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课堂的评价语具有“德育温度”

2016-01-29 23:21季林波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6年1期
关键词:小学品德

季林波

[摘 要]课堂评价是开展师生互动的主要手段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要突出对学生学习的调控、导向与激励作用。因此,在品德课堂上,教师应从德育的导向性、德育的针对性、品德的“学科味”三方面,让品德课堂的评价语具有“德育温度”。

[关键词]小学品德 评价语 德育温度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3-004

在以学为中心的品德课堂转型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十分重要的。课堂评价是开展师生互动的主要手段之一,且小学品德课具有很强的活动性,其主要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正确形成。因此,品德课堂中,教师的课堂评价要善于突出对学生学习的调控、导向与激励作用,要具有“德育温度”。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在品德课上的评价语却缺乏了这一种“德育温度”,造成学生品德学习的低效化。

一、品德课堂评价语的误区剖析

1.评价语单一,缺乏德育导向性

在小学品德课堂上,教师的即时评价语是引导学生深入品德学习的重要手段。但是,现在很多教师的即时评价语言单一化的现象比较严重,这样的师生互动肯定是低效的,不能够有效地对学生的品德学习发挥导向性的作用。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校园的铃声》(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一课时,课堂上给学生模拟播放下课铃声。

师:同学们,你们听到下课的铃声响起以后,会做一些什么呢?

生1:下课铃声响起以后我要去上厕所。

师:嗯。还有吗?

生2:我要到操场上运动一下。

师:是的,下课后要活动一下。还有吗?

生3:我要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品。

师:你真棒!还有吗?

……

以上案例中,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的评价语言是十分单一的,要不就是重复学生的话,要不就是通过“还有吗”引出其他学生的回答。在这样的评价语引导下,学生的品德学习只能是停留于表面,不能够深入钻研下去。在这样一问一答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品德学习的积极性肯定不能够得到有效激发,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显著。

2.评价语宽泛,缺乏德育针对性

在小学品德课堂上,教师的即时评价是为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品德学习服务的。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却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到即时评价的这一功能,往往不对学生的发言或者学习进行深入分析。而且,教师的评价语过于宽泛,不能够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学习情况,通过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高效率的品德学习,这样的评价语是缺乏德育针对性的。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从四大发明说起》(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五年级上册)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感知我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利用课件给学生呈现了古人利用绸缎和竹简写字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对古人用绸缎和竹简写字有什么看法?

生1:我觉得挺好的,你们看在绸缎上写的字多漂亮呀!

师:你真有审美观。

生2:在竹简上写字很有艺术性,以后我也要在上面写一写。

师:不错,有机会去试试吧。

生3:我觉得把字写在纸上容易破,以后我们写作业就写到绸缎或竹简上吧!

(其他学生听后哈哈大笑)

……

以上案例中,教师对学生发言时所采取的评价语是随意化的,并没有围绕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深入引导。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体验到我国的造纸术发明后,纸作为书写材料的简便性。但是,学生的发言却是围绕美观和艺术性的角度进行的,教师的评价语只是对学生发言的应和,这样的评价语自然是失效的。

3.评价语随意,缺乏品德“学科味”

现在小学品德课的教学一般都是由语文教师兼任的,因此很多教师在上品德课时往往采取语文学科的评价语言,在评价语的运用上存在较强的随意性。这样的评价语缺乏品德学科的“学科味”,并不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品德学习。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明园在哭泣》(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五年级上册)一课时,给学生呈现被破坏的圆明园图。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一个词概括自己现在看到的圆明园吗?

生1:惨不忍睹。

师:是呀,被破坏后的圆明园真是惨不忍睹,你的词用得很到位。

生2:伤痕累累。

师:真不错。你用了拟人化的词语来形容。

……

以上案例中,教师采取的评价语具有很浓的语文“学科味”,在这样的评价语下很容易把品德课上成语文课,这样的评价语显然是失效的。小学品德课上的评价语是为学生的品德学习服务的,因此,突显其品德的“学科味”是十分重要的。

二、让品德课堂评价语具有“德育温度”

1.关注生成,突出德育导向性

在以学为中心的小学品德课堂上,学生是品德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上出现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并且通过具有导向性的评价语灵活运用生成性教学资源,这样才能让有效评价成就快乐的品德课堂。

例如,教学《快乐的春游》这一课,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春游时要准备一些什么”这个问题时,是这样及时捕捉课堂上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并进行及时评价引领的。如下:

生1:我们要准备面包、蛋糕、饮料这些吃的东西。

生2:我觉得在春游时要带一条裤子。

(听了这位学生的发言,其他学生都露出奇怪的表情)

师: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春游时为什么要带一条裤子去呢?

生2:如果我们在春游时来不及上厕所,很可能会把小便拉在裤子上,带一条裤子去就可以及时换了。

(其他学生发出阵阵笑声,这时生2尴尬地坐下了)

师:是呀,你想得真周到。小朋友们去春游肯定是很开心的,也可能真的会来不及上厕所,万一小便拉在裤子上了,带来的裤子就有用了。你们觉得他的提议怎么样?(其他学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师:在春游时为了防止小便拉在裤子上而带一条裤子可能会比较麻烦,难道我们就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吗?

生3:我们到春游的地方以后要及时看路标找到厕所。

生4:我们可以问老师或者其他叔叔阿姨厕所在哪里。

……

以上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及时捕捉到生2的另类回答,并且通过“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春游时为什么要带一条裤子去呢”这一评价进行肯定与追问,有效地化解了课堂上生2出现的尴尬。在此基础上,教师以生2的发言为生成性教学资源,通过“难道我们就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吗”这一追问,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品德学习,激起了学生的深入思考,是非常具有教学智慧的。

2.紧扣目标,突出德育针对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任何教学活动都应该基于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因此,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基于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有针对性的评价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品德学习活动。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日新月异的交通》(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一课时,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所调查的“各地昔日的交通工具”,是这样进行评价的。如下:

生1:以前我们的先辈在瓯江上会用木舟、竹筏等交通工具运输物品,当时这样的水上运输已经很方便了。

师:你知道的真多呀!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生1:我是通过上网查询的,还有一些细节是问爷爷的。

师:你真善于收集信息。在通过网络查询获得信息后,再询问爷爷对信息进行完善,真了不起!

生2:以前人们出行坐黄包车的比较多,现在的人出行都是坐汽车,我觉得还是坐黄包车环保。

师:你不仅收集到以前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还和现在人们坐的汽车从环保的角度进行了比较,真会思考。

……

这一堂课的认知目标是“了解各地的交通工具”,能力目标是“培养收集资料及课前调查的能力”,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上案例中,针对第一位学生的发言,教师基于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进行评价;而针对第二位学生的发言,教师则基于情感目标,肯定了学生独立思考后流露出的环保意识。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是高效的,能够激励学生在品德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

3.回归本质,突出品德“学科味”

小学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在这个德育阵地上,教师对学生品德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也应该蕴含德育功能,这样才能实现品德课堂教学的高效。因此,在小学品德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具有“德育温度”的评价语,对学生的品德学习进行评价,突出浓浓的品德“学科味”。

例如,教师教学《发展中的城市》这一内容时,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如果县政府要给学校一块地,你准备怎么规划”这一问题,在组织学生反馈环节,教师是这样进行评价的。

生1:我要在这一块地上建三个场所,第一个场所是建慈善机构,第二个场所是建体育馆,第三个场所是建图书馆。

师:建慈善机构?我对这个想法很感兴趣,请你说一说具体的想法。

生1:现在不是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吗?其实,在社会上还有很多贫苦的流浪人,我们建立一个慈善机构就可以收留这些人了,那样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

师:你真是一个善良的孩子!其实,你的想法在很多城市已经实现了,有很多城市都已经设立救助站来收留流浪人。

生1:我想把建成的这一个图书馆办成开放式的,这样,那些买不起书的人就可以到图书馆进行学习了。

(听了这个发言,其他学生纷纷发笑)

师:你们为什么要笑呀?学校的图书馆也是可以开放的呀。杭州市图书馆就有个规定——不管你是谁,只要你洗干净手就可以进去看书。学校图书馆如果开放了,才能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

……

以上案例中,生1要规划建设一个慈善机构显然是没有考虑到学校这一特殊教育机构的作用,此时教师通过评价首先肯定了学生的善良,这样的评价是具有“德育温度”的,能够给予学生心理上的宽慰。对于生2要在学校建一个开放式的图书馆的建议,在其他学生发笑时,教师通过“你们为什么要笑呀?学校的图书馆也是可以开放的呀”这一评价语调控了课堂氛围,肯定并激励了生2的想法,然后通过杭州市图书馆的例子,让学生明确了图书馆的真正作用。教师这样的评价语,有效发挥了德育渗透的作用。

总之,在小学品德课堂上,评价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品德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突出课堂评价语的德育导向性、德育针对性与品德“学科味”,从而让课堂评价语具有“德育温度”。

(责编 木 清)

猜你喜欢
小学品德
把握品德课堂生成, 促进灵动高效教学
要热闹,还是要实效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生活素材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小学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