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白沙模式”研究

2016-01-29 08:33李会明李六三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白沙丽江教练员

李会明,李六三

丽江玉龙雪山脚下的白沙完小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学生多为纳西族和白族农家子弟,教师也多以丽江本地人为主。2007年白沙完小校长和春雷向玉龙县体委办递交“请求向白沙完小派驻专门足球教练的申请”。几个月后该申请获得玉龙县体委批准,并选派和必成、和全星两位教练到白沙完小开展青少年足球训练工作。同年玉龙县体委授予白沙完小“玉龙县体委办白沙完小足球训练网点”,白沙完小正式启动“校园足球‘体教结合’探索工程”。现今,白沙完小的校园足球工作在深化素质教育与输送足球后备人才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校园足球“白沙模式”的实施效果在云南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 校园足球“白沙模式”的形成环境分析

《晏子春秋·杂下之十》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校园足球“白沙模式”的形成与丽江传承千年的足球文化密不可分。

1.1 丽江足球历史

明代时期的丽江土司,纳西族本土诗人木知府在《春居玉山院》中写下了“飞红舞翠秋千院,击鼓鸣钲蹴踘场”[1]的诗句,反映了当时纳西族开展秋千、蹴鞠运动的场景。如今,丽江纳西语中“踢足球”一词仍然保留了古语“球蹴”的发音。

民国后期,丽江开始出现较为规范的足球场,民间足球比赛开始流行。当时,以云南省丽江中学“老母鸡队”为代表的一批足球队经常进行比赛,赛前组织者还在丽江古城的各个街巷口张贴海报,比赛时许多商家甚至闭店前往观看,场面甚是壮观。

抗战时期,华北及沿海地区的10余所高校迁入云南,一部分青年教师来到丽江,这些接触过现代足球的年轻人经常聚集在一起踢足球,促进了现代足球在丽江的传播。当时的丽江白沙机场是“飞虎队”的中转站之一,白沙机场附近经常有美国军人踢球娱乐,据白沙当地老者回忆,“美国军人曾多次与当地居民踢足球,有时候美国大头皮鞋踢不过光脚板的”。踢足球成为丽江人民在抗战期间最常见的娱乐活动。

20世纪50年代,丽江纳西族学生木乔考入中央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的前身),毕业后回昆并担任云南省足球队第一任教练,这是丽江人民的骄傲,也是丽江足球的大事件。从此,丽江足球规模不断发展扩大,专业性及竞技性也迅速得到提升,以“五四队”为代表的多支球队活跃在丽江地区,且水平较高。1964年,丽江地区首次开设少体校足球班,足球青训在丽江正式开始,并一直坚持至今。20世纪70年代,在丽江全县23个公社中11个公社有足球队,仅白沙公社的54个生产大队就有19块足球场(土场),丽江发展业余足球的传统也就在那个时候开始保留下来。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丽江籍体育专业(足球专项)大学生毕业回乡任教,纳西族青少年接受了更为科学、系统的足球训练,各级业余联赛水平和规模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丽江足球的组织化、社会化、生活化、制度化程度也越来越高,逐渐形成了业余(草根、民间)与专业(政府、学校)相结合的社会管理型足球管理方式。

2 丽江足球现状

2.1 政府重视,民间普及,民众认知程度高

丽江足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情结。在外地人眼中,酒吧和客栈是丽江的代名词,而丽江本地人最引以为傲的则是丽江足球。丽江人热爱足球,闲时谈论足球。丽江人参与足球不分男女,也没有年龄界限,上至耄耋老人,下至蹒跚学步的孩童都能在赛场周围看到他(她)们的背影,足球是丽江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2015年4月25日,由丽江市政府、丽江足校、丽江嘉云昊俱乐部共同承办的“2015年中国足球协会乙级联赛”在丽江市体育中心开幕,就是这样一场乙级联赛的揭幕战,现场观众达到了21 887人,这个数字绝对不逊于很多中超俱乐部的上座率[2]。比赛当天,丽江市体育中心沿线的道路交通一度拥堵,现场由纳西族歌手自创的《丽江加油》作为球队队歌更是别具特色、令人叫好。众所周知,尽管中超联赛有强大市场运作机制,近几年的中甲联赛也鲜有开幕式,由此不难看出当地政府对足球事业的重视。

2.2 参与面广,各级赛事组织规范,民间自觉传承意识强

青少年足球方面,丽江市专门为小学男生开设的“萌芽杯”足球赛至今已经举办了25届;专门为小学女生开设的“萌芽杯”足球赛在间隔多年后,2013年也重新恢复。

业余足球方面,丽江最值得称道的是搞了几十年的业余足球联赛。据不完全统计,丽江现在拥有几十支传统的业余球队,分别来自政府机关、农村乡镇、公司企业、学校等。这其中还有两支妇女足球队,分别是来自玉龙县白沙镇的农民代表队和玉龙县妇联组织的政府机关代表队,队员年龄普遍都在30岁以上,年龄最大的超过60余岁。在丽江,很多自然村、村小组级别的联赛都是村民自发筹建的,如白沙镇玉湖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村民就自发“众筹”组织村级足球联赛,全村男女老幼驾着马车搬着锅碗去看比赛,孩子们不会踢球会被取笑,原中国男足主教练米卢蒂诺维奇还专门来观看过玉湖村的业余足球联赛。2015年农历7月,村民们在玉湖村的一片沙石土场上踢得兴高采烈,村头的告示墙上的几张特殊的感谢信更是格外引人注意,原来,这是玉湖村四组足球队的感谢信,为了参加一年一度的“火把节”足球赛,各位村民为四组足球队积极捐款,数额从50元到100元不等,有的甚至是捐一箱饮料、一条香烟,但是能够看出村民对自己足球队的支持。由村民自发“众筹”组织的足球赛就是这样一直长期坚持下来。如果没有一份对足球的热爱,恐怕不是哪一户、哪一家都愿意自掏腰包。总而言之,丽江足球文化早已植根于丽江民众的内心深处。

3 “白沙模式”的组织与实施

3.1 “白沙模式”的足球理念

“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让足球生活化,让生活足球化”“玉龙山下盛开足球之花”……白沙完小足球场边围墙上的标语都与足球有关[3]。“希望丽江纳西族的孩子能够有一天进入国家队”“老师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让热爱足球孩子们有球踢,这就足够了”“能多培养一些孩子,就多培养一些”……这是在走访白沙过程中获得关于青少年足球发展方面最多的信息。白沙完小开展课余足球训练没有大道理,没有花架子,没有遮遮掩掩,“好好踢球,踢得好就可以进中超俱乐部,进省队,进国家队,那是丽江足球的骄傲。”“靠踢球走出丽江,走向省城,走向全国,孩子的前途就更好了”……这种朴素的足球发展理念表达了以和春雷校长为代表的白沙完小教师们内心最真实、最直接的想法,同时也传达着丽江人民对发展丽江足球的最高期许。

3.2 “白沙模式”的发展原则

“只要是家长喜欢,孩子喜欢,学校就不收费”,“开办在学校里的足球训练,一定以不影响学生学习为前提,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才能参训”,“虽然学校不敢保证所有的孩子都能在足球方面出类拔萃,但是,在这群从小就能接受专门训练的孩子中间,或许将来会出现几个真正的足球人才”……白沙完小浅显易懂的足球话语既是说给家长和孩子们听的,也是对家庭和社会做出的一种教育承诺。白沙完小用一种简单直接的做法践行着“体教结合”的发展原则。第一,只要喜欢,都可以来,参加足球训练免费;第二,文化学习与足球训练两不误。只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才能接受长期足球训练;第三,学校不能保证学生都能成为专业足球运动员,但至少能让孩子们在足球训练中受到教育,看到改变命运的希望。

3.3 “白沙模式”的组织实施

3.3.1明确教练员的工作职责,建立完善的动力激励机制教练员的选派由上级体育部门决定。学校根据开展校园足球的实际需要向玉龙县体委提出用人申请,县体委根据实情选派教练员到学校指导校园足球工作。教练员的职责和工作内容由学校安排,包括:学校与教练员签订开展课余足球训练工作协议,赋予教练员在校园足球工作中的管理主体责任,明确教练员对校园足球后备教练员人才的培养义务;规定教练员在校期间对参训学生负有思想教育、安全教育、行为引导、科学训练、督促文化学习、传承足球文化的责任等工作细则。

体育部门、教育部门从物质、精神、信息方面完善教练员动力激励机制。首先,对教练员的收入实行工资与奖金分别发放(见图1)。工资由玉龙县体委按照国家规定发放;奖金则通过教练员的工作成绩由学校核发。

图1白沙完小足球教练员收入构成

教练员的奖金一部分来源于完成足球后备人才输送后接收单位所支付的培养费(注:是奖金的主要来源);另一部分则通过带队参加各级比赛后获得的比赛奖金(注:是奖金的次要来源,因为这一部分钱几乎都花在了队员比赛的车旅费及食宿费用上面,但只要取得名次,学校都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其次,通过目标激励,工作激励,“参与管理”激励的方式,让教练员了解自己在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作用。将校园足球目标与教练员个人目标结合起来,安排教练员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自我实现感和成就感强的工作,不断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实行教练员职称评定与足球后备人才输送紧密挂钩,教练员待遇与工作实效挂钩等。第三,为教练员提供学习培训机会,帮助教练员及时了解校园足球政策、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比赛信息等。最后,学校领导出面负责协调各种时间上的冲突,鼓励教练员带队参赛,加强与外界开展交流活动。

3.3.2实行校园足球分级分段活动体系白沙完小实行兴趣培养、选拔训练、成材训练三级活动体系(见图2),采取灵活而富有弹性的调控办法,实时监控活动过程。“越是踢球的,越是在班里成绩名列前茅,也只有这样的学生才有资格参训,老师、家长和学生都很满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学习、踢球两不误的好风气。”校长和春雷也很满意自己的这项举措。

3.3.3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意外与风险担责学校与那些通过选拔而进入成材训练阶段的学生家长签订协议,协议中明确课余足球训练中的意外和风险,明确利益分配。即,训练或参赛期间的安全、费用等问题由学校负责,学校为学生购买相关保险,每学期告知家长活动计划,家长必须配合学校、教练员开展工作;学生训练期间的安全问题归学校负责,离开学校后则由家长负责;小球员如果被上级体育部门或足球俱乐部选中,其转会费由学校获得。该费用一部分用于奖励教练员,另一部分用于反哺校园足球训练。如果未被选中,学校与家长之间不需要相互补偿任何费用。

3.3.4解决学训时间冲突白沙完小的足球训练不占用正常上课时间。多年来,训练时间一直被安排在每天放学之后。下午放学铃响了,训练才能开始。

4 “白沙模式”的实施效果

4.1 足球后备人才输送成绩显著

截止2015年9月,白沙完小向各级足球训练系统先后输送了16名小球员。其中6名小学生被中超球队国安足球俱乐部青少年梯队选中并签约;2名小学生被中超球队山东鲁能足球俱乐部选中并签约;5名小学生被中超球队上海申花队足球俱乐部选中并签约;3名小学生被送至云南省足球队。根据玉龙县体委提供的一组数字显示,从2009年起至今,在玉龙县为足球项目输送的32小球员中白沙完小所占比例为50%。

图2白沙完小校园足球分级分段活动体系

4.2 青少年足球普及率高,运动成绩突出

在白沙完小几乎没有不会踢球的男生,超过70%的女生会踢足球。每年举行的足球联赛更是热火朝天,场上小球员踢球有模有样,场下看球的学生、家长、教师专注投入。足球比赛已成为白沙完小师生以及附近村民最为期待的节日。在2015年1月的云南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中,白沙完小分别获得了U9、U11、U12组别的冠军,U10组获得第3名的好成绩。2015年4月,白沙完小足球队代表云南省出征2015年斯凯孚“与世界有约”希望工程青少年足球邀请赛,此次出征共有12名队员,年龄包括10岁、11岁、12岁的队员,小队员们多有丰富的参赛经验,都取得过不错的成绩。通过多年发展,白沙完小在增加校园足球人口和提高足球竞赛水平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

4.3 校园足球活动促进了优良校风、学风形成,学生充满活力与自信

开展校园足球的现实意义则是怎样让参与这项活动的青少年领略足球文化,传承足球精神,感受到足球运动的快乐,培养中国未来一代成为守规则、 懂合作、精神坚韧、身心健全的社会人[4]。自从开展了课余足球训练,白沙完小的学生放学后不再选择玩泥巴,不再打架,人人都在学习和训练中赶超对手;孩子们的团队意识、民族团结意识进一步增强。

5 结语

“白沙模式”的形成始于白沙完小淳朴的育人理念,得益于丽江地区良好的足球环境,归功于丽江足球传承者们前赴后继的潜心付出以及对发展青少年足球事业的责任感。

2015年,中国足球改革方案出台之后,很多地区的校园足球活动一哄而上,校园足球成为取得政绩的“道具”。假如,发展校园足球真的被看成是一种政绩,发展业余足球只为了商业利益,那么一哄而上的结果势必最终只能是一哄而散。政府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在竞赛体系、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与日本还存有巨大的差距,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要发展须构建合理竞赛体系,健全激励机制建设,完善保障机制,为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5]。

白沙完小的校园足球发展历程再次证明,中国校园足球仅靠体育部门或教育部门的任何一方,都很难见成效。青少年校园足球本就应该体教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只有让热爱足球的孩子们有球踢,那么成绩的取得也就是早晚的事情,中国足球收获果实才会水道渠成。

[1] 木知府.《春居玉山院》木知府的诗[EB/OL].http://www.shicimingju.com/chaxun/list/2927510.html.

[2] 周舟.2015中超上座率场均2.3万人次高居亚洲榜首[EB/OL].http://sports.qq.com/a/20151104.

[3] 木晓雯.让我在球场上撒点野[EB/OL].http://ccwb.yunnan.cn/html/2015- 11/20.

[4] 傅亚雨.我们为什么需要校园足球[J].人民教育,2014(17):25.

[5] 汪玮琳,等.中日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比较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6):690~693.

猜你喜欢
白沙丽江教练员
丽江三朵节
“白沙溪”黑茶包装设计
白沙水库
丽江的荒
白沙涧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叫一声丽江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谁说丽江是艳遇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