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守金
摘要:动态生成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对以往强调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本文中笔者介绍了如何把握语文课堂动态生成。
关键词:动态生成 教学资源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164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谰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确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上不断出现意外,不断生成新的教学信息。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如何把握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呢?
一、转变教师的角色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只有树立民主平等观念,师生才能在“对话”和“互动”中形成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彼此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只有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才能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才能以此来放松学生紧绷的神经,激发学习的兴趣,加快学生的思维进程,所学知识才能加以巩固并快速转化为能力,促使生成成为可能。《陶罐和铁罐》一文为例,可以将此文改编成课本剧,学生首次接触课本剧,学习兴致很高,但由于学生对课本剧知识了解甚少,特别是陶罐和铁罐的心理和语气把握比较难,为此,我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找到关键词句让学生理解并反复读,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引导他们分析剧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在分配角色时,我又主动承担了“旁白”一角的扮演,学生由于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再次被调动起来,表演得也更认真了。陶罐的谦虚温和,铁罐的傲慢与自大被他们演得淋漓尽致。正是由于教师在课堂上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当然不仅仅是“旁白”的角色,更是“课堂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才收到如此良好的效果。
二、善待学生的质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无进。”在教学活动中,我一直鼓励学生要多动脑、勤思考,鼓励学生多质疑,但是,当学生真正对你的说教产生疑问时,当你的权威面临质疑时,你将如何面对学生的质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位教师在归纳《麻雀》一文的主题时指出,老麻雀之所以不惧怕大猎狗,是出于一种伟大的母爱。此时有学生质疑“为什么是母爱,而不是父爱呢?”当我看到这个问题,我愣住了,我在庆幸自己没有遇到如此“刁钻”的学生的同时,不禁开始思索;如果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将如何作答?包许会用教参上的解释来镇压,也许会旁征搏引一些古今中外关于母爱的经典故事来说服,总之,不会让他破坏我预先设计的关于“母爱”的主题。然而,当我接着往下看时,我再次震惊了:那位教师对学生的质疑不是镇压与说服,而是积极地采纳,并将主题归纳为“亲子之爱”,显然这并不背离课文的主题。所以课堂上学生的质疑,有时是对教学内容的一个很好的补充,我们应善待。
三、珍视学生的提议
在学习《世纪宝鼎》一文时,通过诵读课文、理解字词、分析内容,并掌握了说明的层次之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模拟向联合国赠送“世纪宝鼎”并进行介绍,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环节都进行的有条不紊,但我总觉得哪儿不妥,对,就是学生在进行世纪宝鼎的介绍的时候,层次不够清楚,语句不够流畅,如果眼前有这么一座宝鼎就好了,可是——,这时一个小女孩告诉我她画了一个“世纪宝鼎”,当我看到她画的如此逼真的宝鼎时,眼前一亮,何不用简笔画代替实物,让学生亲手画一画,既可以熟悉宝鼎的样子,又可领会它的艺术和文化内涵,介绍起来也会方便很多。果然,当学生介绍自己制造的这一宝鼎时,除了本身的外形、艺术价值,更添了几分自豪感。学生的一个提议,帮我解决了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所以,当你在课堂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学生的提议也许会让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四、延伸学生的感悟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更为全面,在学习中亦是如此,阅读已不满足于教师的讲解,而是有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在学习《鸟的天堂》一文时,学生除了随着教师悟出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的思想外,还提出了“环境保护的好,大榕树才得以长的如此茂盛”鸟儿们才有此“天堂”的感受,针对这一点,我们谈到了“环保”,联系我们身边的现象,明白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还有的学生提出“如此美景,真是发展旅游事业的好机会”的感受,我们又谈到了一个地方的环保工作对发展一个地区经济的重要性。就这样,一篇文章,几种感受,既不脱离主题,又不背离价值取向,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阅读,深化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对于这些感悟,延伸的值!
五、捕捉学生的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课堂上也不例外。学生理解内容时犯错也是难免的,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要根据学生错误的性质与特点采取不同的对策,用不同的转化方式来实现不同的目的。在学《景阳冈》一课时,学生都被武松的勇猛与镇定折服,可有个学生提出:“我们要保护老虎,怎能学武松打虎?这样的文章与现在的环保主题相违背,应从课本中删去。”班中一时哗然。我并没有急于纠正他认识的错误,而是讲了武松打虎的时代背景,并和学生一同欣赏武松打虎的精彩描述,学生知道读《景阳冈》并不是要学武松也去打虎,而是学武松英勇无畏的精神,还懂得学《景阳冈》还在于接触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学、学习语言等,更重要的是,激起了他们读名著的兴趣,就这样,课堂上学生的一个错误竟成了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激发点,所以,在珍视独特感受的今天,对学生背离文章的基本价值取向的,我们不但要勇于说“不”,还要适时引导,加以提升。
总之,当课堂上的意外来临时,我们不必惊慌,也不要惧怕,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全部技巧并不在能预见到课上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师作为引领者、参与者,要善于捕捉各种教学契机,珍惜各种教学资源,促使动态不断生成。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