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会宁代二庆*
(1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62)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尿路感染的病案体会
任会宁1代二庆2*
(1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62)
老年女性由于生产及生理结构和激素水平的特点,易发反复尿路感染,其病机关键在于气机不调,脾肾亏虚,湿热下注,用小柴胡汤加减辩证治疗可达良效。
小柴胡汤;尿路感染;体会
尿路感染,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尿路感染性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妇女、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及尿路畸形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下腹部疼痛等,部分患者可出现排尿困难、腰痛、发热等症状。西医以抗生素抗感染为主要的治疗原则,但单纯的抗生素治疗易于反复,具有一定临床不良反应,尤其是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妇女,其临床西医治疗用药存在困难,并且有许多患者用西医治疗,虽然尿检转阴,但是临床症状未消,故针对于以上情况,发挥中医药对该病的诊治作用极为重要。
尿路感染属于中医淋证的范畴,中医学认为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为外感湿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或劳伤久病四个方面,其主要病机为湿热蕴结于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其病位在膀胱与肾。肾者主水,维持机体水液代谢,膀胱者州都之官,有贮尿与排尿功能,二者脏腑表里相关,经脉相互络属,共主水道,司决渎。当湿热等邪蕴结膀胱,或久病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引起肾与膀胱气化不利,而致淋证,其病理性质有实有虚,多见虚实夹杂之证。初起常因湿热为患,正气尚未虚损,多属实证,但淋久湿热伤正,由肾及脾,每致脾肾两虚,而由实转虚,如邪气未尽,正气渐伤,或虚体受邪,则成虚实夹杂之证。中医学认为其基本治则为实则清利,虚则补益,对虚实夹杂者,当通补兼施,审其主次缓急,兼顾治疗。
小柴胡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出自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1],为和解少阳,调理枢机之代表方剂,以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痞满,心烦喜呕,嚜嚜不欲饮食为主要症候表现。《伤寒论》载“伤寒五六日……或心下悸,小便不利,小柴胡汤主之。”指出小柴胡汤有通利小便的作用。少阳包括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伤寒论》在应用小柴胡汤时有“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之述,可见小柴胡汤有通三焦、下津液、宣肺利尿的作用,故综上可将小柴胡汤用于治疗尿路感染表现的相关临床症状。
患者女性,62岁,2014年12月20日初诊。患者于2月前感尿频,尿急,下肢无力,多次就诊于外院,查尿常规提示尿路感染,予以抗生素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服药后症状稍有缓解,但时有反复。近日上述症状加重,遂来就诊。现症:尿频,尿急,痛感不甚,下肢无力,发凉,心烦,失眠多梦,纳可,大便调,舌质淡红稍暗,苔黄,脉弦细。查尿常规示:WBC+-、WBC40个/μL,诊断:尿路感染,辩证为脾肾两虚,湿热下注,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方药:柴胡10 g、党参15 g、清半夏10 g、黄芩6 g、萹蓄20 g、瞿麦10 g、车前草15 g、淫羊藿15 g、牛膝15 g、槲寄生15 g、制远志15 g、炒枣仁20 g、首乌藤30 g、甘草6 g、大枣5枚。予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二诊:上述诸症好转,尿频、尿急消失,仍觉下肢无力,舌质暗红苔白,脉弦细。原方淫羊藿加至20 g,瞿麦加至20 g。予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三诊:患者诉诸症消失,无尿频尿急,自觉精神可,无乏力感,查尿常规:阴性。效不更方,上方再予7剂以巩固治疗,后随访未再复发。
按:小柴胡汤既能条畅气机,又能调节开阖,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类经·藏象类》载“三焦之下输属膀胱,故三焦亦属于膀胱,而膀胱为肾之合,故三焦亦属乎肾也。”该患者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系湿热蕴结,影响三焦水道之疏利,致膀胱气化功能失调,日久由腑及脏,影响肾之功能,继则由肾及脾,脾肾受损,正虚邪恋。故用小柴胡汤为主方,通利三焦,兼补益脾肾,清热利湿。方中柴胡轻清升散为少阳专药,能疏泄气机之郁滞,黄芩苦寒,可清泄少阳半里之热,柴胡之升散得黄芩之降泄,二者合用,透泄少阳郁热,畅达三焦气机,现代药理证实[2],柴胡总皂甙具有解热抗炎作用,黄芩甙具有抗菌消炎作用;淫羊藿、牛膝、槲寄生补益脾肾;萹蓄、瞿麦、车前草清热利湿通淋;党参、大枣益气健脾,扶正以驱邪,使正气旺盛,邪无内传之机;制远志、炒枣仁、首乌藤安神助眠,清热除烦;甘草调和诸药,兼能清热、缓急止痛,又可助枣、参以扶正。诸药合用,从整体以论治,兼以对因治疗,使三焦气机得通,脏腑功能恢复,湿热之邪可去,则诸症悉除。
尿路感染多为气机不调所致,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的特点,发病率高于男性,且该病易于反复发作,给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故其临床治疗极为关键。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3]中指出:“诸淋者,由肾虚膀胱热故也。”这种以肾虚为本,膀胱热为标的病机制论,成为许多医家临床诊治淋证的主要依据,使中医在选方用药上缺乏了一定创新。吾师认为淋证的临床表现与少阳之疏泄功能密切相关,少阳病的主要病机就是胆与三焦及相关经络气化功能失调所致,少阳受郁,枢机不利,三焦为之阻滞,而三焦主疏水道,总司人体的气化功能,故少阳受病,不仅在于上焦阳气被郁而化火,亦可影响到其他脏腑、气血、表里、内外而发病。张仲景所制之小柴胡汤寒热并用,补泻兼施,疏利三焦,调达升降,宣通内外,运行气血,切合少阳病的病机特点,所以其主治不仅限于半表半里之伤寒少阳证,上、中、下焦病症均可加减应用。其作为一组证候群的小柴胡汤证同西医之慢性、亚急性炎症疾病如胆囊炎、咽炎、中耳炎、尿路感染等均有一定类似之处,临床上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有研究报道100%、50%小柴胡汤药液对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和普通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25%小柴胡汤能抑制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对易感细胞的吸附,高浓度尚有抑制细菌增殖的作用,提示在机体内小柴胡汤可能有抗泌尿系细菌感染的效应[4]。本文患者因少阳枢机不利阻碍三焦水道之通调,继而累及脏腑功能,临床产生一系列尿路感染的相关症状,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以其疏利少阳三焦气机之功效,拨转枢机,以达整体之调和,三焦通畅则气机升降自如,水道为之顺畅流利,小便无阻矣,用该方加减治疗尿路感染,虽属下焦疾病,比单纯治下焦更能收效,其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可使诸症得解,效如桴鼓。
[1] 熊曼琪.伤寒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64-270.
[2] 张育书.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感染80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7,5:39.
[3] 巢元方,刘晓峰.诸病源候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66.
[4] 顾本清,杨家民,赵益业,等.小柴胡汤抗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作用的初步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10):599-600.
R283
B
1671-8194(2016)28-0186-02