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港口经济运行分析和展望

2016-01-30 07:14刘长俭
水运管理 2015年11期
关键词:内贸进港吞吐量

1 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港口经济 运行特点

自2015年以来,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第一、第二、第三季度GDP分别增长7.0%,7.0%和6.9%。我国外贸进出口额出现负增长,前三季度外贸总额同比下降7.9%,其中出口额下降1.8%,进口额下降15.1%。在国内外宏观经济异常严峻的形势下,前三季度我国港口经济运行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1.1 港口吞吐量增速进一步放缓

前三季度,我国港口(规模以上港口,下同)完成货物吞吐量86亿t,同比增长2.8%,增速与2013年、2014年同期相比分别下滑7.6个和1.8个百分点;吞吐量增速比同期我国GDP增速低4.1个百分点,吞吐量与GDP的弹性系数由2014全年的0.7下降至今年前三季度的0.41,已经接近国外发达国家港口的一般标准;累计净增吞吐量约为2.8亿t,仍保持较大增长规模,相当于增加了近1.3个深圳港的吞吐量。吞吐量增速放缓主要是由于外贸吞吐量增速明显放缓所致。

1.2 与内贸相比,外贸吞吐量增速下降更为明显

前三季度,我国港口内贸货物吞吐量完成59亿t,增长3.5%,增速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比2013年同期下滑近7个百分点;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27亿t,同比增长1.4%,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约5.5个百分点,比2013年同期下滑近9个百分点。内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呈现趋势性走缓的特征。外贸货物吞吐量对总吞吐量增长的贡献度由2014年的38%下降到今年前三季度的20%。

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下降幅度较大,主要是由于当前国内电力、冶金等产业发展步伐减缓和国内大气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等因素导致上游煤炭、矿石等需求减少。加之国际煤炭市场价格价差缩小等因素影响,铁矿石、煤炭等大宗物资进口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煤炭外贸进港量大幅下降。[1]港口内贸货物吞吐量保持低速稳步增长,但内贸对吞吐量增长的贡献度达80%,外贸货物吞吐量的贡献度下降导致了内贸贡献度的相对提升。

从2015年港口吞吐量和内贸吞吐量月度累计增速(见图1)看,增速总体保持平稳态势,波动幅度不大,港口吞吐量增速在3.0%上下波动,内贸吞吐量在3.5%上下波动;但外贸吞吐量增速波动较大,月度累计增速从7月份开始由负转正。

1.3 与沿海相比,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相对较快

前三季度,我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59.2亿t,同比增长1.9%,比全国港口平均水平低0.9个百分点;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的比重由今年1月份的69.9%下降到前三季度的68.7%。五大区域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全线放缓,其中,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南沿海、西南沿海五大区域港口货物吞吐量分别完成27.1亿t,14.8亿t,8.8亿t,3.8亿t,4.3亿t,同比分别增长1.3%,0.6%,2.9%,3.2%和4.8%,同比分别下降4.8个、2.7个、1.7个、5.7个和7.8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我国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29.7亿t,同比增长4.8%,比全国港口平均增长水平高2个百分点;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的比重进一步上升,由年初的30.1%上升到前三季度的31.3%。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增长主要受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总体好于沿海地区以及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利好政策带动,内河沿线地区投资、出口等增长相对较好,支撑港口运输需求的增长。

1.4 煤炭、铁矿石等大宗干散货吞吐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石油及其制品吞吐量保持较快增长

1―8月份,我国港口完成煤炭及其制品吞吐量14.0亿t,同比下降5.2%,增速较上年同期下滑8个百分点。煤炭吞吐量下降主要是由于2015年以来国内煤炭需求明显放缓所致,其中,1―9月全国火力发电量同比下降2.2%,导致电煤需求放缓明显下滑,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政策也弱化了煤炭消费需求的增长动力。加之,受国内外煤炭价差减少等因素影响,自2015年以来港口煤炭外贸进港量大幅下降,1―8月我国港口煤炭外贸进港量1.3亿t,同比下降28%,呈现连续负增长趋势。

1―8月份,我国港口完成金属矿石吞吐量12.1亿t,同比下降1.6%,比上年同期下滑11个百分点。金属矿石吞吐量增速放缓,主要是由于国内经济持续下行、基建投资增速逐步走缓等因素导致的钢铁需求萎缩,铁矿石需求不旺。

1―8月份,我国港口完成石油天然气及其制品吞吐量5.7亿t,同比增长9.1%,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6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我国油品需求依然保持较快增长态势,1―9月份我国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长4.5%,汽油、煤油、柴油产量分别增长10.9%,20.4%和3.3%。在国内原油需求持续稳步增长、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下,1―8月份我国港口完成原油外贸进港量2.2亿t,同比增长10.9%,比上年同期加快5个百分点。

1.5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放缓,其中内支线 吞吐量增长相对较快

前三季度,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57亿TEU,同比增长4.9%,同比放缓1个百分点。1―8月份,国际航线、内支线、内贸航线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完成0.73亿TEU,0.14亿TEU和0.52亿TEU,同比分别增长4.4%,7.4%和6.1%,增速同比分别下滑1.3个、加快6.8个和下滑1.1个百分点。

国际航线集装箱吞吐量增速放缓主要是受国际市场需求减少、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出现负增长影响所致。1―8月份,我国国际航线集装箱出口量同比仅增长2.2%,增速同比放缓4.5个百分点,其中,8月当月同比下降1.3%。内支线集装箱吞吐量增速有所加快,主要受船舶大型化、航运企业联盟,区域港口群之间运输干支组织体系进一步优化等因素影响。内贸航线货物吞吐量增速有所放缓,主要是受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影响,以及大量煤炭、瓷砖、钢铁等大宗装箱货运输市场需求增速放缓所致。

2 2015全年港口运行情况预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2015年10月份预计,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3.1%,比2014年下降0.3个百分点,比7月份作出的预测数下调0.2个百分点,为今年第2次下调。预测2015年发达经济体出口增长3.1%,比2014年下降0.3个百分点,比7月份预测下调0.5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出口增长3.9%,比2014年加快1.0个百分点,比7月份预测下调1.1个百分点。

结合上述预测结果,预计第四季度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国际市场需求依然疲软。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继续推进,我国GDP增长不会明显回升。但是,随着国家“三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国内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陆续出台,铁路、地铁、棚改、城市地下管廊等一批项目的陆续启动建设,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能够保持稳定、国内消费需求继续较快增长、出口需求不会进一步恶化、国内经济仍能实现平稳增长,第四季度和全年GDP增速维持在6.9%左右。

基于上述因素分析,考虑上年同期基数影响,第四季度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可能会略有放缓,在2%左右;预计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为115亿t,增长2.6%左右,同比下滑约2.5个百分点。第四季度内贸货物吞吐量增速与前三季度增速基本一致,全年完成吞吐量79亿t,增长3.1%左右,与上年相比放慢约1.5个百分点。受近期大宗能源原材料外贸进口增速有所回升的影响,第四季度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与前三季度相比将保持大致持平或略有回升,但由于上半年累计负增长的影响,全年增长水平较低,预计全年我国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6亿t,增长1.5%,与2014年相比下滑近5个百分点。

受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第四季度我国大宗能源原材料需求和矿建材料增速可能有所回升,但很难明显好转,总体不会改变全年增长趋势。预测2015年煤炭吞吐量、外贸进港量分别完成21亿t和2亿t左右,分别下降3.9%和25%左右,与2014年相比下滑约4个百分点和37个百分点;石油及其制品吞吐量、外贸原油进港量分别完成8.6亿t、3.2亿t左右,分别增长9%和10%左右,与2014年相比加快约5个和2个百分点;金属矿石吞吐量、外贸铁矿石进港量分别完成18亿t和10亿t左右,均下降1%左右,与2014年相比明显下滑约8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上述三大货类占总吞吐量的比重为41.6%左右,与2014年相比下降约1个百分点。

受我国外贸持续负增长的影响,加之上年同期基数因素影响,预计第四季度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与前三季度相比会进一步降低,预计全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亿TEU,增长4.3%左右,与上年相比下滑2.0个百分点。

3 2016年港口经济运行展望

IMF 2015年10月份预计,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3.6%,比2015年加快0.5个百分点,但比7月份作出的预测数下调0.2个百分点,为今年第2次下调。预计2016年发达经济体出口增长3.4%,比2015年加快0.3个百分点,比7月份预测下调0.6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出口增长4.8%,比2015年加快0.9个百分点,比7月份预测上调0.1个百分点。

IMF认为,2016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将回升,主要原因在于2015年处于经济困境的国家(包括巴西、俄罗斯,以及拉美和中东的一些国家)衰退程度减轻或经济状况部分实现正常化,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活动加快回升带来的溢出效应,以及对伊朗制裁的放松。同时,IMF预计我国经济增长将进一步减缓,如果我国进一步加快推进市场化、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再平衡过程,则经济增速放缓情况会比预期更为严重。

基于上述分析,预计2016年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与2015年相比不会有明显好转,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将继续向纵深推进,国内投资需求仍将维持低速增长;消费保持较快增长,但对港口吞吐量增长带动作用不明显,外贸发展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将我国GDP保持7%左右的增长作为前置条件,结合相关预测模型[2-4],预计2016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19亿t,同比增长3.0%左右,与2015年相比基本持平或略有增长,其中,内、外贸货物吞吐量分别完成82亿t和37亿t,增长3.5%和2.0%左右,与2015年相比略有提升。2016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面临进一步放缓的可能,预计完成吞吐量2.2亿TEU,同比增长4.0%,与2015年吞吐量增速相比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

预计2016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将低位运行,对我国外贸进口需求增长带来利好。考虑国内产业转型因素的影响,预计铁矿石、煤炭等需求增长动力仍十分有限,增长空间不大,预计港口铁矿石、煤炭外贸进港量与2015年基本保持持平或略有增长。国内汽车消费以及客货物流活动的增长推动成品油的消费,继续支撑原油加工量的增长,进而为港口石油及其制品吞吐量增长带来支撑。

预计2016年,煤炭吞吐量、外贸进港量分别完成21亿t和2亿t左右,与2015年基本持平或略有增长;石油及其制品吞吐量、外贸原油进港量分别完成9亿t和3.4亿t左右,分别增长5%和8%左右;金属矿石吞吐量、外贸铁矿石进港量分别完成18亿t和10亿t左右,与2015年基本持平或略有增长。上述三大货类占总吞吐量的比重为41%左右,与2015年相比略有下降。

4 建 议

4.1 加快推进港口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已经进入“新常态”,港口吞吐量增长阶段和货类结构正在发生明显变化。预计“十三五”期将是我国港口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尤其是在港口业务多元化和功能拓展等方面将实现明显的转变。国内各大港口已经开始了转型发展的积极探索,依托港口装卸主业加快金融、贸易等功能的拓展和提升。但是,港口转型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不同港口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其转型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具有显著的差异。建议有关部门和港口企业应充分认识我国港口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结合各地港口现状实际,在发展战略、建设重点和政策支持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作出必要的调整和制度完善。

4.2 有序推进港口资源整合

自2015年以来,港口吞吐量增速放缓明显,港口间竞争进一步加剧,局部地区部分港口甚至出现过度竞争现象。为进一步提高港航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港口企业综合服务能力和竞争力,在中央深化国企改革的政策推动下,我国港口正在掀起或酝酿新一轮的资源整合热潮。浙江沿海港口率先进行了宁波港、舟山港两大港口企业资源整合的探索。江苏省连云港市开启了港口企业改革和资源整合的步伐;江苏沿江港口也在谋划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发展。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的决定作用,有序推进资源整合、切实提高港口竞争力和服务水平,防止整合后的垄断等问题,这就需要深入研究和审慎决策。建议切忌“为整合而整合”,适宜采取长远规划、小步走的策略,充分发挥企业在资源整合中的作用。

4.3 稳步实施港口“走出去”战略

在港口市场需求逐步放缓的背景下,部分港口企业借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开始加快拓展海外市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自2015年以来,国内很多港口企业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口合作力度。北部湾、上海港、青岛港等港口企业开始在港口基础设施投资、临港产业园区开发、港口协作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预计国内港口企业“走出去”步伐仍将持续。需要注意的是,不是国内每一个港口企业均具备“走出去”的条件和能力。建议国内港口企业结合自己资金实力和风险管控经验,科学评估“走出去”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合理规划自身“走出去”战略,切忌盲目跟进,造成不必要的投资、经营管理等风险。

参考文献:

[1]刘长俭.当前我国港口经济运行的新特征[J].水运管理,2015(7):1-3.

[2] 刘长俭.2012年我国港口生产形势分析及2013年展望[J].水运管理,2012(12):26-30.

[3] 刘长俭.“十二五”期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预测[J].水运管理,2010(10):12-15.

[4] 刘长俭,张庆年.一种以月份为预测单位的港口近期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方法[J].水运管理,2006(10):2-4.

(作者系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

猜你喜欢
内贸进港吞吐量
新冠肺炎疫情下内贸集装箱港口发展破局之路
大型满载油轮使用鱼山作业区南部进港航道航行方法探讨
看PDCI掌握内贸集装箱航运市场风向标
成都进港流量排序管理系统运维风险分析与优化
船舶进靠浙能台二电煤炭码头风险的研究
国家能源集团珠海煤码头进出港作业能力分析
2017年3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0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1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行业竞争状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