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王氏妇科灌肠治疗带下病的临证经验

2016-01-29 17:19:56常珍珍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8期
关键词:川楝子红藤败酱草

刘 磊 常珍珍

(山西省晋中市中医院,030006)



·灌肠疗法·

三晋王氏妇科灌肠治疗带下病的临证经验

刘磊常珍珍

(山西省晋中市中医院,030006)

女性阴道内流出的分泌物超过正常生理量,同时出现色、质、气味异常,并伴有全身及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过多。带下病过多有炎症性和非炎症性之别。炎症性带下一般由细菌性、滴虫性、霉菌性和支原体、解脲支原体等感染所致,另外,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疾病也可以出现带下过多。非炎症性带下过多与内分泌失调和精神因素有关。本病在临床上具有缠绵、易反复发作的特点。

王氏妇科对带下过多的认识

王氏妇科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为热毒蕴结,气滞血瘀,湿热下注,可因外感六淫邪气,日久化火成毒,或转成其他证型迁延失治转成湿毒者;或因经行产后胞室空虚,经行不洁,生产不慎,湿毒热邪乘虚侵犯阴器胞宫,热毒瘀结于任脉,浊液下流成为湿毒带下病。女性以肝为本,生性敏感,易于肝气郁滞,亦可因情志不畅,肝郁化火,克犯脾土而致肝热脾湿;或恣食肥甘厚味,脾失健运,而致湿浊内生,久而化热,湿热之邪互结于下焦,而致带下病;或湿热之邪累及肝经出现肝经湿热,湿热下注伤及任、带二脉成为湿热带下病。

从治疗方面,带下病者虽余热未清,或残有热毒,但热势不重,瘀滞与湿邪共存,治以清热利湿化瘀,瘀结日久,酌以软坚散结;慢性者病程长,缠绵难愈,若见气血耗伤,正气不足而虚实错杂者,治疗宜针对其少腹瘀结,正气不足之候,予以扶正祛邪,补气化瘀散结,并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因其常导致输卵管阻塞、宫外孕或不孕症,宜及早诊治。

病案举例

患者,女,52岁,初诊日期2014年10月27日。主诉:带下量多伴腰困1年,加重1个月。现病史:患者自诉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时有异味,伴腰困反复发作1年,近1个月无明显诱因上述症状加重。现症见:小腹憋胀不适,腰酸困,带下量多,色黄,质黏稠,有异味,胸闷痞满,纳呆,口干口苦,小便时有发黄,大便不成形,黏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边有齿痕,脉弦数。辅助检查:B超提示:盆腔有积液。诊断:带下过多(湿热瘀阻)。治法:清热解毒,健脾化湿,理气化瘀。方药:败酱草25 g,红藤15 g,延胡索10 g,川楝子12 g,广木香8 g,白果仁10 g,炒山药15 g,赤芍10 g,丹参15 g,车前子10 g,川断10 g,甘草5 g。7剂,每日1剂,早晚空腹灌肠。

2014年11月4日二诊。患者自觉带下量少,色白,质中等,异味消失,腰腹痛缓解,胸闷缓解,纳谷增,口干不苦,眠佳,小便未见异常,大便成形,质黏稠,舌红苔黄,脉细数。为巩固疗效,保护脾胃,原方加减:败酱草20 g,红藤10 g,延胡索9 g,川楝子12 g,广木香8 g,白果仁10 g,炒山药15 g,车前子10 g,茯苓10 g,赤芍10 g,丹参15 g,川断10 g,陈皮10 g,甘草5 g。7剂,每日1剂,灌肠。

2014年11月12日三诊。上述症状基本消失,带下适量无异常表现,腰腹不适未作。继投上方7剂,隔日1剂,以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未再发作。

体会

王氏妇科认为,带下病多为湿热邪毒与气血冲任相互搏结于阴器、胞宫,则腰腹疼痛不适;刮宫损伤胞脉,气血亏虚,热毒瘀结,故病情加重,故倦怠乏力,带下量多,色黄,质黏稠;湿热瘀阻中焦,则胸闷痞满,纳呆,口干口苦;湿热瘀结下焦,则小便发黄,大便不成形,黏滞不爽,舌脉均为湿热毒邪蕴结之象。故在初诊时以败酱草、红藤为君药,合用可增强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的功效;延胡索、川楝子、广木香合用可加强行气止痛之功效;白果仁可止带浊、止泻泄、解热毒,同时还可补任脉之虚;炒山药健脾化湿;赤芍、丹参清热活血,化瘀止痛;车前子清热利尿,引热毒从小便出;川断增强补肾温阳化湿之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理气止痛、活血化瘀之效。

中药采用灌肠方法,不经过上消化道,避免了对胃肠的刺激;减少了对肝脏的副作用;药物直达盆腔,使患处药物浓度高,作用强,达峰时间最短,加快了疾病的痊愈。

[1]张旭,秦丹华,陈建荣,等.桂枝茯苓胶囊配合中药灌肠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7):1538.

[2]覃妍,魏绍斌.盆腔炎反复发作的预防方法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2):288.

[3]巴东娇.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8(1):65-66.

[4]陈伟飞,林永华.中药灌肠配合物理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1):33.

2015-10-26)

猜你喜欢
川楝子红藤败酱草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川楝子传统净制与切制法探讨
川楝子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吉林中医药(2021年7期)2021-03-27 14:10:19
红藤联合脉通散外敷对肺癌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栓弹力图的影响
鞋尖朝外
治疗热毒疮痈的良药——败酱草
家庭医学(2018年8期)2018-10-17 02:10:02
白花败酱草总皂苷提取纯化工艺的优化
中成药(2018年1期)2018-02-02 07:19:57
败酱草与其混淆品苏败酱及北败酱的鉴别
败酱草治痱子
川楝子不同炮制品镇痛抗炎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