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探讨

2016-01-29 19:28钟健平
关键词:优化策略探讨初中语文

钟健平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为此,教师应该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情景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优化策略,值得探讨。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优化策略 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12-040-010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和觉悟的最主要渠道。随着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的语文教学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给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挑战。

一、创设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让学生学会你所教的知识并且把它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环节。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精心设计的独特新颖的创意导入新课是重要一环。

如《再别康桥》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学过了不止一篇送别诗作。古人云: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豪迈,也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更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伤感,这些都是古人对于离别的理解,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看待离别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在一节语文课教学中,能否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能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氛围及教学效果。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再如《范进中举》的教学是采用这样的导入方式:如果说《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那么今天,当我们又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二、注重感悟体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无穷。”所谓“授人以渔”就是指教给学生科学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讲课,不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与创新的能力,在课堂上多让学生感悟体验。

记得一位教师在讲《岳阳楼记》时,教师抛开古文串讲的方式,用逐步提问题的方法如本文描绘了岳阳楼的哪些景色?作者通过写哪些具体事物来写景的?为什么同样写了岳阳楼的景色,给人的感觉不同呢?写景的目的是为了什么?等等,学生为了找准找全答案,就会引导学生注重阅读、积极主动地去研读课文,这样做不但可以激发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兴趣,而且可以锻炼他们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效果非常明显。又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就是让学生唱主角,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在文本阅读中注重他们的体验。根据文本的段落,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略举数例:

1.第二节:(1)在作者笔下,河畔的柳树为何是“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不说朝阳中的新娘?(2)金柳的艳影明明是在波光里荡漾,诗人为什么说“在我的心头荡漾”?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第三节:(1)“青荇在水底招摇”用了什么手法?(2)为什么诗人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

3.第四节:(1)找出本节使用的修辞,体会其妙处。(2)为什么说是彩虹似的梦?

4.第五节和第六节:这两节的感情相同吗?请结合具体的文字说明。

5.品味第一节和第七节:(1)作者再来康桥,去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2)连用三个“轻轻的”,达到了一种什么效果?(3)第一节诗人写到“作别西天的云彩”,最后一节却说“不带走一片诗人爱康桥,“不带走一片云彩”,表现了什么?

6.拓展引申:假设你是志摩的好友,或者就是志摩告别的康桥,你会用什么样的“话语”来给我们的志摩做一个恰当的安慰?或者了解了本诗的意境之后你想对我们的志摩说些什么话?可以用学过的诗句,也可以自己写一段话。

“思路决定出路。”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多思善问。

三、注重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熟读唐诗三百诗,不会作诗也会吟。”一篇篇课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载体,教师应把握编者意图的基础上,选择合作的内容,引导学生领会语言表达,从而学习他人语言文字表达、运用的方法、经验,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经验,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

在阅读中积淀,这是写作的命脉。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写作素养和写作技能的重要途径。学习散文《济南的冬天》后,阅读之后我们可从中提炼出写作的思路,体会生动写景,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文章的成功得益于作者从纷繁的景物中抓住主要的主要特征来进行描写,这对于我们写作记叙文很有借鉴作用。又如游记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记叙顺序,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廖廖二百字不到,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让我们读后明白作者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确有如临其境之感。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探讨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