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嵘 杨建兴(河北省唐山市农牧局)
推进畜牧业发展 打造畜牧业强市
文│陶嵘 杨建兴(河北省唐山市农牧局)
河北省唐山市加速朝着“三个努力建成”的目标前进,力求早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再创唐山辉煌。推进农牧经济发展,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进程,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环境美好、养殖高效的现代畜牧业强市。
唐山市畜牧业历史悠久,是华北地区的畜禽主产区和京津唐地区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通过多年的努力,唐山市瘦肉型猪、奶业、肉鸡、蛋鸡、肉牛、肉羊、毛皮动物七大区域特色经济日趋明显,全市规模化生产的畜产品产量已占总量的80%,特别是奶业已实现规模化养殖。到2015年底,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了77万吨、38万吨和195万吨,多年来肉类和奶类产量一直处在河北省第一。畜牧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吸引了“蒙牛”“伊利”“三元”“双汇”“雨润”等国内外知名品牌落户唐山市;二是发展了滦南中红普林、汉沽“法立德”、迁安“乐丫”、遵化“美客多”、开平“伊盛”等一批自主品牌。
1.养殖方式落后,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近年来,唐山市畜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不确定因素增多,对畜牧业的影响日益加深。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生猪、奶牛、禽蛋的相关产品价格市场波动较大,养殖户收益一度处于亏损状态,长时间的市场低迷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和损失,纷纷停产转产,养殖前景不容乐观。其主要原因就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分散养殖的小生产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低,投资小,掉头快,价格好时一哄而起,价格不好时又一哄而散,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供求关系。同时产品质量安全没有保障,增加了疫病防控的难度,污染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这种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已不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必须予以淘汰。虽然近几年唐山市规模养殖发展较快,但受到土地、资金等多种因素制约,除奶牛外,其他畜禽的散养比例仍然较大。
2.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国内外重大动物疫情时有发生,尤其是进入冬天以来,全市低温严寒时间长,畜禽抵抗力降低,交叉感染、混合感染病例增多,疫情复杂,形势严峻,严重威胁着畜牧业的安全生产。同时,养殖者素质普遍偏低,也不同程度影响了畜禽疫病的预防与控制。
3.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畜牧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健康,甚至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当前社会公众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越来越强,要求越来越高,而养殖者素质参差不齐,违法使用“瘦肉精”“蛋白精”“苏丹红”“解抗剂”等违禁添加物的事件仍时有发生,2008年的“三鹿事件”更是对奶业发展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冲击。此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养殖环节和饲料生产使用环节的监管任务十分艰巨。
4.畜禽养殖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2007年畜禽粪污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达1268.3万吨,占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1.9%。唐山市的情况与之类似,大多数养殖场粪污处理意识淡薄,设施设备和技术力量缺乏,污染了土壤、水源和生活环境,畜禽养殖污染已经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不可回避、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1.着力实施畜牧业生产发展“四大战略”。一是创新产业扶持政策。在做好各项惠农补贴项目落实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补贴扶持政策,转变固有的以奖代补申报项目建设的补贴形式,与金融部门结合,探索风险担保贷款基金以及贷款贴息等多种形式,以达到小资金撬动大产业发展的目的,真真正正拉动产业发展。
二是调整产业发展结构。在做好传统生猪、奶牛等优势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壮大肉牛、肉羊及特种养殖等新型产业,大力实施龙头带动,培育产业链条经济,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到各个产业协调发展、遍地开花,实现各种畜产品对市场需求的充足供给。
三是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开拓思路,改变传统饲养模式,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依据,优化产业布局,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行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提升生产能力,建设现代畜牧产业。
四是升级产业装备水平。加快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加强畜牧业科技对外交流与合作,着力突破畜牧业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共性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建设科技服务云平台,提升畜牧推广服务效能。推进机械化生产水平,着力改善养殖场物质技术装备条件,促进工程、生物、信息、环境等技术集成应用。开展“互联网+”现代畜牧业信息化行动,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畜牧业服务平台,加强产销衔接。推广成熟可复制的物联网应用模式,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加快推进物联网示范应用。
2.着力推进“五大重点工程”建设。
一是实施重点产业升级工程。
奶业升级工程。提升奶牛养殖规模,建设奶站网络监控系统和数字化奶牛牧场,创建省部级标准化奶牛示范牧场,建设数字化、机械化和物联网奶牛牧场,全面提升奶牛场区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和奶业现代化装备能力。
生猪生产提升工程。重点提升生猪养殖场建设和饲养管理水平,推广母猪精准饲喂和饲料自动投喂系统,实行全进全出制度,严格控制疫病发生和传播;提高优质能繁母猪存栏率,提高仔猪成活率,提升商品猪出栏率;不断改进配种技术,提高母猪准胎率;全面加强仔猪饲养管理水平,提高仔猪成活率;充分利用杂交优势,提升育肥猪饲养管理水平。
努力发展肉牛肉羊产业。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办发〔2015〕59号)文件精神,大力发展草食家畜,推进全市肉牛、肉羊产业发展。
二是实施畜禽养殖示范园区建设工程。以部、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和省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围绕“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目标,以“种养结合、生态循环”为导向,坚持产业发展与文明新村建设相结合、生态种养与节能减排相结合、生态养殖与绿色种植相结合,大力推广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环保健康的种养示范区建设,推进“农、工、科、贸、服”一体化生产。
三是实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示范工程。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开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配套建设畜禽粪污治理设施;推广畜禽规模化养殖、沼气生产、有机肥生产等一体化发展模式。鼓励和引导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对资源进行有效节约和利用,促进生态平衡,带动经济发展。推广以粪污治理为主导模式和以观光旅游为主导的模式。粪污治理为主导模式主要是畜禽规模养殖场结合场区周围土地消纳能力,通过租赁或与当地种植大户签订合同,采取堆积发酵、生产有机肥等形式,解决粪污资源利用问题。
四是实施品牌化建设工程。加强政策引导,培育外向型、出口型畜产品生产企业,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有文化内涵的畜牧业地方品牌,提升产品增值空间。鼓励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注册商标,加大商标保护和品牌培育力度。
五是实施信息化建设工程。将“互联网+”、物联网、电商等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引入畜牧业生产,创建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养殖场,推广成熟可复制的物联网应用模式,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加强产销衔接,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步伐。
3.着力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确保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到位,配备与动物防疫、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监管相适应的人员。落实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消毒、监测等综合措施,建立动物疫病追溯制度,规范防疫档案,实现全程监管。加大奶牛场布病、结核病净化力度,有效遏制布病、结核病等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人畜安全和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市、县两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提高动物疫病检测分离和病原学、血清学监测能力。加快建立市、县执法监督网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基层动物防疫站和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搞好培训,规范管理,落实待遇,明确责任,增强一线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4.着力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立市、县、乡(镇)、企业自律四级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与执法体系,建设村级协管员和养殖生产、批发市场等经营企业自律性监管员队伍,制定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落实“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搞好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促进无公害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生产。强化源头治理,规范养殖档案,增强出栏畜禽及产品的可追溯性,规范投入品购进和使用,严厉打击违法使用违禁物质行为。
5.着力打造饲料兽药保障体系。引导饲料生产企业整合资源,扩大规模,发展大型企业集团。重点培育年产20万吨以上大型饲料企业,提高饲料总产量,提高饲料产品质量水平。兽药生产企业要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严格实行兽药生产企业GMP管理和兽药经营企业GSP管理,提高对兽药生产、经营与使用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保证饲料兽药质量安全。
点评:畜牧业是河北省唐山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保障城市有效供给、稳定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迈向小康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深入浅出,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