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萍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式。建立小组共同体,可以有效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合理分工、互相印证和适时补充的方式,促成小组成员形成合作学习共同体。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构建真正自主、开放、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小组合作 共同体 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67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式。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呢?构建小组共同体是一个有效的办法。下面以《祁黄羊》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来谈一谈。
一、合理分工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教学第一课时的重要目标。如果教师不指导学生先进行合理的分工,那么多数小组还是按照传统的学习方式,各自进行朗读,小组合作学习就形同虚设。所以,在下达任务之前,我们可以先指导学生本着以下原则进行小组合作分工:一是组长的任务要具体;二是合作的方式小组自定;三是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要在小组中得到解决;四是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如果小组任何一位成员出现朗读问题,小组集体不得分。在分组朗读《祁黄羊》一文时,有的小组采取开火车的方式朗读,有的小组则两两互助,还有的小组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小声齐读……在巡视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压根儿”这个词引发了第六小组的争论,他们一起拿出字典查找……合理分工让学生脱离了“师治”,转化为“自治”,每一个学生都有朗读表现的机会,同时他们的问题都暴露在小组中,并互相帮助共同解决。
接下来的朗读展示环节,每一个小组自然就成为一个共同体,即小组任何一位学生的发言都代表本小组的水平。此时展示的就是小组共同学习的成果。每一个被指定朗读的学生都以最认真的态度、最完美地朗读来为自己的小组赢得奖励。朗读的效果明显不同于以往的传统课堂。教育部课改专家组组长钟启泉教授说:“学力包括学习的动机、态度、方式方法,尤其是动机、态度都是隐性的,看不见的。”在小组共同体的学习方式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被激发出来,他们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互相印证
识字写字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采取互相印证的方式指导学生小组学习,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对生字进行分类,如左窄右宽类、左右均等;然后根据不同的类别在小组中在进行观察比较,找出同一类字的异同。如“悼”和“慎”同样是左窄右宽类的生字,仔细观察,还能发现这两个字还同样左短右长;“霸”和“荐”虽然也同样是上小下大类的生字,但是“霸”的“雨字头”又稍微比“荐”的“草字头”要大些,“霸”的下半部在书写时就要比“荐”的下半部分稍微靠下一些。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他们对自己的发现充满成就感,自然而然就能把这种发现带到自己的写字当中,生字的书写就会越来越规范、美观。
这样就变教师的主观指导为学生的自我学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小组汇报时,为了体现小组共同体的原则,我让小组内一个成员汇报本组对生字的观察发现,另外一个成员到黑板上示范书写,从而做到说与写的一致,做到小组内成员共同学习的互相印证。马克思说得好,协作不仅可提高个人的生产力,并且是“创造一种生产力”,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神奇效果。这种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还调动了小组全体成员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三、适时补充
语文新课标要求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含义。在预习环节,教师通常都会指导学生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含义。教学中,学生大都能按照字典或者词典上的意思来理解字词,但是他们无法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字词。教学时,我指导学生在小组中先交流自己在字典、词典中获得的理解,然后在小组内再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积累适时补充。“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小组的交流和研讨,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在每个学生心中就变得有血有肉,异常的丰满和立体了。例如,第三小组是这样汇报“推荐”一词的:“推荐”就是介绍、推举的意思;在课文中,解狐和祁午都很有才气,祁黄羊就把他们两个介绍给悼公,让悼公重用他们。小组中的另一个成员接着站起来补充:今年开学的时候,我就给班主任徐老师推荐我们班的李梅做班长呢!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第三小组对“推荐”这个词已经达到理解和运用水乳交融的境界。
教学要面向全体,就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小组共同体的模式下,每一个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顺利达成了第一课时的一系列教学目标,构建了真正自主、开放、高效的课堂。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