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2016-01-29 22:31:07康世瑾安淑敏刘志远李宇新李冬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8期
关键词:着色切片免疫组化

康世瑾 安淑敏 刘志远 李宇新 李冬玲

(鸡西市人民医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康世瑾 安淑敏 刘志远 李宇新 李冬玲

(鸡西市人民医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免疫组化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已逐渐成熟,目前很多肿瘤都是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进行病理诊断,该技术对准确诊断及鉴别恶性肿瘤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较深入地探讨了免疫组化技术的相关理论,对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处置措施。

免疫组化;肿瘤诊断;临床应用

在病理诊断中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现在已广泛应用于病理诊断,并成为病理医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该技术在病理诊断尤其是诊断鉴别肿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用该技术为治疗有关肿瘤组织抗原及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 免疫组化技术原理

免疫组化技术在本质上免疫组化染色技术,主要是对抗体结合组织中的一部分特殊抗原采用特别染色的技术[1]。相互结合的抗体抗原通常以结合抗体的酶元素显示,主要是因不具有着色物质特性,结合抗体而导致病原体、蛋白质及多肽等有色物质在结合抗体抗原的位置发生沉淀。一般情况下,只有采用光学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有色物质。在组织固定时,甲醛可促进蛋白凝固和交联,使蛋白质结构产生相应变化,但不会影响抗原决定镞的结构。采用蛋白酶消化时,将清除掉抗原决定镞中的部分杂蛋白,进而使交联打开,利用微波等热抗原修复工具,最大化暴露抗原决定镞,使免疫组化染色提高敏感性。免疫组化技术中的甲醛常规固定法目前应用的较多,尤其是在石蜡包埋组织切片病理诊断中应用。

2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基于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才能实现免疫组化染色技术的正确诊断和鉴定,利用病理医师与技术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但通常在免疫组化切片过程中容易产生假阳性、假阴性及背景着色与边缘反应等一些常见问题[2]。

2.1假阳性:假阳性主要是指在实施免疫组化切片的过程中,全部切片都产生弱阳性反应,或在相同组织细胞中的胞核中某组抗体都产生阳性反应。而且,积压区、坏死区、切片边缘及刀痕区等部位也产生阳性染色现象,这都显示出具有假阳性表现。产生假阳性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抗体具有较高的浓度;二是可能是多抗原与抗体之间产生相互交叉反应;三是进行一抗孵育的整个过程时间较长或处于较高的温度中;四是DAB显色与变质需较长的产生时间,其中显色只在5~10 min产生,并利用显微镜观察达到最优效果;五是切片浸泡在修复液或缓冲液中的时间超过24 h,时间相对较长;六是多克隆抗体具有抗变质、质量差的特点,应特别重视抗体有效期,产生过期的抗体一般都是背景着色或根本不会显色。七是酸碱性(pH值)在缓冲液中的具体数值不合理,或洗涤过程不彻底等。

2.2假阴性:通常在免疫组化切片过程中,一般都会产生假阴性结果。假阴性的表现主要是,全部被标记过的抗体切片都产生阴性反应。但在临床实际中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因此被称为假阴性。假阴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一是要检查的细胞或组织在免疫组合染色切片中根本就不存在,这通常是因有关人员将抗体、切片或蜡块等物品选错;二是在实施染色过程中也许在某几个环节中的步骤没有严格遵循技术操作要求而产生一些问题;三是在处理标本的过程中,没有采取比较科学合理的方法,或产生抗原丢失或弱化的现象,通常肿瘤细胞处于不同代谢和分化状态,其抗原表达一般也容易在一致性方面产生不完全的情况[3]。肿瘤细胞在一般情况下,越低的分化就表现出越低的抗原表达,阳性表明越弱,在细胞数量方面阳性也相对较少。

2.3背景着色与边缘反应:背景着色主要是对进行标记后的细胞以外的其他成分进行着色,间质着色主要包括抗体具有过高的浓度,底物需要过长的显色时间,或内源性酶阻断未完全等较多的原因。此外,纯度不够的抗体或被污染的抗体也容易产生间质着色。切片边缘表现出较强的阳性的主要原因是玻片没有进行彻底的清洁处理,滴加液体试剂受表面张力作用影响固缩到组织切片边缘及PBS没有进行彻底冲洗等。

2.4免疫组化技术的标准化:在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时,通常会产生上述的三方面问题,对其归纳可知其最大原因就是免疫组染色切片不具有标准措施或步骤。所以,一定要对免疫组化技术标准化,一是规范有关行为的技术标准,推荐采用中性福尔马林,一般不要超过7 d固定时间。标准化的组织制备流程使其状态保持最佳,过高的烤片及埋蜡温度或过长时间都会对抗原活性产生影响。二是阴性对应用照片特别重要,能够降低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干扰。三是抗原修复一致性,采用微波等作为热抗原修复工具,可提高修复温度与修复时间的精确性[4]。

3 结 语

总之,在临床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地措施进行妥善解决,主要是使有关环节达到标准化,并提高对标准化的重视程度,采取标准化程序进行操作,对免疫组化技术质量进行科学控制,进而才能在病理诊断、预后判断及临床治疗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李向红.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的方向[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33(6):591-592.

[2] 魏兵,步宏.英国国家免疫细胞化学外部质量评估方案及其乳腺病理应用模式[A].全国乳腺疾病病理学诊断及研究进展研讨会,2003.

[3] 郑杰,邹万忠,吴秉铨.成功开展免疫组织化学的关键是标准化[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6,25(6):323-325.

[4] 赵利珍,甄美华,耿丽萍.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的几点体会[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1998(4):274-275.

R446.8

A

1671-8194(2016)28-0294-01

猜你喜欢
着色切片免疫组化
蔬菜着色不良 这样预防最好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苹果膨大着色期 管理细致别大意
今日农业(2020年16期)2020-12-14 15:04:59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浙江医学(2020年9期)2020-07-01 10:17:42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浙江医学(2019年2期)2019-01-23 06:38:24
10位画家为美术片着色
电影(2018年10期)2018-10-26 01:55:48
基于SDN与NFV的网络切片架构
电信科学(2016年11期)2016-11-23 05:07:58
肾穿刺组织冷冻切片技术的改进方法
子宫瘢痕妊娠的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分析
冰冻切片、快速石蜡切片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