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芳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南平354200)
团体辅导改善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实践研究
曾建芳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南平354200)
在高一新生中开展团体辅导的意义十分巨大。本文首先介绍了团体辅导和学习适应性的基本概述,接着提出了团体辅导的主要研究价值和团体辅导方案制定的理论依据,最后提出了团体辅导改善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的主要策略。
团体辅导;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学习压力。特别是对于那些从初中毕业准备进入高中学习的高一新生而言,其大部分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都是源于学习。因此,为了有效舒缓高一新生的心理和学习问题,团体辅导应该被完全“派上用场”。通过团体辅导,高一新生才能够逐渐转变自己的身份,更加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团体辅导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进行团队成员的心理辅导工作。在一个团队中,团体辅导的实施者是由团体领导者带领,团队中的各个成员以同一主题为目标,并针对这个主题进行相互的沟通交流,通过沟通交流获得最终的领悟,从而有效地适应高中的新生活。这种团体辅导的模式能够给团队成员营造一种与社会环境相近的氛围,让团体中的所有成员能够更加融洽的与其他成员进行相处,并从中收获更好的学习方法甚至是生活方法。通常情况下,团队的领导者在团体辅导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其必须具备过硬的领导能力、专业能力和权威性。对于高中学生进行团体辅导旨在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一的新生活,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完美”过渡。
而这里所说的学习适应性则指的是让学生根据学习条件的不同去合理科学地调整自己的身心和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等重要。在团体辅导中,则更加强调提升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在团体辅导中针对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高一新生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高速时期,也是其最敏感、最迷惘的一段时期。在这个时间段内,如果长期存在各种心理问题或者是心理困扰极其容易让学生的身心变得不健康,最后甚至会走上歪路。我所研究的学校是当地县城的重点高中,学校中的大部分学生基本都来自于县城中的各个乡镇学校。面对一个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学生无论是在人际环境上、生活环境中都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此时,如果教师不对学生进行专业过硬的心理辅导的话,很多学生就会出现不适应的状况。此时,教师必须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让学生更加能够适应高中的新生活。
开展团体辅导理论依据主要有两种。第一,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强调一个人的行为举止由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共同决定。人们往往通过模仿他们的行为进行自己行为规范的最终确定。因此,在团体辅导中,成员之间往往能够在一个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氛围中进行模仿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改善自己之前的不足之处,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以便于更好地去适应高中的新生活。第二,人本理论。人本理论是理论界的“舶来品”。在人本理论中,人是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中的独立个体,人的感知来源于对现实社会的真实感受。不管处于何种地位的人,都最终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并得到他人认可。在人本理论的理念下,每一个都是值得信任的,而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恶”也仅仅只是一种防御性的抵御而已。同时,在人本理论中,团体价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调。人本主义鼓励每一个团队成员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敞开心扉,坦诚相待,利用一些巧妙的互动收获更多的心理满足感。在人本理论中,团队的情境其实就是生活情境的一种真实反映,让团队中的各个成员相互了解、相互感受,在彼此熟悉的过程中达到“治愈”的最终目的。
为了更好地进行团体辅导,以便改善高一新生的学习适应性,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阶段性分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合作,在广泛搜集和调查资料的过程中进行初步的科学性、规范性的实验方案设计。
第二阶段,方案的实施阶段。毫无疑问,这是个最为关键的阶段。我选择了本区重点高中,高一的两个班级进行现状调查。在具体的实施阶段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多开展一些与高一新生心理适应能力相配套的实践研究。同时,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定期或者是不定期地开展一些专业性的课题研讨会。在研讨会上,对在实施过程中搜集和整理出来的文字和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并且最终形成一整套的阶段性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反思阶段。这是对之前工作成果梳理、汇总和总结。在这个阶段中,将之前的各种研究内容最终形成相应的成果论文等。同时,在这个阶段内,高一新生完成了一系列的心理成长与蜕变,心理防线变得更加牢固,为将来迎接新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团体辅导改善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的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团体辅导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沟通,有效挖掘有用资源,让学生的沟通效率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具有张力。例如,教师应当加强了解学生喜欢的课程教学模式和喜欢的讲课语速等。并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生动易懂语言的同时,加上一点和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关注学生的体验与分享,或从学生身边的人际关系入手,就能将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拉伸到最大。同时,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与学生的沟通方式,传统的灌输式的方式应该尽量避免,而是应该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让学生通过这扇窗户了解更多的外面世界的信息。
其次,在团体辅导工作中,教师还必须关注每一个成员,避免在工作的过程中过于粗糙或者是过于细致。在把握整体性的基础,注重相应个体性的体现。只有这样,才能把每一个抽象的问题具体落实到个人,也才能让最终的团体辅导变得游刃有余,效果良好。
再次,在进行团体辅导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分配问题。具体而言,应该保证每个团队中都有各个成绩阶段学生的数量分布。避免成绩好的学生被分在一个组,也避免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被集中分配在一个组。很显然,这样的分组方式都是极其不利于团队辅导工作开展的。
最后,在开展团体辅导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渗透相当数量的新鲜元素,通过这些新鲜元素的注入让学生的兴趣点始终维持在一个高位的水平之上。例如,当看到学生比较困倦或者是乏力的时候,一个短小精悍的笑话或者是几句插科打诨的俏皮话都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这些新鲜元素的加入看上去十分不起眼,但是却能让学生紧绷的神经得到充分的释放,进而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教师的团队辅导,进行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建设。换言之,教师想要在团体辅导中收获更好的效果,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本生硬且具有距离感的关系必须被完全打破。在新形势之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和谐的良师益友的关系。只有在这种良性关系的驱动之下,团体辅导才能更好地发挥效力,并让高一新生的学习适应性得以全方位提升。
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其在面临一个新生活的过程中难免有很多心理和情绪上的波动。为了更好地开展团体辅导工作,高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佳的状态尽快适应高一新生活的需求。
[1]王蒙.团体辅导对大一新生心理健康干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
[2]徐进胜.农村高中贫困生学习适应性状况及干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3]王心亮.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一年级新生心理适应性的干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4]程晓芳.团体辅导改善高中生学习适应性的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5]潘莹.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干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1.
[责任编辑张宇]
G63
A
1673-9132(2016)34-0076-02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4.040
曾建芳(1976—),女,南平建阳人,本科,专业:心理健康。
课题项目:县城重点高中新生学习适应性内在可控影响因素调查研究,项目编号:FJJG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