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协同”背景下中医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及改革对策

2016-01-30 06:29贾永森杜晨光曹慧娟田福玲田春雨崔建美李继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11期
关键词:医教协同改革对策中医

贾永森 杜晨光 曹慧娟 田福玲 林 清 田春雨 崔建美 李继安

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医学教育

“医教协同”背景下中医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及改革对策

贾永森杜晨光曹慧娟田福玲林清田春雨崔建美李继安

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在国家相关部委联合提出医教协同、全面提高临床医学人才实践能力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中医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认为现有的培养模式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并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两强化、一完善、两搭建”的培养模式改革对策,即强化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学术能力培训,完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搭建科研平台,同时还提出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是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使研究生能够解决与临床关系密切的中医科研、学术问题。

【关键词】中医;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改革对策

2014年6月,国家教育部等6部委印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指出要遵循医学教育规律,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医教协同,深化改革,强化标准,加强建设,全面提高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1]。医教协同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方案,对欲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学生提出了规范、明确的培训要求。事实上,这就进一步明确了中医药专业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方案、模式不同。正如其他医学门类一样,中医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解除患者病痛,维护人的身体健康,因此,中医学术型研究生也应尽快转变培养模式,以适应医教协同的发展趋势。

1中医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现状

我国中医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可概括为“具备获取专业发展新知识的能力、具备运用现代科技研究中医学的能力、具有承担中医专业教学的能力”。在近十几年的培养实践中,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创新思维欠缺,创新意识亟待提高,创新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究其原因,有如下两方面因素。

研究生自身因素:一方面,大多数研究生为应届本科毕业生,在本科阶段仅接受过浅显科研、技术理论的学习,缺乏科研操作能力,对研究生培养的创新目标要求不能适应[2];另一方面,有些研究生为找到理想工作,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考取各类证书,为就业积累资本,而忽视了基础实验课的学习、中医专业思维的训练,这些因素影响了研究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培养模式因素:当前我国中医学术型研究生注重实验技术培养,而忽视理论传承和创新,培养方法照搬西医各专业模式,研究多局限于细胞、动物等基础实验[3],所解决的学术问题脱离中医实际,因此,研究成果多难以推广应用,无法对提高疾病临床诊疗水平提供直接帮助。可见,现行中医学术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自身存在的问题也给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带来了影响。

总之,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如下问题:①学位论文关注的科学问题与中医临床实际相差甚远,创新不足,对临床指导作用甚微[4];②学术交流不够活跃,研究生获取专业研究最新进展的机会较少[5];③导师队伍建设相对薄弱,许多导师对自身责权不明。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关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因此,在医教协同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使学术型人才更接近中医实践需要,是中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2中医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对策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带教实践,不断探索、总结经验,结合医教协同发展的新趋势,对学术型研究生提出了“两强化、一完善、两搭建”的培养模式。

2.1强化导师队伍建设学术型导师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作用,他们大都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验研究,忽视了科研创新思维的培养。此外,中医学导师本身对科研的认识并不深入、全面,其认为科学研究仅仅是通过现代医学实验手段测定几个指标,而对于科研如何促进中医理论发展、如何为临床服务等认识不足。因此,需要对导师进行集体培训,提高创新思维培养理念,促使其思考如何培养“接地气、重实用”的研究生。

导师的科研经费是培养学术研究生的基本条件,将科研课题和经费作为遴选的主要考核依据,同时制定经费考核、激励政策。控制每位导师招生人数,对于新晋导师或者课题级别较低、经费有限的导师,每年招收1个学生,以确保导师精力和经费用于研究生培养,保证培养质量。最后,定期评选校级和院级优秀研究生导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鼓舞导师士气,形成“争取带好学生”的良好氛围。

2.2强化学术能力培训研究生在完成理论课学习之前,必须接受学术能力培训,经考核合格者才能进入课题研究。内容包括中医科研课题设计思路与方法、常见实验技术应用、快速阅读和精读中英文文献方法,启发科研创新意识。具体实施措施:①要求培养研究生将迸发的专业“思想火花”随时记录,培养用科研思维去思考中医学问题,凝练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而激励他们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申请;②对涉及实验技术及思路的课程提出高要求,例如《医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中药药理学研究进展》等,使其扎实、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培养科学素养;③引导研究生如何查阅中英文文献,高效、合理使用pubmed、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ovid、springer link等数据库,了解西医科学前沿,并将其灵活运用到解决中医的科学问题中;④引导研究生跨专业学习,与西医学、生命科学、中药学等其学科相互交流和学习,启发创新意识。

2.3完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机制要培养适应医教协同发展新趋势的创新型中医学术人才,就必须实现从单纯知识传授向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转变。训练研究生的创新科研思维,提高研究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推断新结论的能力[6]。

从长远眼光来看,科研能力的培养对培养高层次的中医专业复合型人才更为重要。尽管在3年时间里,很难培养出成熟的中医药研究人才,但却能培养出具有严谨科学精神、创新科研思维的准医学工作者。如果研究生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就能够在今后的科研、教学工作中,用科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等政府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研究生的奖学金、助学金资助力度,受众面进一步扩大,奖励金额大幅提高。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评估和考核可作为获取此类奖励的的主要依据,从而形成“你追我赶、良性竞争”的良好创新氛围。

2.4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主要包括小论文汇报制度和名家名医讲坛。在熟练掌握检索文献技巧的基础上,要求研究生每月设定阅读主题和关键词,充分而深入地阅读文献,撰写综述,从而掌握本学科前沿动态和研究进展。当月末或下月初,定期开展专业内小论文的汇报和讨论。采用研究生讲解,同学讨论,导师打分的形式,将评分结果作为奖学金、评优等的指标之一,经过汇报和讨论的小论文,在导师指导下修改完善,鼓励学生投稿,发表文章。小论文汇报制度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并提高专业论文写作能力。

另外,定期邀请同一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讲坛,邀请优秀硕博士进行学术交流,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创造条件和学术氛围[7]。如遇到与研究领域相同的讲座主题时,要求研究生必须主动提出问题,并对专家的答疑解惑写出总结报告,可促进学生主动扩展科研思维;如果邀请的是国外专家,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更是对英语口语、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锻炼。

2.5搭建科研平台科研平台建设是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必要载体[8],不可或缺,主要包括实验场地、仪器设备、重大科研课题的支撑等。对于带教多年,具有丰富经验的导师,鼓励其凝练研究方向,结合成科研团队,国家、省市教育部门给予经费支持,依托高校有计划地建设一批中医药科研中心和基地,要求这些科研单位不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式的科研,要和附属医院、各临床专业等开展科研合作。仪器设备的增添要坚持实用原则,远离“高大上”的误区,以研究生课题必需为原则,做到充分而高效地利用硬件,避免浪费闲置和重复建设。充分发掘、利用导师科研基础,鼓励申报国家级、省级高质量基金项目,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起点,改善研究生培养的科研环境。

3中医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评价

中医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是否科学合理,应从研究生是否具备如下能力来衡量:①具有较强中医学术传承能力,对中医学术具有较为敏感的接受、学习能力,较强的继承和传播能力;②具有较强的中医创新能力,对理法方药具有独到见解;③具备灵活运用中医辨证思维的能力,应用和发展中医学术。

总之,在医教协同新趋势下,如何搭建中医理论到临床实践的桥梁,如何实现方法教育,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如何解决与临床关系密切的中医科研、学术问题,这些应成为中医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

[1]刘谦.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 为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1):15-16.

[2]李英,房敏,郝微微,等.中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2):131-133.

[3]郭春雨,王永志.初探中医专业研究生教学中科研思维与能力的培养[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27):5758-5759.

[4]黎春华,吕志平,孙学刚.基于转化医学的中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3132-3133.

[5]张成博,唐迎雪,鲍霞.中医学文献型研究生教育存在问题与改进方案[J].中医教育,2009, 28(2):55-57.

[6]谢彤,单进军.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在培养中医学研究生中的重要性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4,21(11):72-73.

[7]王靓,吴笑英,金建,等.“医教协同”下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5,7(17):211-212.

[8]黄纯美,樊粤光,方熙茹,等.中医院校临床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1):64-66.

基金项目: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P1515)。

作者简介:贾永森(1978-),男,汉族,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工作。E-mail: jiayongsen@126.com

【中图分类号】R197.3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1-0141-02

(收稿日期:2016.03.29)

Present Situation of Cultivation Model on Academic Postgraduates of ChineseMedicine and Reform Strategy Based on Synergic Development of Medicine and Education

JIA YongsenDU ChenguangCAO HuijuanTIAN FulingLIN QingTIAN ChunyuCUI JianmeiLI Ji’an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0630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background that nationalministries and commissions put forward to idea on synergic development of medicine and education recently, and students of Clinical majors are expected to possess practical abilities and skills, the article focused on present situation of cultivation model on academic postgraduates of Chinese Medicine (APCM) and innovation strategy as well. Disadvantage on present cultivation model on APCM is insufficiency of innovation ability. A new cultivation model is put forward,generalized as “strengthening two aspects, improving one item and establishing two platforms”. The concrete measures are as follows: tutors should be trained and strengthened, academic abilities of APCM should be cultivated, cultivation mechanism on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of APCM should be improved,and platforms on academic exchange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should be established. Reform aims at improving innovation ability of APCM. Scientific and academic questions related to clinical medicine are supposed to be solved based on the ability.

Key words:Chinese Medicine; Academic Postgraduates; Cultivation Model; Innovation; Reform Strategy

猜你喜欢
医教协同改革对策中医
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探析
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