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雪梅
(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100)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损伤的术中护理配合
肖雪梅
(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100)
目的 分析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损伤术中护理配合。方法 选取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40例颈椎损伤,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与护理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加强术中护理配合,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0.00%,护理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的颈椎损伤患者,加强术中护理配合,可提升手术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颈椎手术;颈椎损伤;术中护理
临床中,颈椎损伤较为严重,通常采取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能将颈脊髓腹侧致压物解除,避免脊髓发生炎性变化,使得颈脊髓血供得以恢复。颈椎前路钛板符合颈椎生理弧度,进而使植骨界面、固定节段保持稳定,有利于植骨块融合[1-2]。术中护理配合,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本文主要分析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损伤术中护理配合,具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40例颈椎损伤,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与护理组(20例)。本组患者均通过核磁共振、CT或者是X线等检查确诊。对照组中,5例女,15例男,年龄为35~47岁,平均为(44.52±3.45)岁;致伤原因:9例车祸伤,11例坠落伤。护理组中,8例女,12例男,年龄为37~49岁,平均为(44.25± 3.13)岁;致伤原因:7例车祸伤,13坠落伤。对比两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加强术中护理配合,具体如下。
术前访视。护理人员需掌握患者心理情况,适当心理疏导,在确定手术方案后,做好术前访视工作。对于患者的疑问需耐心回答,并说明手术及预后,缓解不良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手术器械准备。备好C型臂X线透视机,器械包含植骨器、小乱匙、磨钻、钛板配套器械等,仪器设备包含吸引装置与电刀装置。术前做好检测工作,保证正常运转。备好输血器、输液器、引流袋等器材,并注意消毒。
术中护理。巡回护士配合要点包括观察患者病情;术中仪器运用;建立静脉通路;手术体位摆放;患者搬动;心理护理。器械护士术中配合要点:①术前,了解患者病情,熟悉手术方法、器械用途以及名称,并与巡回护士配合做好器械传递;②协助医师消毒,并于同侧髂骨、颈前右路部位铺巾;③配合医师手术操作,采取前路减压,清除病灶,显露时彻底止血,防止对喉上神经与喉返神经造成损伤;④辅助医师,取骼骨并植骨;⑤传递缝合线,并将切口逐层缝合,使用无菌辅料覆盖,并且包扎;⑥清晰并整理器械,打包备用。
1.3疗效评价:术后3个月,复查颈椎正侧位X线,对患者神经功能与植骨融合情况进行观察。临床症状消失,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植骨融合,即为显效;临床症状、神经功能改善,植骨部分融合,即为有效;存在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植骨未融合,即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统计分析数据应用SPSS 14.0软件,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采用(x-±s)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组中,10例显效(50.00%),9例有效(45.00%),1例无效(5.00%),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中,8例显效(40.00%),6例有效(30.00%),6例无效(30.00%),总有效率为70.00%,护理组高于对照组,χ2=4.329,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中,颈椎损伤病情严重,对颈椎损伤患者采取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可将颈脊髓腹侧致压物解除,避免脊髓发生炎性反应,促进颈脊髓血供,恢复没有变性坏死脊髓残存功能。固定后,使用植骨块、椎体、螺钉以及钢板连接,确保固定节段与植骨界面之间的稳定性,有助于植骨融合[3]。术前做好患者访视工作,适当心理疏导,使得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手术治疗,这对于患者恢复有着重要作用。器械护士需要最好手术器械准备,并且了解手术过程,要集中注意力,做到有条不紊,配合医师完成手术。这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间,同时也能防止损伤,节约医疗资源。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出现感染。在颈椎手术过程中,要尽量减少人员的流动,术前30 min,给予抗生素,对手术器械进行严格消毒,术中定位采用C型臂X线透视机,术野使用无菌单覆盖,避免切口发生感染,导致严重后果。遵守手术查对原则,术野有两个,且颈部切口比较深,所以要认真清点缝针以及纱布,避免将其遗留在切口内。术中,巡回护士要辅助麻醉医师麻醉,并对患者各项体征变化进行严密观察,确保输液通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期间,患者需保持颈中立位,术前需注意手术体位的摆放与固定,手术结束后,在患者搬运过程中,要使其头、颈、躯干保持在同一水平上,保持颈部稳定性。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0.00%,护理组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对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的颈椎损伤患者,加强术中护理配合,可提升手术效果。
[1] 沈宁江,王先安,林庆彪,等.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颈脊髓损伤[J].实用骨科杂志,2013,3(1):109-111.
[2] 吕翠臣.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手术护理配合[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1(21):123-125.
[3] 王金平.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损伤的术中护理及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2(34):136-139.
R473.6
B
1671-8194(2016)28-02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