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娜
(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吉林 辽源 136200)
护理干预在100例耳鸣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吴丽娜
(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吉林 辽源 13620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耳鸣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统计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100例耳鸣患者,护理上加强心理疗法、松弛训练、饮食、睡眠指导,使患者转移注意力,加强患者对耳鸣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方式和方法。结果 100例耳鸣患者心理护理前后的焦虑、恐惧、抑郁情绪降低,患者满意率提高,治疗好转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通过提高临床护理方法和改进护理措施,加强宣教使患者对耳鸣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应用松弛、心理疗法,从而改变了对治疗护理的态度,减少了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耳鸣;护理;干预
耳鸣是一种主观声响感觉,发生机制病因复杂,耳鸣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加强防治干预非常重要[1]。临床上常见,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现阶段人们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30岁以下的年轻患者也逐渐增多,耳鸣一旦出现可影响患者的心理及生活质量,现将耳鸣患者的护理干预汇报如下。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辽源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的100例患者,其中男性61例,女39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5.7岁,职业:脑力工作者69例,体力劳动者28例,学生3例。病程1个月~3.5年。患者均经过纯音听阈测试,结果在正常范围内,患者有紧张、焦虑、身体不适、抑郁、厌烦生活、不能精神集中等表现。
2.1松弛训练:突发性聋伴耳鸣的发病率较高,多数耳鸣患者可伴情绪紧张和疲劳[2],身心疲惫和精神紧张可以加重耳鸣,所以护士应指导患者消除紧张、焦虑或抑郁情绪,让患者保持身心松弛,闭目养神或静卧,以减轻身心紧张状态。护士要积极与患者交流,转移注意力,指导患者无论在任何条件下一旦出现耳鸣要稳住心态,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如看书、听音乐、唱歌、但不要去太刺激喧闹的场所,做一些自己喜欢的,高兴的事情转移分散思想,不要让耳鸣成为患者心烦事,转移注意力这对患者有非常好的效果,护士不断地学习,从耳鸣发病的原因及影响的因素找出治疗护理有利的方法,运用治疗护理相结合使患者尽快恢复。
2.2心理护理:自觉性耳鸣病因较为复杂,临床上很难作出正确的病变部位的诊断,一般患者常常会有耳鸣不控制,要终生携带的观念,心理因素也是造成耳鸣的原因[3]。因此,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临床发现一些青年组耳鸣患者焦虑程度高于老年组[4],他们一般正是家庭的主力,思想压力较大,特别是年龄越小思想包袱越大,极易出现悲观心理,护士首先要向患者讲解听觉的生理、解剖特点与可能影响耳鸣的不利因素,可配合图谱讲解有利于老年患者接受,鼓励患者避免急躁、激动等低落情绪,要自我调节不良负面情绪,通过护理干预转移患者的不良心理,组织谈话会、讲故事、观看娱乐电视节目、下棋、听轻音乐一些娱乐活动,让患者转变情绪,不要整日闷闷不乐加重心理负担,大家在一起开开心心探讨一些康复保健心得体会,忘记自己的病症烦恼,良好的治疗氛围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强化心理护理干预有效的提升了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尽快走出阴影。
护士在护理上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心理护理,缓解患者恐惧、焦虑的心理压力,要根据患者的心理反应特点进行护理指导,注重倾听患者的情感与想法,一定要耐心倾听患者主述,这样患者愿意和护士交流,护患之间和谐,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相互交流与沟通使患者心理消除影响耳鸣的病因,努力配合治疗护理。
2.3加强临床护理质量:为患者安排整洁干净舒适病室,室温调节适宜,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利于患者入睡,明显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有报道舒适性护理疗法对提高耳鸣耳聋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很好的疗效[5],尽量注意病房周围环境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我们科成立了品管圈小组,上半年护理活动主题就是怎样减轻耳鸣患者的心理压力,选定后,拟定品管圈活动开展计划,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开展相关护理工作改进[6],护理小组活动开展积极,护士自身素质提高,加强了专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学习,静脉输液操作一针见血,护理操作动作娴熟反应敏捷,有爱心和耐心,向患者讲解告知耳鸣相关的药物的使用剂量、方法、时间,做好巡视观察给予及时心理疏导,护理操作沉着准确熟练,并积极开展人性化护理,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
2.4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对患者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嘱患者要根据医嘱用药,避免氨基糖甙类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耳毒性药物使用,叮嘱患者要学会查看药物成分使用说明书,避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应用含有此类药物成分的药物,预留科室电话及时给予患者健康指导。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健康干预,尤其年轻患者应注意饮食、睡眠,不要饮酒,培养高尚的情操,不要过度紧张、恐惧,鼓励培养缓解紧张的情绪兴趣,如听音乐、唱歌、徒步等松弛疗法,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疲劳,保证良好的睡眠,保持良好乐观心态。在饮食方面要少食用动物内脏,限制钠盐和高脂,消除影响耳鸣的诱因,积极提高自我预防导致耳鸣疾病发生的因素。
临床对100例耳鸣患者的心理调查显示发现,患者出现紧张、烦躁、焦虑、失眠状况占90%以上,越是年轻表现月强烈,良好的护理干预下患者焦虑、恐惧心理100%好转,紧张、抑郁情绪减少,患者睡眠情况90%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好转率由67%提高到90%,患者满意率达到9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耳鸣病因复杂,很多患者出现恐怖不安和焦虑等心理障碍,患者常常出现精神不集中、头昏等症状,一般休息睡眠不好。一旦患病对患者身心造成极大影响,特别是年轻患者,严重影响学习和工作,一般年轻患者心理负担较重,在心理影响方面,以抑郁、厌烦患者所占比例较多,在生活质量的影响方面,以对生活失去乐趣、精神不能集中、身体不适患者居多[7]。
通过对100例耳鸣患者的有效护理,及时改变了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态度,使患者积极配合尽早治疗,护士密切与耳鸣患者合作,提高临床护理方法和改进护理措施,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饮食、睡眠、运动等综合方法,加强宣教,普及耳鸣的相关知识讲座,使患者对耳鸣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从而改变了对治疗护理的态度,指导患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消除患者错误的治疗观念,积极配合,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并积极消除心理的障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减少了患者的负性心理,护士注意沟通的技巧,应用使其接受的治疗护理方法,使患者高兴放松,护士应用松弛、心理护理疗法,帮助患者摆脱耳鸣带来的痛苦,使其增强信心,缓解心理障碍,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良好的护理方法使患者对我科满意率明显提高,树立了科室和医院良好形象,促进了医患关系和谐发展,护理干预在治疗中的作用也得到大家的认可。
[1] 唐智,李玉兰,陈勇明,等.老年人主观性耳鸣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32-33.
[2] 王培,邱泽恒,陈玲,等.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治疗前后耳鸣残疾量表和视觉模拟量表比较及相关性[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21(6):294-295.
[3] 王洪田,周颖,翟所强,等.耳鸣的心理学问题[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17(1):14-15.
[4] 孟照莉,郑芸,丁伶萍,等.耳鸣患者焦虑状况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5,23(5):462-465.
[5] 梁思杏,侯晓慧,魏丽芳,等.舒适护理对耳鸣耳聋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690-692.
[6] 张倩,王晓霞,宋丽华,等.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4,(25):295-296.
[7] 冯喜慧.耳鸣对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影响的调查分析及护理研究[J].医学信息,2014,27(14):374-375.
R473.76
B
1671-8194(2016)28-02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