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霞
(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辽宁 鞍山 114000)
左氧氟沙星输液外渗的预防和治疗护理
李晓霞
(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辽宁 鞍山 114000)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输液过程中外渗的预防以及治疗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需要实施左氧氟沙星输液的患者进行分析,找出患者在临床输液外渗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一种预防和治疗护理的方法。结果 在临床对左氧氟沙星患者实施输液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在临床上的输液要点对患者实施护理。结论 通过合理选择血管以及注意输注过程中的畅通情况等,能够明显提升患者在临床上的正常输液概率,值得推广应用。
左氧氟沙星;输液过程中;外渗的预防;治疗护理方法
注射用盐酸左氧氟沙星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伤寒、骨和关节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败血症等全身感染。注射用盐酸左氧氟沙星主要成分为盐酸左氧氟沙星,临用前用适量灭菌注射用水溶解,再分2次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10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成人一日0.4 g,分2次滴注。对注射用盐酸左氧氟沙星及氟喹诺酮类药过敏的患者禁用。不良反应有:①胃肠道反应:腹部不适或疼痛、腹泻、恶心或呕吐。②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可有头昏、头痛、嗜睡或失眠。③过敏反应:皮疹、皮肤瘙痒,偶可发生渗出性多形性红斑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光敏反应较少见。④偶可发生:a.癫痫发作、精神异常、烦躁不安、意识混乱、幻觉震颤。b.血尿、发热、皮疹等间质性肾炎表现。c.静脉炎。d.结晶尿,多见于高剂量应用时。e.关节疼痛。⑤少数患者可发生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血尿素氮增高及周围血象白细胞降低,多属轻度,并呈一过性。注意事项:①注射用盐酸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时间为每100 mL不得少于60 min。不宜与其他药物包括多价金属离子如镁、钙等溶液同瓶混合滴注。②由于目前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者多见,应在给药前留取尿培养标本,参考细菌药敏结果调整用药。③注射用盐酸左氧氟沙星大剂量应用或尿pH值在7以上时可发生结晶尿。为避免结晶尿的发生,宜多饮水,保持24 h排尿量在1200 mL以上。④肾功能减退者,需根据肾功能调整给药剂量。⑤应用注射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时应避免过度暴露于阳光,如发生光敏反应或其他过敏症状需停药。⑥肝功能减退时,如属重度(肝硬化腹水)可减少药物清除,血药浓度增高,肝、肾功能均减退者尤为明显,均需权衡利弊后应用,并调整剂量。⑦原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者,例如癫痫及癫痫病史者均应避免应用,有指征时需仔细权衡利弊后应用。⑧偶有用药后发生跟踺炎或跟踺断裂的报告,如有上述症状发生,须立即停药,直至症状消失。
在静脉输液中,在药物输入浓度、输入刺激性药物等情况下,很可能出现静脉输液外渗并发症,可能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左氧氟沙星输液外渗后,可引起穿刺部位皮肤大面积的红肿,皮温升高,疼痛,穿刺侧肢体活动受限。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生理病痛,同时也使得静脉穿刺难度提高,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近些年来在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上进行了诸多研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现对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1.1合理选择静脉血管:在静脉输液中,正确选择静脉血管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方法之一,应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粗且便于穿刺和观察的血管,尽量避免出现多次穿刺现象。有文献报道显示:对老年患者进行浅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选取血管的管径大小与静脉炎并发症的发生率存在明显相关性。血管管径越小,则静脉炎的发生率越高,且出现并发症的时间也越早。尤其是针对管径<3.0 mm的留置套管针,69.9%的患者会在置管内3 d出现置管反应,全部患者在4 d内出现置管反应。由此可见,在长期静脉输液患者中,必须合理保护患者的静脉,尽量从远端开始,选用管径≥3.0 mm的留置套管针,最大限度减少静脉输液对患者的影响,避免出现静脉感染、受伤、硬化等现象。
1.2留置外周静脉套管针的护理:首先,在穿刺前仔细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和相关信息,若存在破损现象或是已经过期,则立即按照相关规程回收,不予适用。穿刺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在穿刺好厚立即采用无菌透明敷料固定,并加强对穿刺点的观察,每2 d更换一次透明敷料,在更换时用酒精、碘酒等对穿刺点进行消毒处理,消毒范围的直径应≥8 cm。在透明敷料出现不粘或是污染等问题时,立即换药,预防静脉炎。
其次,每2 d对穿刺肢体进行一次TDP灯照射,每次照射30 min左右。在输液中,对穿刺肢体进行热敷。有研究表明湿热敷的效果较好,故而每2 h进行一次时间20 min左右的湿热敷,促进静脉血管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改善患者的新陈代谢功能,修复血管壁创伤。有研究报道显示:其对98例患者进行上述湿热敷处理,结果未出现静脉炎病例。
再者,药膏外敷预防性护理。在穿刺血管近心端沿着血管的走向贴敷膏药,如麝香壮骨膏,促进血管的扩张,从而促进血液循环,保护穿刺的静脉,延长套管针的留置时间。而且,膏药还能迅速通过皮肤渗进机体内,促进血液循环,对于某些药物浓度较高静脉输液中,运用膏药贴敷的方式能有效保护静脉。具体方法为:将药膏剪成长宽为7.5、2.5 cm的长方形状,然后在穿刺成功后将膏药贴敷在穿刺点上方0.5~1.0 cm处,沿着血管的方向贴敷,在输液完成后拔掉膏药即可。膏药为一次性使用,不得重复使用。
2.1冷敷法:冷敷与热敷相对,其能收缩血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药物的吸收,提高某些药物的局部灭活作用,而且,冷敷还能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一般情况下,在化疗药物中、4%碳酸氢钠等药物输液治疗中出现渗漏情况,可立即采用冷敷来降低不良反应。
2.2硫酸镁联合法
2.2.1硫酸镁联合甘油湿敷:该方法在外周静脉炎上具有显著疗效。某项研究对硫酸镁单用湿敷与硫酸镁联合甘油配成乳剂湿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单用湿敷的治愈时间为(5.03±1.65)d;而联用湿敷的治愈时间仅为(2.27±0.58)d,差异显著。而且,运用该硫酸镁联合法时,每天只需要更换一次乳剂。
2.2.2在化疗药物皮肤渗漏中,将50%葡萄糖、25%硫酸镁和维生素B联合制成混合剂进行外敷,外敷2 d,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促进肿胀的消失。
2.3雷夫奴尔0.5g(0.1%)外敷将雷夫奴尔湿溶液置于无菌纱布上持续外敷治疗左氧氟沙星输液外渗效果较好,需更换4~5次/天。
2.4药物封闭法
2.4.1在输液治疗中,因药物而出现局部皮肤水疱、皮肤变成紫黑色、坏死等不良反应时,应立即采用药物封闭法,对受损皮肤进行外敷治疗。临床上常规治疗方法为:运用1%普鲁卡因+地塞米松5 mg/酚妥拉明10 mg,在红肿皮肤的边缘进行点状封闭治疗,每2 d进行一次,运用山莨菪碱针剂进行外敷,3~5 d即可痊愈。有研究表明,在多巴胺渗漏中,运用酚妥拉明封闭治疗能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对于化疗药物渗漏,一般采用普拉卡因、酚妥拉明进行封闭治疗。
2.4.2在出现化疗药物渗漏时,立即停止输液,将稀释过的透明质酸酶一半经原针注入,一半经渗漏处静脉周围浸润注入,接着采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封闭,最后进行干热敷,每日进行4~5次,每次持续15~20 min,经过3~5 d即可治愈。
2.5中药外敷法
2.5.1红归酊外敷:对于炎性反应的输液不良反应,采用红归酊湿敷能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可对炎症血管外用红归酊外敷,每次外敷1 h,每天外敷4次,也可通过搽涂方式,如此4~7 d即可治愈。在由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治疗中,运用红归酊外敷治疗能取得明显成效。
2.5.2龙珠软膏外敷:将受损皮肤进行清洗,待其干燥后将龙珠软膏均匀的涂抹在患处以及周围的皮肤,每次涂抹2~3次,治疗1~3 d即可痊愈。
2.5.3桐油石膏外敷:将生桐油与生石膏按照3∶7的比例配制成混合油膏,调匀后均匀的涂抹于4层纱布上,然后再将纱布贴敷在患处,每次1次,能有效治疗静脉炎,促进患者恢复。
2.5.4鲜芦荟汁外敷:沿着血管走向,将鲜芦荟汁均匀的贴敷在炎症部位,每日进行4~5次的外敷,同时,在外敷的过程中进行红外线照射,每次照射15 min左右,能起到明显疗效。
2.6微波治疗仪的合理运用:微波治疗仪能对病变组织进行止血、烧灼、凝固、消肿、止痛等处理,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左氧氟沙星输液外渗治疗中,治疗方法多样,本文简单对当前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对临床护理工作者的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性意义,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
[1] 杭益琴,黄晓.静脉滴注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5):387-387.
[2] 王巧玲,刘萍.静脉滴注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的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1):129.
[3] 黄斯纯,段爱华.13例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5):121.
R473.5
A
1671-8194(2016)28-02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