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艳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门诊外科处置室,辽宁 盘锦 124010)
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护理干预
吕 艳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门诊外科处置室,辽宁 盘锦 124010)
目的 对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颈椎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展开探究。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7例),所有患者均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接受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接受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展开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充分巩固手术治疗效果,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基础上,促进患者的康复。
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护理干预
颈椎病通常是由于颈椎长期受损劳累、骨质增生、椎间盘脱出等使得颈椎脊髓与神经根受压,最终出现一系列的功能障碍综合征。脊髓型颈椎病为颈椎病中的一种,主要是由于颈椎管狭窄,颈髓受到压迫与损伤而引起的症状。针对这一疾病,临床通常采取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治疗方法,可将患者颈脊髓以及神经受到的压迫进行有效解除[1]。而为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对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就具有重要的意义[2]。本文以我院收治的9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例,对其围术期护理干预展开探讨。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9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7例),其中,男58例,女性35例;年龄段为37~75岁,平均年龄为(53.2±4.7)岁。病变阶段:单间隙50例,双间隙43例。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双下肢活动不便,双手握力减弱。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椎间隙狭窄,颈椎曲度变直或反曲76例,节段性不稳1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在手术期间,给予对照组病情观察、生活护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接受术前心理护理、呼吸功能训练、气管与食管退推移训练等护理干预,术后则接受病情观察、并发症护理以及康复训练等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褥疮、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与统计。
1.4统计学处理:文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构成比采用χ2进行检验,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手术治疗与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的发生率为2.1%,对照组为15.2%,经分析可知,观察组的护理效果要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现阶段,临床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时,主要采取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方法,可将脊髓前方增生的骨赘、骨折以及椎间盘组织等致压物进行直接去除,从而达到扩大椎管,解除神经与脊髓压迫,促进患者颈椎稳定性的提高的目的[3]。而为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对观察组4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展开围术期综合护理,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3.1术前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干预:由于受到病痛的折磨,再加上担心手术效果,因而患者会存在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当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将具体的治疗过程等告知患者,使其充分认识到颈椎病的发病及恢复过程均比较缓慢,从而做好心理准备。同时,还可让治疗成功的病例现身说法,以促进患者治疗信心的增强。②体位训练:帮助患者采取仰卧的体位,并在其两边的肩胛部各垫一个枕头,让患者的颈部稍稍向后伸展,每天坚持1~2 h。在手术前3 d,指导患者卧床进食,以免术后出现呛咳及进食困难等症状。
3.2术后护理干预:①病情观察:术后,对患者呼吸变化、颈部肿胀等体征变化进行严密观察,患者一旦出现引流连增多、呼吸不畅以及吞咽困难等症状,护理人员则需及时汇报给医师,并根据医嘱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②并发症护理干预:其一,由于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气管受到脊髓刺激、牵拉以及术后血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大大增加气管的分泌物及喉头水肿,因此,需及时给予患者雾化、吸氧等治疗,以促进痰液的排出;其二,定期给患者按摩、擦身、更换体位,并指导其逐渐从床上坐起活动转为离床活动。
3.3康复训练:为促进患者早期恢复能力的提高,就应在早期加强其康复训练。其一,在术后的24 h内,在保护颈托的基础下,指导患者适当坐骑,并逐步展开离床活动;其二,指导患者展开握拳、拇指对指及伸指等训练,每次30 s,1天4次;其三,在术后第3天指导患者进行肩胛部的活动锻炼及步行训练等,以促进下肢功能的恢复;其四,1周后,指导患者在耐受度范围内,开展颈部旋转训练。
综上所述,通过对接受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展开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充分巩固手术治疗效果,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基础上,促进患者的康复。
[1] 邹君.护理干预在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J].现代护理,2013,11(1):75-76.
[2] 刘翠莲.42例颈椎前路钛网植骨加钢板内固定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5):63-64.
[3] 赵瑛.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护理干预[J].临床护理杂志,2013,4(1):19-20.
R473.6
B
1671-8194(2016)28-02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