豆、黄蒿、鸡子清敷治黄痘。脐疗法最早的脐疗法治黄疸见于《本草纲目》“百条根(同糯米饭捣,罨脐上,黄肿自小便出。)”等,故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往往临床效如桴鼓。

3 小结

黄疸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因病机复杂,良好的中医辨证施治是取得临床疗效的前提,而准确的辨证施护则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护质量,加快病情恢复,增强临床治疗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黄宫绣.本草求真[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272.

[2]梅全喜.《肘后备急方》今译[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233.

[3]清·杨璿.伤寒瘟疫条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104.

R442.4

A

1006-3250(2016) 01-0109-01

2015-05-08

邓耀辉(1977-),女,河南郑州人,主管护师,从事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肝胆脾胃疾病增效的临床与研究。

△通讯作者:王光昀(1970-),男,河南郑州人,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药防治肝胆系统疾病的临床与研究,Tel: 13903817792,E-mal:wgy17792@163.com。

猜你喜欢
肝气情志黄疸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鲁晓岚:黄疸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春季养肝食何“味”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肝气郁结证”术语源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